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边塞诗

如题所述

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稜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 西 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 亥 岁

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边塞诗鉴赏

*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
【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龙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卢城。龙城也就是卢龙城。龙城飞将:指西汉时名将李广。《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唐时改为平州,治所在卢龙,即今河北省卢龙县。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
【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
* 凉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析】该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其音凄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9
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雄浑的一部分,也是盛唐诗歌走向高峰的一个鲜明标志。过本课程的群文阅读形式的学习,诗中的画面和盛唐文明的磅礴气象也因此印刻在了学习者的心中。为了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边塞诗,笔者认为,边塞诗中的种种特质,其实和盛唐时代的特质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边塞诗,先得体会盛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民众心态。对于教学来说,边塞诗鉴赏是中考古诗鉴赏考察的重要部分。而通过群文阅读的课程方式,有利于学生借助多种理解诗意的方法,将自己的情感、诗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

一、序言
边塞诗是以描写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雄浑的一部分。通过本课程的群文阅读形式的学习,诵读一首首边塞诗,诗中的画面和盛唐文明的磅礴气象也因此印刻在了学习者的心中。
为了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边塞诗,笔者认为,边塞诗中的种种特质,其实和盛唐时代的特质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边塞诗,先得体会盛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民众心态;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才能更好的体会和学习边塞诗这一诗歌类型。

二、边塞诗与盛唐文明
盛唐气象,大风泱泱。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也是盛唐诗歌走向高峰的一个鲜明标志。

1、盛唐的自信
盛唐文人多有积极入世的思想、建功立业的壮志, 他们写的不少边塞诗,往往有抒发驰驱沙场、杀敌报国豪情的内容。唐王朝是强盛、开放和自信的,比如边塞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之语,唐王朝的子民也能昂首挺胸地说“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空前强盛的国力带来了边塞诗中常见的豪言壮语。
另一方面,走入边疆,体会边塞风光的壮丽雄浑、边塞生活的新异,也往往会激发了诗人们的创作灵感。比如“一片孤城万仞山”,何其雄浑;“青海长云暗雪山”,色彩明丽、视野开阔……
这样的美不是凭空产生的,其背后是需要一定的文明发展积淀的。因此,壮阔、苍凉、豪情,是边塞诗的主色调,这样的风格反应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态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其背后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王朝带来的自信心。

2、文明交流
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建立在作者深处边疆、文明开放交流的基础上。边塞诗题材的兴起和唐朝时期文人群体的“出塞”经历有关,唐代诗人们“入幕”和对边塞军旅生活的真切体验为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和得以取得突破前人的成就,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陈铁民,2002)[1]。
所谓出塞,至少应包括入幕、游边、使边等多种形式的与边境文明的交流、接触方式。因此,边塞诗不仅包括战争诗着一种类型,也包括着对广阔边疆山川风貌、异域习俗的描写,体现了当时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唐帝国与边疆少数民族或四邻国家间友好交往、商旅往来的和平交往(胡大浚,1986)[2]。边塞诗不仅限于战争诗,也是边境文明交流之诗,边塞诗人们将在边疆的所见所闻写进诗歌,多样性共同构成了边塞诗繁荣兴盛的基础。

3、和平主义的胸怀
战争是多面的,边塞生活是多面的,边塞战士的生活是多面的,所以导致边塞诗的关切也是多面的。边塞诗群中,不仅有善战的勇气,也有反战的和平主义胸怀,和悼亡的哀思。
边塞诗不仅有豪情壮志之语,也多有“怨词”。以《春怨》为例,字面上的内容是闺怨——也就是中女子对征战边塞的丈夫的思念,但难掩其本质上反对战争的和平主义向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两厢反差,动人心弦。《凉州词》中的千古名句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对此《一瓢诗话》这样评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苦思妙响,尤得风人之旨。《汇编唐诗十集》这样评价云:一语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边塞诗之所以多有哀怨之词,是因为边塞诗题材之产生,诚然和唐帝国与四境以外国家的矛盾斗争息息相关,边塞诗的重要内容之一诚然是反映唐王朝所进行的边疆战争之成败得失,但边塞诗中更加突出地表达的是唐王朝人民——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兵百姓的切身生活,反应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态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从今人的角度来思考,唐王朝的边疆战争固然保全了国家民族的大局,但也给卷入其中的个体和一个个家庭带来了真切的压力和负担。战争给边塞戍卒和他们的家庭带来的痛苦和哀愁体现在边塞诗作里,就是对战争灾难的倾诉和谴责,这样的哀怨故事也是强大的唐王朝背后的盛世阴影。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边塞诗中的“怨词”,怨久戍、思故园、念征人,其实表达的是战争的切身体验者们对唐王朝长期对外政策的历史反思,对和平统一的向往。

