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当中,有何典故?

如题所述

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当中,有什么尊师重道的典故?我是呆哥,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传统思想中,师父的恩情相当于亲生父母。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习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  

孔子

“尊师重道”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重道。”为什么要尊师重道?道,指的是“人道”,即人与人相处的道理;这些道理是古今一致的,所以又是人人所当行的人生道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皆是人人所当行之大道。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古代贤臣张良拜师的故事。

张良,韩国公子。其祖父、父亲都曾在韩为相国,是个根正苗红的官三代,尽管韩被秦所灭,世代积累的财富也是一个实打实的富三代。这么一个条件优越的人却心怀灭秦复仇的远大志向,最终用其学识与谋略辅佐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

孔子庙

据说张良的学识与谋略师承于黄石公,黄石公并非真名,而是张良偶遇的一个坐在石头上穿着黄袍的老头。初次相遇,便翘着脚让张良帮他穿鞋,张良恭恭敬敬帮他把鞋穿好。老头一看是个可教之人,便约五日之后想见。

五天后,张良一大早就去了相约之地,可老头却指责他来晚了。又让他五日以后再来,五日之后老头瞪了他一眼就走了。张良心想这次肯定又来晚了。再过了五日,张良半夜立于桥头恭敬的等老头来。这次,老头授予张良《太公兵法》,不留姓名,便甩手离开。

孔子殿

一个富三代就这样被一个不知名的老头呼来喝去,而恰恰是张良自身的修养与虚心得到了黄石公的认可。一个心不正的人,缺乏修养的人即便授予其《太公兵法》也不会有大的作为,尊师重道是礼数,更是内在的修养,是学以致用的内功心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