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机处的有什么职责

清朝军机处的有什么职责

一、军机处设立: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七人以往上,称昵(枢臣),“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乾清门的西边是军机处,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蒙古激战,为及时处理军报,始设军机房,清乾隆即位后,改称总理处,三年(1738年)始名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无定额,均为兼职。军机大臣由皇帝亲信的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中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后裁撤,历时170余年。军机处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军机处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事机构,逐渐演变为清代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统治中心,其地位远高于国家行政中枢的内阁。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
清朝时规定,其它人员不得靠近军机处,皇帝与军机大臣议事时无关人员不得在旁。宫内人路过军机处时,都是快步走过。 军机处的设立意味着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二、军机大臣工作:
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2、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3、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从工作内容来看,相当于国务院秘书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7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 军机处
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 军机处
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了,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 故宫军机处
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第2个回答  2011-05-17
办理军机事务处(满语,穆麟德转写:coohai nashūn i ba),简称军机处,前称军需房、军机房。是清朝中后期的中央行政机关。

沿革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一月,在内阁外另设立南书房,“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直接起草谕旨与处理机密奏议。

雍正四年(1726年),筹划用兵西北,为求保密并削弱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密旨由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于内廷密筹办军需。之后二年余,各省尚不知出师西北之事。

《清史稿 职官志》载:“雍正十年,用兵西北,虑儤值者泄密,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雍正七年(1729年),清军大举征伐西北两路,六月初十(7月5日)正式设立军需房于隆宗门内[1],公布密办军需人选,选内阁中谨慎缜密者入值,以处理紧急军务。旋即改称办理军需处或军需处,再改称办理军务处[2]、军机房[3]。

雍正八年(1730年),始称军机处[4],以张廷玉、蒋廷锡、马尔赛入值办理一切事务[5],成为定制。

雍正十年(1732年)三月,正式定名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并由礼部铸造印信,用“办理军机印信”字样,“并行知各省及西北两路军营”。

由于军机处本是一个非常的临时机构,自诞生之日起就摆脱了正式官僚体系的壅滞、繁琐的毛病,非常适合皇帝加强君权的意愿,所以,在准噶尔战事平定之后,按理应裁撤军机处,但结果非但不将其撤销,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军机处的权力,使其超越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成为最主要的政治核心。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乾隆帝即位后,以西北军事底定,撤除军机处,改设总理事务处兼理军机事务,简称总理处,以庄亲王允礼、果亲王允禄、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原军机大臣讷亲、徐本、班第、索柱、丰盛额、海望、莽鹄立、纳延泰改在总理处“协办总理事务”或“差委办事”。

乾隆二年十一月廿八日(1738年1月17日),准总理事务王大臣解职,复设办理军机处,以鄂尔泰、张廷玉、讷亲、海望、纳延泰、班第入值。

咸丰十一年(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后,军机处之决策权渐移。但在奕䜣失势后,军机处又重掌大权。

宣统三年(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后撤销。

成员
军机处主要成员为军机大臣及军机章京。军机大臣员额无定,最少时以三员为度,最多不超过十员,通常为四至七员,尤以五至六员为最常,由亲王[6]、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7]充任军机大臣,通称大军机。设首席军机大臣,或称领班军机大臣,一般由满族亲王或大学士担任。

其他任职者,按各人资历分别被任命为军机处行走、大臣上行走、大臣上学习行走等。军机大臣须每天值班,等候皇帝随时召见。另选内阁中书等官[8]充军机章京[9],通称小军机,满汉各半,掌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10]。军机处具体职掌为:撰拟谕旨和处理奏折;议大政,议后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谳[11]大狱,参与重大案件审拟;参与对重要官员的任免和考核;随侍皇帝出巡,奉旨出京查办事件等,用字寄[12]上谕的名义对各地各部官员发布指令,凡特旨简放大员,如大学士、六部、九卿、督抚、将军、提督、学差、主考及驻外使臣,皆由军机处开单请旨。

职权
军机处没有专官,军机大臣丶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

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军机处实际上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军机大臣职责是向皇帝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政策,决策权完全在皇帝身上。因此军机处并不是中央的行政机关,充其量只能说是皇权的执行机关。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