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成本回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内容提要

如题所述

自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以来,高等教育被视为发展中国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投资”,全球高等教育迅速扩张。然而,自70年代以来,随着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政府投入却在减少,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面临财政危机。为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地考虑通过成本回收吸引私人资金支持教育发展。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面临两个核心理论和实践问题:首先,学生及其家庭是否愿意承担高等教育成本?从社会角度看,高等教育是否应收费?其次,他们的经济能力能否支撑这些费用?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公平会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影响了成本回收作为高等教育财政策略的可行性。


本书通过教育经济学视角,对中国大学生付费意愿和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基于钟宇平、闵维方和龚放主持,由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的项目,对北京、南京和西安14所高校135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揭示:



    社会经济地位影响支付能力: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学生支付学费的能力越弱,他们可能通过选择不同学校或专业,减少非学费开支来应对压力。家庭结构也影响支付能力,如兄弟姐妹多,排行靠前的学生承受能力较低。
    尽管高等教育成本较高,但学生及其家庭的付费意愿强烈。他们愿意支付的学费远超实际,即使学费大幅上涨,需求弹性表明高等教育对他们并非奢侈品。
    学生对学费和不同类型资助的反应各异,且受家庭收入水平影响。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对学费的反应不同,且政策变化会影响他们的选择。
    成本回收策略对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有影响,但可能导致低收入家庭学生机会不均等。改革学生资助体系,增加对低收入学生需求导向的资助,如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是关键。

综上,适度提高学费以筹集更多资源的同时,必须改革学生资助体系,确保资源公平分配,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学生,以减少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