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鱼和鲳鱼有什么区别吗?特别是小鱼的区别。

如题所述

  学水产的哈,给你几点建议
  淡水白鲳(Colossomabrachypomum),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淡水白鲳(以下简称淡水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我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

  一、形态特征
  鳍条无硬棘。背鳍18~19;臀鳍16~18;腹鳍8。鳔室为二个,后室长于前室。侧线鳞82~98。上、下颌齿均二行,齿面呈缺刻状尖端突出。第一鳃弓的鳃耙数30~36。有明显的胃,胃囊呈U字状较膨大,其胃的长度约为肠长的1/5,胃与十二指肠交界处有幽门盲囊(幽门垂),肠及内脏周围有脂肪块。

  根据体长118~144毫米的42尾标本的测定,平均体长为体高的1.87倍,为头长的3.35倍,为尾柄长的13.73倍。头长为体厚的1.92倍;为吻长的4.18倍;为眼径的4.27倍。

  晶欲就是淡水白鲳,体形有点像海水鲳鱼,侧扁成盘状,背较厚,口端位,无须。头部小,头长与头高相当。眼中等大,位于口角稍上方。尾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背部有脂鳍,背鳍起点与腹鳍略相对,体被小型圆鳞,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略呈锯状的腹棱鳞。体色为银灰色,胸、腹、臀鳍呈红色,尾鳍边缘带黑色。鱼种时体表有黑色星斑。到了成鱼这种星斑消失,但成鱼的体色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有些变化,饲养在室内水簇箱中缺乏阳光的碱性水体中的短盖巨脂鲤体色较深、呈深灰至黑色,而放养在池塘中则是白身、银鳞、黑尾、红鳍,四色相配,鱼种加上体表星斑,极为美观。由于这种鱼的体型、体色特点,因此是很好的观赏鱼。

  鲳鱼鲳鱼,属水产品。鲳鱼,亦称车扁鱼、叉鱼、镜鱼等,属鱼纲鲳科。嵊泗渔场主要有银鲳和燕尾鲳,但也有部分近缘种中国鲳、灰鲳。尾叉较深的银鲳,嵊泗渔民俗称“长形婆子”或“白扁”,习惯上把乌鲳、燕尾鲳等统称鲳鱼。鲳鱼并不是主要经济鱼类,六十年代还是不太关注的捕捞品种。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资源基本趋于稳定状态,1982年品种产量相对上升,仅次于带鱼,以后渔获量徘徊着走下坡路,1990年嵊泗县捕捞产量2864吨。

  鲳鱼,体侧扁而高,呈卵圆形,银灰色。成鱼体长可达40厘米左右。头小,吻圆,口小,牙细,骨软。鱼嘴部分腥气特重,故人们食之先将鱼嘴部分斩除。成鱼腹鳍消失,以甲壳类为饵食。鲳鱼系暖混性中下层鱼类,喜群聚,爱食小虾、水母和小型底栖动物。

  鲳鱼至小满起游向内海产卵,产卵期较长,夏季是鲳鱼大量摄食育肥期,秋冬季,水温下降,鱼群开始外游越冬。鲳鱼渔捞汛期主要是清明到夏至,旺汛是小满、芒种前后。鲳鱼幼鱼繁殖、育肥在嵊泗县占有一定的比重,西部滩浒海域幼体主要在7~8月,洋山海域出现在5~8月,泗礁海域黄龙、马关等地,鲳鱼幼体分别出现在4~12月、7~12月,嵊山海域主要出现在9~12月。

  鲳鱼肉质白嫩,味道鲜美清口,营养十分丰富,其食法有:葱肉鲳鱼,红烧鲳鱼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6
晶鱼又叫淡水白鲳.淡水白鲳(Colossomabrachypomum),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

鲳鱼是热带和亚热带的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海产热带鱼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