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找找,1985年到1990年的日本历史。主要是经济方面的,中国现在有点像那是的日本。

1985年到1990年的日本历史。主要是经济方面的,中国现在有点像那是的日本。还有就是“下村治”(池田内阁,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负责人)这个人的资料。

下村治(池田内阁)池田勇人(明治三十二年(1899)12月3日~昭和四十年(1965)8月13日)Ikeda Hayato 日本第58任、59任、60任日本首相(1960年7月19日~1964年11月9日)。昭和后期政治家,出身於广岛县,东京大学毕业。大正十四年(1925)入大藏省。生平简介
池田勇人
1947年任大藏省事务次官。1948年辞职,加入民主自由党。1949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为吉田茂的得意门生,成长为政治家,1951的旧金山和会任全权委员.为吉田的左右手。任吉田茂内阁大藏大臣,因执行道奇路线实施均衡财政而出名。1952年任第四届吉田内阁通商产业大臣,,因在十一月二十七日众议院本会议上,就政府的中小企业保障对策中失言曰:[在现在通货膨胀向经济稳定转向时期违反经济原则而有不当投机的,就算有五间,十间倒闭也是无可奈何的.] 翌日,在野党提对他的不信任案,结果在以鸠山一郎为首的反吉田派缺席之下,以二百零八票对二百零一票通过了不信任案,池田被迫辞职。在吉田被打倒后,池田留在自由党内。1953年任自由党政务调查会长,1954年任自由党干事长。1955年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后,任该党顾问。1956年12月任石桥湛山内阁大藏大臣。1957年任岸信介内阁大藏大臣,1959年任通商产业大臣。1960年7月岸内阁因安保斗争完结后辞职后,宣布参选自民党总裁,在恩师吉田的帮助下,得佐藤荣作之助,在第二次投票中以三百零二票对一百九十四票当选,组阁。开始了池田时代,
池田勇人
以"宽容与忍耐"为精神,推进国民所得倍增计划和经济高速增长政策,以减税,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投资三种为基本.致力经济政策。他的经济政策令自民党民望高企,对外推行以繁荣经济为目的的经济外交和亲美外交路线。在昭和三十五年(1960)的众议院总选举中,令自民党获得战后最多的席次。他曾预言日美欧三极时代降临.。昭和三十九年(1964)七月十日,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 以二百四十二票对一百六十票打败佐藤荣作.九月九日因喉癌入病治疗。出席十月十日於东京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典礼。他本不想辞职,但病情愈来愈严重,於是决定辞去总理职务,推荐同门佐藤荣作为继承人.佐藤因此而能继池田任总理大臣。一年后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在经历过60年安保斗争(围绕日美之间在1951年签定的安全保障条约而发生的斗争活动)后,池田勇人在温存了日美安保条约,让美国来负责日本的国防(这样有失主权的问题,曾是安保斗争的主旋律。但作为政治家,这种有失主权的问题也只能暂时打掉牙往肚子里吞。其实当今的不少国家在历史上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是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上台,提出了“重经轻政”的政策。池田提出,政治先放一边,把经济搞上去再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国民收入的水平提高,重视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和生产率,提倡技术革新和创新活动。 池田勇人
1985年3月22日,池田勇人在中日关系中作出过重要贡献。池田勇人从1960年7月到1964年11月连续三次组阁。在池田内阁期间,廖承志同志与高碕达之助先生签署了发展中日长期综合贸易的备忘录,建立了寥高备忘录贸易(在日本简称)。 自从“日台条约”签订到1972年“断交”的20年时间里,日本与台湾的关系是在冷暖不均与左右摇摆中走过来的,基础并不稳固。日本池田勇人内阁时期,对日台关系进行调整,即调整过于亲台的路线而转向与中国大陆友好,把施政的重点放在国内的经济发展上,积极推进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但是由于“日台条约”的存在,中日关系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发展。
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这个人口数字达到美国一半的国家发起了一场消费者革命,并成为了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实际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5
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日本,它也曾有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经历,也曾与欧美列强有过“震撼式”的接触。日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到底是怎样的呢?在这个过程中它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获得了什么样的机遇、克服了什么样的困难,才步入发达工业化国家之列呢?本书对日本从江户时代开始的“旅程”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当今世界正在探索谋求经济增长与图强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借鉴与比较。
失落的十年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历了股票与地产的资产泡沫。当这个泡沫于199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而崩溃时,日本经济一下子就进入了漫长的通货紧缩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实际增长率极低,有的年份甚至还有负增长的记录。物价的不断下跌也是战后的第一次。在这种长期持续的、毫无生气的情况下,包括消费者和企业在内,整个国家的气氛变得极为悲观。即使如此,也还是有人认为日本是个拥有能够引以为荣的极高收入的国家。还有人打气说,日本经济虽然表面上不景气,但正在扎扎实实地准备着新型经济体制的登台,充满活力的企业也依然存在。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否定日本经济在过去十多年间的表现辜负了人们的期待。

