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死刑要在“午时三刻”执行呢,这一说法有何意义?

如题所述

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 ,经常能看到处斩犯人时,判官会说:“拉下去,明日午时三刻处斩”,为什么一定是午时三刻,而不是别的时间呢?如果我说我国古代刑罚处置时间里,根本没有午时三刻这个说法,你信吗?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刻约为14.4分钟,“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午时”就是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此时是一天中太阳最强的时候。

我们在电视中常见的杀人时辰就是“午时三刻”,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呢,这其实和民间传的鬼魂因素有关,当时的人们认为,一天中,午时是 “阳气”最盛的时候。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做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于是“午时三刻”就成了行刑的重要时间。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疲倦的时候,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所以选择这个时间,也是想为犯人减轻痛苦。

以上两种说法,看似有道理,而实际并不是这么回事,“午时三刻”并不是历史上真正的行刑时间,这不过是小说、文学作品杜撰的。

唐代时的法律规定,每年从立春到秋分,以及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大斋戒日,二十四节气日,每个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每月的禁杀日(即每逢十、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都不得执行死刑。而且还规定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况下也不得执行死刑。

而且古代执行斩刑,一般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都不会当即执行,而是收押秋后处置,所以有了秋后问斩的说法。

由此来算,唐朝一年里,能够执行死刑的日子不到80天,而且规定行刑的时间,为下午1点到5点之间,所以并不是“午时三刻”。

而电视剧中出现的午时三刻,不过是迷信的说法,并无实际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7
午时过后阳气比较重,能压住死刑犯的阴气,不让他变鬼,迷信的说法
第2个回答  2020-08-24
过去皇家法令:大理寺判死刑的,规定冬至日起斩。皇帝随意斩杀。午门是专设有法场。午时是科技论断:第一,午时是阴阴交结时间,午时是太阳当顶没有人影子的时间。第二,地球转动,子时完全没吸力,午时三刻也没有吸力。第三,午主火旺,暴气凶煞重,所定为午凶杀为杀人的吉时。第四,生死尤天,皇帝为天子,生字减一横,就是午字该死。
第3个回答  2020-08-19
因为那时死刑可以驱散死者的鬼魂!不能再回人间祸害了!
第4个回答  2020-04-02
因为古代人认为这个时候天地间的正气是最多的,这个时候执行死刑可以压制冤魂,所以在这个时候行刑。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