籺的拼音

如题所述

籺的拼音是: hé 。

一、籺的简介

籺,岭南地区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小食。分布在粤西茂名和湛江的赤坎、霞山、麻章、吴川、廉江、遂溪以及广西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粤东、福建沿海、海南地区也有类似食物,但叫法不同。籺(读hé),粤语发音类似“@”,字面释义与作物相互关联,是稻谷。

是麦,是粗食的产物。清代《康熙字典》有关“籺”解释为:“xié,屑米细者曰籺”“hé,米粉”。《辞源》有关“籺”解释为:米麦的碎屑。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指米麦的碎屑。

多用指粗食。也泛指稻、麦等的籽粒。在其他方言中基本不用“籺”,在广东粤西及桂东南大部分地区专指类似糕点的汉族小吃。

二、籺的历史由来

先秦时期,南越地区俚僚人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将简单的谷类、根茎类作物捣碎成黏稠状,包上肉菜来吃,形成类似糍粑的食物。

籺,是岭南两千年饮食文化的结晶。古时人们在逢年过节时会用籺来拜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祭日忌辰、清明时节用籺祭祖先,传递孝道文化;喜庆时节作为赠礼佳品,代表好客之道。做籺、吃籺是粤西及桂东南人民过节最古老的传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

籺的种类

古粽籺

籺,已成为一种很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古中籺(古粽籺),又名“裹粽籺”,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品。

在茂名地区曾经流传的一个有关“裹粽籺”的故事则带着浓厚的地方色彩。之所以“古中籺”后来叫“裹粽籺”其实“古”与“裹”字谐音,又因为籺是裹起来做的,所以“裹粽籺”便是它的正名了。

薯包籺

这种籺是一种特色的街头小吃。制作方法:用煮沸的开水与蕃薯粉搅拌(和做寿桃籺一样)搓成粉坯,后做成一个个形状与古中籺差不多的籺,再放进蒸压煲(一种专蒸薯包籺的器具)煮熟。

籺馅一般有猪肉粒和花生,也可加虾米。吃的时候用碗装着热腾腾的籺,加入事先熬好的猪骨汤(根据自己的爱好,可加点醋,做成醋汤,有的人还加进辣椒酱)一起食用。蕃薯粉特有的爽脆滑口,加上热汤的浸泡,入口但觉浓而不腻,十分诱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