对于日本来说,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是“失落的十年”。为什么这种萧条景象还在持续着?如何才能尽快结束这种局面?日本的经济学家们还在就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着讨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实行大胆的改革。一种意见认为,越是在萧条时期就越应该进行改革。与它对立的意见则认为,在破产和失业现象严重的时候,进行痛上加痛的改革是愚蠢的行为。

资产泡沫的成因

对于上个世纪日本的资产泡沫的成因,理论界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资产泡沫是因银行自由化这一结构上的变化而造成的。以前,大藏省对日本的银行实施的是护送船队体系的严格管理及保护政策。尽管没有金融改革因素,但是只要置身于这个体制中,各个银行的适当的利润就能得到保证,而且还没有倒闭的风险。可惜这种安逸的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初因放宽限制而被废除,竞争随即加剧,银行的“租金”和“特许权价值”(二者均为银行为银行而得到的特殊利益之意)也逐渐消失了。况且,这个时期的日本大企业的资金筹措方法开始多样化,有留存利润、发行公司债券、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等。银行因此失去了许多以前贷款业务的老主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银行为了能够继续存活下去,为争取到新的、但风险也更大的贷款对象而开始四处奔走。此时,它们瞄准的对象是中小企业贷款和土地开发及不动产投资。然而,日本的银行并不具备正确评估新的贷款对象和融资案的能力(贷款时需要有担保,即使遇到无法偿还的情况,银行也不会受损失,因此无需在放贷前进行严格的审查)。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景气时,银行并不考虑风险就放出了许多贷款。当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时是显现不出问题的,因此考虑商业战略时往往容易失去深重的态度。然而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这些贷款基本上都变成了巨大的不良债权,堆积如山。

第二种观点恐怕是一个普遍性的看法,即从根本上就将泡沫经济看做是放松的货币政策的结果。也就是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低息贷款引发了资产泡沫。1985年时日元急剧升值,日本央行对此采取了降低短期利率和给货币供应量限制松绑的措施。日本央行的政策反映函数(即因对何做出反应而决定金融政策的)是针对日元升值和国内的不景气来实施宽松金融政策的。不过,因为80年代后期的物价上涨率一般几乎为零,所以很难判断货币供应究竟有没有过剩。在固定资产价格暴涨而一般商品价格稳定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说有过剩流动性呢?而且对于日本央行来说,启动紧缩金融来结束人们正在享受着的好日子,这种做法从政治上来讲也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在1987-1989年间,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超过了10%,这对于一直维持着4%左右增长率的经济来说是有些快了。1999年末就任日本央行总裁的三重也康开始执行大胆的金融紧缩政策并提高了利率。泡沫经济一下子因此全面崩盘了。有些人批判三重野总裁的做法过激,然而谁都明白,泡沫经济是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的,总要有人拉下帷幕,而且越早拉下,后遗症就越少。如果考虑到这一益处的话,就不会把宁受千夫所指也敢于接下这一重任的三重野总裁视为造成“失落的十年”的罪魁祸首了。
第2个回答  2011-02-19
个人认为有相似,但还没有达到日本的程度。1楼的朋友是经典教科书式的说法,但恰恰忽略了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供需关系。
日本人口少,当时产业单一(制造业),其产能很快达到饱和,国内无法消化,外销也不是无限的,造成资金无处投机,进入地产股市等领域,造成巨大泡沫。
反观中国,尽管暂时有过热现象,但考虑10亿农民的消费还处于很低水平,市场供需还远远没有达到供过于求,只要将这部分需求调动起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本人认为中国目前状况只是暂时投机过度,经历经济危机和地产泡沫危机洗礼,一本分资金会重新回到产业上去,产业资本完全能容纳过剩资金。至少10-15年后才可能出现日本式的危机,那时就必须在阵痛中完成产业升级。
但是拉动内需必须解决经济体制的深层次问题也就是政治体制问题,这是中国经济长期的致命伤。
所以,趁中国还可以赚钱,抓紧了。君不见,哪个有钱人不移民,他们都不是笨蛋
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
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 我只有这些咯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2-23
泡末经济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