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中,庄墨韩为何要构陷范闲,文人与政治的悲剧你看懂了吗?

如题所述

在原著《庆余年》中,范闲的“诗仙”美名是靠击败北齐文坛第一人庄墨韩而一举成名的。庄墨韩用一生的操守、名声去换亲弟弟肖恩的自由。然而,就在他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之后,换来的却是肖恩的死亡。庄墨韩其实是一个具有政治情结的文人,他的悲剧性结尾正是中国文人的另一个缩影。

文人与政治的悲剧你看懂了吗?

从先秦第一位大诗人屈原开始,一直到明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人,不同的作家,都有着强烈的从政情结。李斯、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张居正、汤显祖这些文学名家无不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古代知识份子长久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与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只有做官、做大官、受到朝廷重用,跻身于官员阶层才是有所作为,才有可能实现“兼济天下”的愿望。没有官场作为平台,纵然有满腔的政治热情、满脑子的政治主张也是枉然。

原著中对庄墨韩的政治生涯一笔带过,然而小说毕竟来源于生活。在《庆余年》中,当年大魏国的特务首领是肖恩,武将就靠战清风,真正朝廷用来标榜自己和引领士林的就是庄墨韩。然而,自从肖恩被陈萍萍千里擒获之后,就开始派鉴察院暗探进行渗透、收买、分化。战清风被冤杀,庄墨韩替战大帅鸣冤,也招来了朝中反对派大臣和别有用心之人的诽谤、排挤和打击。最终,大魏国被新崛起的庆国打得四分五裂,庄墨韩经历了官场冷暖之后,也心灰意冷带着遗恨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庄墨韩的从政悲剧既体现在政治理想的破灭上,也体现在个人命运的不幸上。

庄墨韩为何要构陷范闲

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大多数的文人从政后的人生轨迹都非常相似。刚进入官场,都充满了幼稚的政治幻想,积极献言献策,提出各种责备主张。不久,就会遭到排挤,丢官贬官、遭受挫折、郁闷压抑走上消极。范仲淹、陆游、辛弃疾、莫不如是。庄墨韩跟大多数的古代文人一样,经历过政治上的坎坷,使他们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受和认知,从而成就了文学上的辉煌。多年的宦海生涯让他变得圆滑世故,学会了变通、妥协,甚至与敌国高层密谋串通构陷他人。

在生活中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对某些知识份子感到反感,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有那种智商上的碾压感和心理上的优越感令人感到非常不适,这其实也是另一种层面的文化不平等和心理歧视。范闲借酒发疯,当着满朝文武和外国使节的面,将另一个世界的绝世光彩,一口气抛了出去。这些情绪不同,意境不同,或激烈,或黯然,或美好,或恬淡的精妙辞章,狠狠地扇了庄墨韩一个大大而耳光,庆国上下都与有荣焉。

如果范闲不是一个生而知之的穿越者,只是个稍有才华的一般文人,被指责为抄袭者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因为庄墨韩是文坛领袖,携七十年的文坛名声,对于任何在大殿上的任何一个旁观者来说都是智慧、理智和信任的出发点。在这样耀眼夺目的光环加持下,谁能想到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居然干出如此卑劣之事?标榜为文坛第一人的知识份子,骨子里却充满了虚伪、懦弱与冲突。

猫腻小说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人物并不是那种一成不变的脸谱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理想,有追求,有欲望,有目标。长公主之所以拿言冰云来换肖恩,也考虑到肖恩回到北齐之后会掀起政治波澜,有利于庆国北伐。庄墨韩之所以舍下脸面,答应长公主千里迢迢来诬陷范闲,明面上是为了亲生兄弟肖恩能够重见天日,实际上只是为多年兄弟情尽一分绵力。

在庄墨韩与长公主的密谈中,其实可以看到庄大家的风骨。范闲的诗句狠狠地打了庄墨韩的脸面,他除了深感内疚之外,更多的是惜才、爱才、怜才。七十年的名声毁于一旦,他没有就地撒泼打滚,舍去老脸,生拼硬赖。只是黯然离去,面对长公主的责难和没有救出兄弟,也只是不求结果,但求心安。

当范闲出使北齐再次看到他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位老人家用极细密的小楷为字节的《半闲斋诗集》做注解。范闲因为有偷听的经历,也就没有表现出讥讽、嘲弄、轻蔑。毕竟范闲用的也不是自己的作品,打败庄大家的那可是是另一个世界的集体智慧。所以,两个人最后在书房的对话其实谈不上思维与认知的层状,而是自然而不作伪的人间对话,他们都用最直接的话语,表达着自己最真实的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7
我看懂了。这是因为庄墨韩受到了别人的威胁,所以才会构陷范闲。同时也体现出了这种腐败的情况。
第2个回答  2021-09-07
我看懂了,庆余年这部作品也是讲述了朝堂之上的事情,庄墨韩这个人只是一颗棋子,他身不由己。
第3个回答  2021-09-07
我看懂了,而且我也感觉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电视剧,并且有很多的细节自己都看懂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