三、以王之涣《凉州词》为例的分析解读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黄沙(又作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688-742)是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其诗《凉州词(其一)》(又名《出塞》,本文简称《凉州词》)被誉为“绝句之最”。 《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 “必求压卷, 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沙远上’其庶几乎! 而终唐之世, 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张同德,葛璇,2014)[3]
从诗名来说,《凉州曲》是凉州的地方音乐,后成为唐朝的乐府歌曲,人们据此 曲填的词被称为《凉州词》,多为描写塞外风光的作品,而其中 “黄沙直上白云间”,对于大多生活在内地未曾见过这一景象的学生们来说,确会感到奇异,而唐代的边塞诗正是以奇取胜(史铁良,1980)[4]。 “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城”指玉门关。玉门关坐落于连绵荒凉的群山之中,环境封闭孤独,第二句提到的这一空间意象与第四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相互呼应。“孤城”在古诗词中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 因此, 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孤城”二字不仅承接上文“黄沙”的意象,还为下文刻划征夫的心理做好了准备。
动词“怨”是此言语过程的中心, 更是全诗的题眼。诗的第三句中“羌笛”是一个拟人化了的讲述者实指吹笛之人——暗指戍边将士,“杨柳”是受话者,“杨柳”在古诗词中多喻指离别情绪,也暗含了“怨”的内容——征夫的怀乡离愁之情(张同德,葛璇,2014)。“春风”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春风,用来形容塞外荒凉,春风不至。至于其喻指,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卷二说: “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 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既写了边关荒寒孤苦、苍凉壮丽的景色,又抒发了诗人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含蓄地指责了统治者对远戍者的漠视。

四、群文阅读的理念变革对边塞诗学习的启迪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一个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将一组与教学内容的相近文章(或文本),采用科学的方式加以组合,其最大的外在特征就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于泽元等,2013)[5]。
对于教学来说,边塞诗鉴赏是中考古诗鉴赏考察的重要部分,而进一步来说,边塞诗也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成熟这样的历史条件相结合的产物,除了唐王朝之外, 中国历史上的确没有第二个朝代全面具备这种条件,因而必然不可能出现第二个边塞诗创作的高潮,进而产生可与之媲美的作品——历史之不可重复性,决定了唐代边塞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具有不可代替的永恒魅力(胡大浚,1986)。因此,笔者认为,不仅应当注重“史”的因素在学习边塞诗、了解边塞诗的时代背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要借助边塞诗的群文阅读,通过多种类型的经典边塞诗的诵读,增进学生关于边塞诗盛行时代的各个方面的生活风貌、人文背景的多方位了解。这是群文阅读对于学生学习、理解边塞诗题材的重要意义所在。
进一步来说,在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对学生加以合理指导,使之在群文阅读过程中能够对某事、某物等形成自己的观点。钱穆先生曾经说过:“我希望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是我更希望,中国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国家。”“化古为新”,鼓励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自主理解和解读,正是我们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
著名教育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学习,实际上就是课内靠三分,课外靠七分”,指的就是阅读积累和素材拓展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而群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丰富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与语言应用能力(黄阳灿,2020)[6]。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会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从而对文章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大大促进了课堂目标的实现。通过这种方式,通过诵读一首首边塞诗,学生能借助多种理解诗意的方法,将自己的情感、诗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而这,正是学习过程中最需要关注和拓展加强的部分。

[1] 陈铁民.关于文人出塞与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兼与戴伟华同志商榷[J].文学遗产,2002(03):23-38+142.
[2] 胡大浚.边塞诗之涵义与唐代边塞诗的繁荣[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2):47-55.
[3] 张同德,葛璇.诗歌意境的别样解读:功能语篇分析视角——以王之涣《凉州词》的诗歌意境解析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01):74-77.
[4] 史铁良.也谈王之涣的《凉州词》[J].文学评论,1980(06):78-79.
[5] 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62-66.
[6] 黄阳灿.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以《荷花》教学为例[J].才智,2020(18):103.
第2个回答  2006-01-07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