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仁宗真的那么有能力,为什么北宋还会出现冗兵冗费现象呢?

如题所述

宋仁宗时代,每个人想充当诸葛亮,韩琦、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富弼等等,简直就是文臣界的豪华套餐。

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成为一代名相,可是他偏偏都挤在了一起,这就好比是康熙的那些儿子们一样,个个都能成为明君,可皇位只有一个,真是让人头疼。

恰好这个宋仁宗又是个拿不了主意的人,谁说的有道理,他就听谁的,往往会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因此宋仁宗算不上一代明君,只能说是一代仁君,他在位期间的冗兵、冗官以及冗费等现象,自然也就无法解决了。

宋仁宗尝试过,可惜庆历新政失败了。

宋仁宗刚登基那会儿还是个孩子,所有朝政大权都在太后刘娥手里。这个刘娥又不是宋仁宗的生母,因此宋仁宗处处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刘娥。

因此宋仁宗在这段时间里,养成了胆小怕事的懦弱性格,这也为他在后来执政期间的所作所为奠定了基础。

亲政以后,宋仁宗也意识到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所以他打算作出改革,希望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将北宋带向强大。

可是步子跨得太大,就容易扯到大腿,宋仁宗任用的范仲淹,是个十分有志气的好青年。这哥们所有的计划都几近完美,宋仁宗看了喜不自胜。

可是计划实行起来以后,所有人几乎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阻力实在是太大了。庆历新政的所有政策都是好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不能集体签到似的实行。

单点突破很容易成功,但是集体上阵,肯定会遭到各路人马的围剿,这就是宋仁宗所面临的现实。

当时的情况是宋朝的那帮贵族的各方面利益都遭到了伤害,比如说孩子官位的继承权,科举教育的优先权,土地获利权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贵族们还不跟疯了似的要跟你死磕到底吗?很显然范仲淹等人也没有想到阻力会如此大,因此宋仁宗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只好宣布新政失败,范仲淹等人全部被贬谪出去。

你一言我一语,宋仁宗头都大了。

宋仁宗时期的官场,那叫一个政治清明啊,所有的名臣,几乎都聚集在了这个时代。可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每个名臣都有自己的主张,宋仁宗该听谁的?

宋仁宗采取的策略是,谁讲得有道理,那就听谁的。这下子就炸开锅了,因为每个人所讲的东西都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道理。

这帮有名的文臣,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厉害,换你你也分不清谁讲得真的有道理,这就造成了宋仁宗选择困难症。

既然在某些事情上纠结了,那么这些事情就很难办妥了,因此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被宋仁宗一拖再拖,没有实行。

宋仁宗晚年,其实王安石这个人已经初出茅庐,有点名气了。他早就将自己的变法思想推给了宋仁宗。

宋仁宗似乎又找到了当年庆历新政的感觉,发现第二个范仲淹问世了。宋仁宗很激动,但是却没有下文了,为什么?因为宋仁宗不敢再尝试了。

我觉得你有道理,但是我不会轻易按照你说的去做,这就是后期的宋仁宗。前期变法失败,后期不敢变法,你们说他怎么能解决冗兵、冗官和冗费的问题呢?

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宋史》

而且革新派每说一句话,守旧派就能怼回去一句。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每个人的思想和受教育的方式有所差异,所以造成了政见不合的情况。

宋仁宗总是各打五十大板,自己做个老好人,一个都不得罪。事情却的的确确办不成,毕竟宋仁宗是个拖延症晚期的患者。

宋仁宗张口就来,为子孙后代干嘛干嘛。

记得苏轼和苏辙两兄弟考上进士那一年,宋仁宗很高兴啊,拿着试卷就跑去跟皇后笑谈,说自己为后世子孙选中了两位宰相之才。

在宋仁宗眼里,这两位才子,他自己是用不上了,所以他认为把他们选拔出来,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的皇帝们服务的。

毕竟年龄上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要理解。可是当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呈现给宋仁宗的时候,他的借口是,这东西很好,但是我年纪大了,只能留给子孙后代们实行了。

又是子孙后代,难道你自己就不能办点实事儿吗?宋仁宗是天天把子孙后代挂在嘴边,自己最后却没有子孙后代。

宋仁宗很好色,他的妃嫔不计其数,而且喜新厌旧的程度无人可及,可死活就是生不出儿子来继承皇位。生下的儿子全部夭折,活下来的都是女儿。

这简直就是上天对宋仁宗最大的讽刺,整天说要为子孙后代干嘛,可是自己却断子绝孙了。无奈之下,这才将侄儿赵宗实收养为干儿子,继承皇位。

帝既连失三王,自至和中病疾,不能御殿。中外惴恐,臣下争以立嗣固根本为言,包拯、范镇尤激切。积五六岁,依违未之行,言者亦稍怠。至是,琦乘间进曰:“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春秋高,未有建立,何不择宗室之贤者,以为宗庙社稷计?”帝曰:“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已又生女。---《宋史》

由此我们会发现,宋仁宗是那种遇到事情不要慌,先想想怎么留给子孙后代解决的那种人。他自己不负责任,什么都想着让子孙后代来办,你说他能解决啥问题?

总结:宋仁宗时代的文臣,是最舒适的。

宋仁宗虽然能力不强,但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仁德。这种品质能出现在独断专行的皇帝身上,那是很不容易的。

正是因为他的那种仁德,使得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每个文人都敢说话,政治清明到了巅峰状态,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举个例子,宋仁宗本打算给妃子的父亲封侯,结果身为御史的包拯跑上来一顿乱喷,表示没有功劳怎么能给爵位?宋仁宗想避一避,结果包拯一把抓住他的袖子,口水都喷到了宋仁宗的脸上,宋仁宗也只是嘿嘿一笑,用袖子擦干脸上的吐沫星子。

由此可见宋仁宗这个皇帝,那是非常仁德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严格执行了刑不上大夫的法则,因此很受文人喜欢。

历代文人当然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所以各种吹捧宋仁宗,希望自己所处的时代也有宋仁宗。这也是自私自利的一点,光有仁义,没有能力,还不是解决不了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宋仁宗并不是以出色的治国能力而闻名。士兵的数目存在虚构的情况,导致掏空了国家军费。
第2个回答  2020-11-11
因为虽然宋徽宗有能力,但是北宋的民生问题和社会本质的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北宋说到底还是一个农业社会,是一个封建社会,它是有着自身的矛盾的。
第3个回答  2020-11-11
因为北宋制度。北宋的冗兵冗费现象并不是宋仁宗亲政之后才有的。宋仁宗对此进行了庆历新政改革这种现象,但仅进行了十几个月就宣告失败,体现了宋仁宗并没有历代明君的宏图伟略以及治国能力。
第4个回答  2020-11-11
宋仁宗虽然很有能力,但是却不能够改变重文轻武的基本政策,所以才被导致北宋的军事实力较弱。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