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与三味书屋 读后感

如题所述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5
说到散文,虽说当今世界,数量浩繁,精品佳作也很多,但能在内心最强烈共鸣的,当属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

说起来这篇文章,倒是比较简单的一件事,就是鲁迅把他少时生活学习所的环境,以及有关值得回味与回忆的趣事,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有简单的笔墨勾勒了出来。看来,毫无修饰,然而却于我,甚是打动心。

文章是以一个少年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的。里面的美女蛇,百草园,三味书屋,以及荒草,形何首乌,看似平淡,然而在少年的那充满了幻想的眼光里,却是那么神秘,让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又急于了解这个世界。

生是美好的,但如何走近生,如果理解生,却是在美好之的。这篇文章显然无意于去探讨这些深奥的问题,它只是拮取了这些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那些与生活有关的,令回味的,但却并不一定打动心的片断。也许因为它并不浓墨重彩,而只是生活那片寂寞天空下,一点一滴的无声的流逝,所以尤见内心与世界的寂寞,由此形了内心与世界的一种对照,效果很好。

于是读者在理解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之后,不免要走入百草园与三味书屋里,留恋与徜徉一番,并听那声,和那真的美女蛇,在勾引你。但那种凄凉的意境,就在字里行间,闪动了出来。那是一个战的年代,作者有意避之,却是越是避开,却是无法躲开。

也许这也是这篇散文为经典的原因吧?

生活当然不需要用凄凉来描绘,但那些旧事,总不免与凄凉有些若有若无的联系。一篇散文,年代久远了,但不论何时,何地,读者是何,总不免为其感叹,并联想到,那真实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

由文章,去觉察自已的内心。所以这篇文章,从读过之后,总是令无法忘怀。它让我在少年时代,感到了世界的另一种美,另一种无奈。是以,也许明天,我已把这篇文章忘却了,可内心的那片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已印在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不如把明天,于百草园与三味书屋那无意营造的,宁静,清悠,绵长,又耐寻味的,有点望期待的世界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