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读诗的三、四两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如题所述

《凉州词》读诗的三、四两句,你体会到了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全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扩展资料: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

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体会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凉州词》唐代孟浩然

原文: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思杀边城游侠儿。

译文:

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可以做成琵琶其声音洪亮直上云霄。

遥远的胡地三万里,即使是送与马上作乐的琵琶声又哪能穿越。

身处异地即便是欢乐也让人觉得悲凉,这羌笛胡笳也不用再吹。

坐在边塞看着今晚的月亮,心里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

扩展资料

孟浩然的影响,还表现在襄阳诗人的诗歌创作上。孟浩然之后,襄阳出现了不少山水诗人。有的作者,有“排青紫之念,结庐云卧,钓水樵山”的名士朱放,有为官清正、善拔人才的鲍防,有被誉为“诗人之首出,作者之冠冕”的席豫等。他们都是襄阳山水孕育出来的诗人,读他们的山水诗,可以明显地感到孟浩然的影响。

晚唐文人对孟浩然的接受与传播转向了对他高洁穷蹇寒士形象的接受与传播。他们对孟浩然穷蹇的寒士形象的接受与传播,大都体现在一些零散的诗文当中。主要是以为代表的一些晚唐诗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5

《凉州词》读诗的三、四两句,体会到了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出自:唐代王之涣《凉州词》。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

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扩展资料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的《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23

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

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

扩展资料:

原文:

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王之涣这首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1-19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全诗如一幅画卷,前两句描写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巍然屹立。这两句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第三句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折杨柳》曲调,勾起征夫的离愁,这“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了——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