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频繁出现在明朝正德年间,反映了什么呢?

如题所述

明朝中叶,肆虐于正德初年的大太监刘瑾,曾专权5年,他炙手可热,势焰熏天,人称“立皇帝”。其专权跋扈、阴险狡诈、凶狠残忍,在有明一代都是屈指可数的。明武宗时期,经刘瑾的残酷清洗,朝中所有的异己力量基本被他打击排挤殆尽,他从此横行无忌,无人敢与其争锋。经过武宗授权,他紧紧掌控了内阁。彼时,所有文武官员的奏章实际是呈送给不学无术的刘瑾过目,再由他裁决。史载:“凡内阁调旨撰敕,或被驳再三,或径自篡改,真假混淆,无从别白”。

中国的龙崇拜在世界上最为久远,而且经久不衰。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龙文化构成了中国的文化本源,龙通常在民间以正义的形象出现,几乎活跃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正因如此,上至天子下达百姓对龙有一种特殊的情况。

根据史书记载,“龙”在明朝正德年间频频出现,而且多以异象出现。诸如正德七年六月、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都曾出现异龙现象,“或口吐火,目如炬……吸舟二十余艘,并舟人空中坠地”,或“有物如猪头,其色正绿,堕于上前”等等。

正德皇帝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据《明史》记载,明朝自正统年间以来,国势逐渐衰落,而皇帝又只顾嬉戏游乐,不顾政事,以至于朝纲紊乱。虽然至王朝危亡,但是无论是朝中还是民间的抱怨之声此起彼伏。

自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天象,而正德年间天象频频出现异像,“龙”只是以一种图腾象征存在于社会文化中,或许就是朝中官员以及民间百姓故意编纂,由此对皇帝起到警戒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6
正德年间关于龙的意向不断的在民间发出,这是中国人民的一个美好的愿望。龙是一种虚拟的意象,不是真实存在的。
第2个回答  2022-03-06
反映了当时的百姓是非常相信龙的,皇帝的地位也是九五至尊,他们认为龙是他们的守护者
第3个回答  2022-03-06
这反映出了当时的人们对于龙这种生物的极度追求,它是图腾的一种美好象征。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