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文学的关系

如题所述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一直以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文学与政治该如何相处?这是一个不可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既不能完全将二者割裂开来,幻想二者并行而不相悖;也不能让文学从属于政治,成为政治的工具,这就丧失了文学的初衷。在我看来,二者关系紧密,不可能像某些人所幻想的完全割裂,互不干扰,也就是政治可以适当给文学“松绑”,但绝无可能“解绑”。
在中国古代社会,有一个现象:凡是政权割据、天下分裂的时期,这时期的思想论争就比较自由;凡是国家统一、政权归于一统,相应地,思想论争就会相对谨慎,甚至沉寂乃至于“万马齐喑”。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井喷现象,那时候诸侯纷争,政治无暇大规模干预这种文化活动。自秦统一六国,建立起统一的大一统政权时,政治对文学的干预就显得从心所欲,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就是典型的政治干预文学现象。魏晋时期的政治高压使得文人崇尚清谈,喜论玄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的“文字狱”等,都是政治干预文学的典例。反过来,文学对政治也不是束手无策,听之任之。史官的如椽大笔、言官及谏官的“犯颜直谏”“风闻言事”、帝王的《起居注》都是文学对政治的反作用。刘禹锡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招来的是被讥讽的新权贵再次贬黜地方;韩愈一篇《谏迎佛骨表》换来宪宗的“夕贬潮阳路八千”;戴明世、吕留良之徒再不必说……当然,以上只是历史上文学与政治间的部分较量,在社会主义中国,历史只能是提供经验,而不能一以贯之。
在重新思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时,我还是要重申一下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即政治可以适当给文学“松绑”,但绝无可能“解绑”。但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又是错综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照搬以往的“工具论”和“平行论”这种二元对立模式。一方面政治需要文学来提供舆论,来实现一些政治目的,政治也约束着文学,政治不可能放任文学游离于政治之外:另一方面,文学既回应着政治的召唤,为政治提供服务,但文学也试图尽量削弱政治对文学的关照。一言以蔽之,文学与政治从来就没有分开过,他们好比是一对情侣,相爱相杀。在新时期以来,文学与政治依然是相互渗透,互相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