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鲁迅的文章

我不想读鲁迅的文章,但是我们又要学,很麻烦呀,请大家帮个忙

今天我们如何读鲁迅? 10月17日上午,在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内,举行了一场“亲近鲁迅——鲁迅研究专家与青少年的对话”活动。鲁迅研究专家、全国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专家、学生代表、中学语文教师及本地学生、新闻媒体共约120人参加了对话。 此次活动由绍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举办,其宗旨在于探讨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解读鲁迅作品中的难点,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 黄健:鲁迅今天的意义在哪里?今天我们怎样来阅读鲁迅?这些问题看起来都很老。但我们发现,鲁迅的作品是常读常新的,鲁迅作品包括其本人的魅力永远停留在我们心间,鲁迅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陈漱渝:现在拿我们鲁迅研究来讲,起码面临两种思潮的挑战。一种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的哲学是快乐哲学,怎么快乐怎么来。人的躯体美学化了,精神平面化了,在物质的掩盖下的是精神的荒芜。而人是需要精神的,精神是需要导向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青少年来读文学经典是需要创造条件的。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后现代主义”。中国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变种,取了西方的一些皮毛,亵渎经典,反对神圣,亵渎鲁迅,贬损鲁迅,给青少年以误导。 学习鲁迅有非常深刻的现代意义,鲁迅文化经典具有其稳固性,另一方面具有其开拓性,那么在对鲁迅经典不断的尝试方面,其研究就能获得新的增长点。 陈峥:最近我重读鲁迅的作品,发现鲁迅在1903年写的《自题小像》,“我以我血荐轩辕”,我读这首诗的时候非常感动,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才22岁,和我今年是一样的。他那个时代是国之将亡的时代,我们现在是国之将兴的时代,将亡和将兴都是非常艰难的。在我看来,鲁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公民,是中国的一个公民,是中国社会上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公民。 陈曦:要问鲁迅是谁,我首先想说,鲁迅是我同乡,他也是一个绍兴人。我最早接触鲁迅,是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我父母带我到三味书屋,看鲁迅刻下的那个“早”字。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了鲁迅的不少作品,对鲁迅认识更深刻了,他是一个挺有骨气,没有媚气,是一个对敌人毫不留情,对人民包含深情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寇志明:我是14岁的时候接触鲁迅文章的。当时的反应也是看不懂,但却觉得有一种魅力和吸引力,就算看不懂,还是愿意看下去,读下去之后虽然不了解在说什么,但还是愿意重新读第二遍,读很多遍,读熟了以后其本来的意思越来越清楚,越读越了解了。 顾明远:我是鲁迅的亲属,是周建人的第三个女儿的女婿。我搞了一辈子的教育。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还可以补充一点,当前社会有两种文化的冲突: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从“五四”时期就开始了,我觉得鲁迅在“五四”时提倡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今天还没有真正建立好。我们现在读鲁迅的文章有一种误解,说鲁迅是否定传统文化的,我不大同意,其实鲁迅是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非常优秀的东西,但也有很多糟粕的东西,与现代不相容的东西。鲁迅打倒的是落后的一面。 黄乔生:去年我们在这里开一个会,浙江省作家协会的作家节,主题是鲁迅与当代文学的草根性,讲的是鲁迅是亲近普通人民的,鲁迅描写的都是普通人民,都是绍兴的风情。我感触很深的是在鲁迅的文章里大部分是以鲁镇啊、未庄的、本地的,给人的是一种地方作家的感觉。但其实他是一个国际的作家,从草根性上是一种关怀,他是对人性的一种揭示,是对国家命运、对国际之间关系的考虑,思考的范围非常大。鲁迅了解国外和国内的文化,在这样的融会贯通的过程中培养了世界意识,用世界的意识在描绘地方的风俗,作家越是地方的就是越是世界的。 王嘉良:我建议大学生要读鲁迅,怎么读,读读读,反复读原著。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随着对形势的认识,越读就会越懂。有时候就要硬着头皮读,这是我在给研究生讲鲁迅研究选修课的时候一开始经常说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还在鲁迅的这个时代。鲁迅所提出的那个开辟的新文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都还要继续努力。现在到处祭孔,为什么不祭鲁迅呢,我主张大学生在读鲁迅时要寻求鲁迅精神与当代精神的对话关系,与当代青年的对话关系。 王锡荣:80年代的时候有一阵风,就是去挖掘冷门的作家,大概有10来年的时间后,又回归了鲁迅,还是鲁迅有味道!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我们整个社会对鲁迅的理解是在逐渐加深的。北京、上海、广州、绍兴和厦门都有鲁迅纪念馆,纪念馆里的展示可以让大家更多地接近鲁迅,了解那个时代的鲁迅。 裘沙:我也是绍兴人,是嵊州的。我11岁的时候就迷上鲁迅了,因为看了他的《秋叶》,我就非常喜欢读鲁迅的书,阿Q什么的都看了,但是都没看懂。我以为全国一解放,鲁迅已经过时了,书还是会看,但不去考虑问题。到文革后期,非常郁闷,这个国家到底有什么希望没有,再读鲁迅全集的时候,我突然读到了答案。在很短的一个时间,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当时是一面读,一面哭:我为什么不早一点读懂呢?当时我下定决心,要把我感悟到鲁迅思想的真谛用画笔画出来,从1972年开始到1986年,这样搞了14年,我一面读一面对照中国的历史,发现鲁迅是太重要了。像毛泽东讲的,孔子是旧中国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我觉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失败都可以在鲁迅的文章里找到答案。鲁迅不仅仅是中国的,是整个民族的。我们到了日本后才了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文化垮台了,有一个作家就用鲁迅的思想来反思,把日本方面的问题搞了一个很大的批判,后来震惊了日本的思想界。他们说,日本二战后还能站起来是靠了鲁迅的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今天的中小学生怎样读鲁迅?

