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里的谋士那么聪明,为什么不自己单干

如题所述

三国里边对于谋士这个定义是很宽泛的,诸葛亮可以被称为谋士、司马懿可以被称为谋士、郭嘉可以被称为谋士,甚至周瑜也可以被称为谋士。
其实这些人差别是很大的,有的长于治国,有的善于献策,有的可以独当一面领军。
一般来说的谋士更多的时候是参谋的角色,他提出意见,能否被采纳,要看主公的本事,所以一般有名的谋士,都有一个成功的主公,而倒霉的谋士,比如陈宫、比如田丰,主公都不怎么样。
而这样的谋士,不是说单干一定不行,但确实有单干不行的例子,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三国时候的马谡就都是这样的例子。马谡让他谈,那是诸葛亮都欣赏的大才,帮诸葛亮提提意见,那也是极为胜任的,但让他成为一个方面的指挥,统领全局,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了,所以能成为谋士的未必可以单干。
张良虽然聪明,但不等于他就能变成善于治国的萧何或者长于打仗的韩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7
谋臣策士所谓的聪明,不过是足智多谋,这样的特质使得他们更适合做一个“建议者”。
而这三国之君,或者那些雄霸一方的诸侯类似孙坚,孙策,等等,他们所具有的特质却是手下的谋士所不具备的。
首先,知人善任,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刘备白帝托孤之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过其实,难堪大用,而果然,孔明错信马谡才能,最终导致街亭失守,所以不难看出,即便是以诸葛亮之大才,也不具备刘备这样毒辣老道的眼光。而其他雄主里,郭嘉之于曹操,太史慈之于孙策,陆逊之于孙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次,人格魅力,似诸葛亮,庞统,郭嘉,周瑜等等人,都有济世匡天下之大才,但是我们可以关注一下,为什么他们会屈居于人下,无一例外们都是拜服于个子主公的人格魅力,刘备的高尚,曹操的霸气,孙权的深沉,而且据说此三人外貌奇伟,所谓奇人必有异相……
其三,胸怀大志,三国历史中,凡是能服人的君主帝王,必是心存天下之人,套用曹操的一句话,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智也,同样的,似刘表刘璋袁绍,这等偏安一隅,坐吃山空的庸主,一个真正的大智慧之人是不会追随的。
再次,旗号响亮,这是最现实的原因,招贤纳士也需要一个良性循环,你势力越大,旗号越响,就有越多的人附庸你,而刘备,打着匡复汉室的旗号,又有皇叔之实,曹操,洛阳救驾,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祖孙三代独霸江东,坐拥长江天堑。这些是招纳人才的天然有利条件。
那么,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你所说的谋士出来单干,一则他没有响亮的名头得不到贤士的认可,二则即使有人归顺与他,但他是否真的拥有那种“为上人者”的胸怀和魅力,让他可以服众,三则,就算假设以诸葛亮这等大才,可以服众,但不具备“主公”才具备的那种慧眼,也必然失败,演义中的诸葛亮后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谋士再聪明,你所说的单干也根本是行不通的。
第2个回答  2017-06-07
三国志是讲的精神时代。现在是物质时代。不同时代的人就得用不同的解法。三国志里面的谋士只求百世流芳。不求一代霸业。
第3个回答  2017-06-07
想创业~ 难内~ 多操心~ 还不如当个谋士~
工资又高~ 又舒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