如何修学佛法?

如题所述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6
学佛讲究直指人心,追根溯源。于生活的实践中求得佛法的真谛,至于佛经有多本,你和那本佛经有缘就主修它,专志唯一,直到上乘。其它经文仅供参考。
要从现代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等方面来对照佛经中的东西内容,这样修法更容易明白些,所谓佛法无边,实则是指佛法没有固定的修持方法,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为上。
基本上来说,要尊纪守法,与邻和睦相处,宽大包容为上,某些原则问题上当然也要争气。
选定某位“佛”,“菩萨”作为自己心目中唯一的金刚上师,至信不疑。至而在修行过程中能够与他直接问答交流。
与同门修持者交流,与其他门派修持者交流,遇到争执的问题,可讨论,但不能互相贬低对方。
参考其他宗教修持方式,找到与己修持佛学的不同与共通之处。从多方面来对待佛学,从内在自我与外在的科学方面来对待佛学。从而找到佛学的精华之所在。
不能盲从成仙,成佛,之类。不能盲信特异功能之类。
持戒方面不可绝对,亦不可不从,从相对的层面上有一定宽松持戒标准。并以此作为重中之重,打开修持入门的途径。
第2个回答  2011-02-24
请施主仔细阅读下文(亦可点击网址“”查看),自能豁然开朗,得悟正道。
不沾锅与佛法
韩国有一种锅名叫hapyycall,据说这种锅能做到无条件不沾(不管冷或热、放油或不放油,也不管是煎是炒还是煮,甚至无论制作任何菜肴,均能达到不沾的效果),好厉害呀!当然,其实际效果如何,有没有副作用,能否做到永远不沾,我不敢下以定论,在此,我也并非是要向大家推荐此锅,以从中捞取广告费,我只是由于因缘巧合,由此想到了佛法,想借此锅来与大家分享佛法的真谛。
首先,让我们想像一口无限大的永恒不坏的无条件不沾锅,这口锅就好比是我们的“心”或“自性”,所不同的是,“自性”是无形无象、无生无灭、不增不减、人人平等的,是“觉受”的主体,是咱们生命的本原、无垠的宝藏和永恒的依靠。这是学佛者第一要懂得的,也是修行者最终要证悟的。
那么锅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用来炒菜的。这锅里的菜就好比是世界万物(自己的身体以及各种遭遇感受和思想情绪也包括其中),在我们看来,世界万物有好有坏,人生际遇有起有伏,遭遇感受有苦有乐,而锅里的菜品也同样是多种多样的,或酸或甜,或苦或辣,有的好吃,有的难吃,就是同样的一道菜,不同的人吃起来,感觉也会不一样,可能你极端讨厌的正是他人十分喜爱的。
如此说来,心物一体就像是一锅菜,心(自性、真我)就像是那口不沾锅,物(指万有一切,自己的身体以及各种遭遇感受和思想情绪也包括其中)就像是锅里面各式各样的菜肴,只因有了锅的烹饪,才会有各种美味菜肴的产生,但是无论锅里烹饪怎样的菜肴、菜肴在锅中发生怎样的变化,锅还是锅,它不会有丝毫的损伤和变化。心与物的关系与之相似,只因有了自性的功能及作用,才会有各种事象物象的显现,但是无论世界怎样的变迁、人生如何的起伏,自性的功能也决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而有所减损或发生改变。修行人若真明白了这个道理,会减少许多的担忧、恐惧。
前面说,锅里可制作的菜品是多种多样的,或酸或甜,或苦或辣,各有特点,同一口锅烧出的菜,有的你很喜欢,有的你很讨厌。然而,对于锅来说,不管炒什么菜,都没有什么分别,即使是大便,放里面它也照样能炒能煮。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大家知道,佛法修行以修心为要,要求通过修炼,除去妄想,达到心安、入定,直至明心见性、开悟成佛。由此可见,不除妄想,心无以安,心若不安,无以入定,不入禅定,无法见性,不明心性,无以成佛,因此,成佛的关键就在于除去妄想、使心得安。如何才能有效地除去妄想、使心安住呢?这首先得了解妄想产生的根源。佛教认为,妄想产生于无明以及分别、执着——无明即颠倒迷惑、不明真相;分别指将事物分为好坏、美丑、善恶、苦乐等;执着就是固执、坚持不放。断除妄想的方法很多,但大致可分为治标的和治本的两类。治标的方法如“念佛”,通过专心的念佛,将心念集中于一点,使得妄想没有产生的空间和机会,外加诚心感应,佛力加持,时间一长,自然就能截断妄想、得安得定,最终以致明心见性、开悟成佛。对此,我虽称其为治标的方法,但并没有贬低其功效的意思,事实上,这个方法的确方便有效,是一条不可多得的修行捷径。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断除妄想、安住此心呢?从妄想产生的根源可知,若想从根本上断除妄想、安住此心,就必须破除无明、除去内心的分别与执着。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破除无明、除去内心的分别与执着呢?这就必须得明白一个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现象都只是自性功能的显现,本来平等而无固定不变不灭的特性(“缘起性空”),妄念不用除,此心无须安,凡事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就好。这话听起来好像很矛盾,前面不是说要除去妄想才行吗?