日前,鲁迅研究专家、全国中学语文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专家及当地的教师、学生代表共120余人齐聚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举行了“亲近鲁迅——鲁研专家与青少年的对话”活动,活动的主题是“今天我们如何读鲁迅?”

中小学生怕读鲁迅

现代人基本上都是通过课本接触鲁迅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刚刚蜚声文坛,国内一些著名的学校就开始选用鲁迅作品《故乡》、《风波》、《鸭的喜剧》、《兔和猫》、《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秋夜》、《风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作品的选录经历了一个稳定、更替和逐步发展的过程。五六十年代,中学语文教材所选鲁迅作品一般都在十几篇左右,1978年以来,则增至二十篇以上。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居古今中外作家之首。

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着老师怕教、学生怕学鲁迅课文的现象,“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则由来已久、流传甚广的校园民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鲁迅课文的头痛。

绍兴一中高三学生陈曦说,鲁迅课文确实是对阅读经验的一次极大挑战。鲁迅的时代毕竟离我们太远了,此外,他深刻的思想,半文半白的独特语言,都和其它的语文课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就中小学生的阅历来说,如果没有恰当的引导,要真正读懂鲁迅,恐怕勉为其难。

然而,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教师对鲁迅课文也不无无奈。有的无所作为,只能照本宣科,背背教参;有的无限拔高,把鲁迅异化成了一个神;有的则陷入了逐字逐句深挖“深刻意义”的误区。

与此相呼应,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否定鲁迅、质疑鲁迅课文进入中小学教材的现象。近来网上出现了一位网名云儿的“女侠”,接连撰写长篇大论,骂鲁迅文章逻辑不通,说鲁迅课文进入中小学课本是“误人子弟”。

所有这些现象,引起了一批有责任感的鲁研专家的注意,以北大教授钱理群为代表的鲁研专家纷纷走出书斋,和中小学师生互动,普及最新鲁研成果,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

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

要读懂鲁迅,必须亲近鲁迅,走进鲁迅,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

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原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陈漱渝认为,鲁迅也并不讳言自己的偏激,他是要通过某种必要的偏激,来打破禁锢,激活思想,引导解放。当传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拘着社会进步时,要冲破“铁屋子”,鲁迅只好大声呐喊,甚至是矫枉过正,但这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落入复古的老套。

为让当代中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阅读鲁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主编了《中学生鲁迅读本》一书。对于鲁迅离我们太远的疑问,他指出,其实,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近的。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对话会上,鲁研专家们一致认为,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现在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

不求全懂重在领悟

中小学生们一个普遍的反应是:看不懂鲁迅。

著名画家裘沙认为,懂是一个过程,也有一个程度,其实读鲁迅不必追求全懂,重在感悟,贵在培养阅读鲁迅的兴趣。有时候现在不懂,以后也会懂的。

今年三四月份,钱理群与南师大附中的老师一起进行了中学选修课的实验,开设了一门“鲁迅作品选读课”。在40天时间里,钱理群把课设计成一个过程性的学习,分成感受、阅读、研究和言说四个阶段,让学生学习鲁迅过程中接近鲁迅,走进鲁迅。

让我们来看看钱理群先生是如何和中学生一起读鲁迅的——

感受鲁迅。让大家认识人之父的鲁迅,也让大家认识人之子的鲁迅,然后启发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父与子”关系,拉近了学生与鲁迅之间的距离。另外,通过朗读《社戏》,让学生进入梦幻的境界,进一步领会鲁迅语言之美,促成青少年和鲁迅的心灵沟通。

阅读鲁迅。讲鲁迅笔下的动物、鬼、神、火、雪、画……从这些学生熟悉的领域讲起,这是鲁迅内心光明的部分。然后再讲鲁迅内心黑暗的部分:中国人从来没有挣到“人”的价格;国民劣根性;“聪明人”太多,“傻子”太少……

研究鲁迅。钱理群鼓励学生大胆研究鲁迅:研究鲁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也是中学生的任务,鲁迅不能为少数学者所垄断;鲁迅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鲁迅是可以常读常新的。

言说鲁迅。钱理群一再提醒学生,鲁迅越伟大越强大,你越要保持你独立的人格,与他展开平等的“对话”。他出的考试题目是:“我的鲁迅观”,并宣布评分标准:说真话,包括拒绝、批评鲁迅;讲出充分道理;要有创造性。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3-15
鲁迅是我国早期著名文学家,其文小而精,解剖和分析问题入木三分,曾抨击反革命集团,敌人视其人为心腹之患,视其文为梭镖,为利剑。故阅先生文章,应分清条理,总纳纲领,一段一段的读
第3个回答  2007-03-15
鲁迅的文章是学校语文课的重点,考试总会考到一些。
我觉得那些小说还是很有可读性的,而且不会让人觉得无聊,读不下去,至于杂文或者其他可能会有些枯燥。
你可以读有关这些文章的评论。
第4个回答  2007-03-28
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的话,我建议只要看他的三本最著名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