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公九卿中的丞相。书上写: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问:怎么辅佐?有没有决定权?丞相只是最高行政长官类似于“手”和“脚”,为什么权力很大,?到底有什么权力?

丞相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636.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4
丞相虽然到明初才被废除,但从理论上说应专指秦与西汉时期,因自汉武帝开始,丞相权力就在被不断削弱,到后期已经成为行政方面的主官。
以秦为例,丞相的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有考课、黜陟、诛赏的权;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若有暴动等事,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责任;全国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等等。
看清楚了,这个时候的丞相权力极大,不仅有行政,人事,诉讼等,还有军事管辖权,这从李斯在秦始皇死后,矫诏杀扶苏扶二世继位就可得到印证。正因为这样,汉武帝对此茶饭不思,连续杀掉了多个丞相,几乎就是两三年杀一个,这从反面也可以看出此时的丞相对皇帝有极大的威胁能力。
故此,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而创造了“大将军制”,在皇帝掌握的内朝,丞相掌握的外朝中故意设置“大将军”的中朝来掌握全国军事与征伐,事实上就是为分相权。到东汉,丞相被废除而行三公制,以司徒管行政,司空管刑监,司马(太尉)管军事,大将军掌征伐。
自此,秦汉制的丞相已不复存。到汉献帝时,董卓复为相国,强梁跋扈,俨然在众官之上。曹操又废三公而恢复丞相、御史大夫并自任丞相。但董卓和曹操都是大权独揽,其本身和君主无异。魏晋南北朝在易代之际有时也设丞相或相国,性质均与董卓、曹操无异,并非正常官制。
到隋朝时,设三省六部,内史省内史令掌政令起草,门下省纳言掌审核,尚书省尚书令负责执行,三人合起来才相当于秦汉制的丞相。
唐宋后,尚书省或中书省有时设左、右丞相,相当于原来尚书左右仆射,位居尚书令或中书令之次,握实权,但仍基本遵从三省六部的规定,中书掌政令起草,门下掌复核,尚书管执行,只宋时增加枢密院管理全国军事,因此,宋代丞相权力继续被分薄。到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后,中书省被撤,皇帝亲掌六部,也就形成“皇帝+丞相”的局面,中国再无丞相。
综上,东汉后的丞相虽名称不同,但已完全失去权力,逐步被皇帝架空,在人事,军事,刑狱、监察、行政等诸多方面没有实质决策权,而明代内阁也仅具备部分相权,而不是一个独立行政机构,至军机处时代,更是沦落为皇帝的办事机构而已。
第2个回答  2011-02-24
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
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就是因为相权太大,影响到了皇权。所以朱元璋才借惩治胡惟庸的机会,永久的废除了丞相制。但丞相对于皇帝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到朱棣时出现了内阁制。内阁的权力作用和丞相差不多。
第3个回答  2011-02-27
丞相和管家差不多,不管大事,只管小事,伺候皇帝的秘书长。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