现在怎么又说妄念不用除呢?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因为明白妄念不用除(“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缘起性空”、“五蕴皆空”……)正是根除妄想的良方[因为一个人若对于前面的道理能做到深解义趣,自然就能像那口不沾锅一样,以平等不二的眼光(如:有空不二、自他不二、贫富不二、美丑不二、顺逆不二、成败不二、苦乐不二、生死不二……)看待一切,不分别,不执着,认为这样不错,那样也好,无处不净土,无时不平安,时时处处皆做到不爱不厌、无欲无惧、不取不舍、随缘而安(不要以为这很难做到,因为在佛看来,一切本来平等无分别,甚至根本就没有可以拿来分别和执着的“东西”——既无可怕可除或可求可得之“物”,亦无可厌可避或可喜可成之“事”,一切只是现象,一切只是过程,一切现象及过程皆属自作自受,没有什么束缚着你,也没有什么能束缚住你,自己不要执迷不悟、胡乱分别执着就好),妄念就会不除而自灭。反之,如果坚持要除妄念,那就说明你还有分别心,还不能平等地看待事物,还有东西看不破、放不下(“看破、放下”即为解脱。注意:所谓放下,即非放下,因为根本无物可以放下,也无须放下任何事物。“放下”其实只是一种价值归零后的满不在乎、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心态——当我们视一切事物及其变迁〈我们的身体以及各种遭遇感受和思想情绪也包括其中〉为“它”, 为“空”,为“幻”,为理所当然、平等不二,对一切事物及其变迁能做到既无贪爱也无畏惧、既不欲求也不逃避,任何时候都能平静地接受、坦然地面对〈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即为“放下”),而这正是烦恼、妄想产生的根源。]不仅如此,佛祖还说,老、病、死以及轮回都没有什么可怕的,不要去求什么解脱,甚至不要去想成什么佛,众生与佛根本就没什么差别(如果硬要说一点差别的话,那就是佛是明白人,凡夫是糊涂人,佛对三界内的一切都已看明看淡并彻底放下了,凡夫却还在紧紧抓住眼前的一点儿虚幻的小利不放)。注意:佛祖真是叫大家不除妄念、不修行、不成佛吗?非也!其实这正是佛祖在教大家修行的方法呀,佛所说的一切法全都是为了破除咱们的无明,除去咱们的分别心,止住咱们的妄念,帮助咱们得安得定、开悟成佛!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有些得道高僧常常会针对性地说法,这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好的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开不同的药,就是同样的一种病,对于不同的人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普通人能理解固然好,若不能理解也没什么关系,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个方法对他人有效,对你就不一定有效,甚至可能有害,所以,对于那样的法,能悟则悟,千万不要死钻牛角尖而执着不放。一般人认为佛法难懂,可能与此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佛祖常常告诫我们不要认指为月(相关典故:一个人用手指指着天上美丽的月亮叫另一个人看,可那人只盯着手指看却把天上美丽的月亮给忽略了)。
这种锅既名“无条件不沾锅”,当然具有不沾的特性,用这种锅无论炒什么菜、怎么炒,都是“菜是菜,锅是锅,菜来即炒,菜去不留”。这似在启示我们: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生而不灭的(有人会问,那你不是说“自性”不灭吗?请注意,“自性”不是一个“东西”,它之所以不灭,是因为它无形无象,本自无生,又何来灭呢?),而凡是生灭之现象,皆是自性功能的显现,不必当真,更不必执着不放——该来的就让它来吧(当因缘具足之时,不让它来也不行呀),从“自性”的角度讲,不仅什么都伤害不了你,而且你还具有“无条件不沾”的特性,没有一样东西能沾着你不放,你又有什么值得害怕而逃避的呢?要去的就由它去吧(当因缘散去的时候,不让它去也不行呀),从“自性”的角度讲,“菜是菜,锅是锅”,物是物,你是你,一切万物(你的身体以及各种遭遇感受和思想情绪也不例外)皆为过客,多一物你不多,少一物你不少,你本来什么都不是,本来什么都没有,即便生活中你失去了一切乃至“生命”,你还是“你”,“你”不会有一分一毫的损伤或减少。一切皆在平安中,以平常心看待一切即在道中呀!
懂得以上道理以后,修行就可以开始了。千万记住:不要拿以上道理作为作恶的借口,尽管佛性人人有,但若不断恶行善、老实修炼,也只能永堕轮回,不得解脱哟。
第3个回答  2021-05-02
末法修学佛法之人都是亲近观音修学圆通法入耳根修行,不知道观音何处也可以亲近我学习圆通入耳根修行。
第4个回答  2011-02-22
佛法首先自己明白几个问题
1.什么是佛法?
2.为什么学佛法?
3.怎样学佛法?

以 莲花生大士 离开人间时的偈 为 共勉: 敬师 重法 实修者 得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