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宝鼎的资料是什么?急啊

不要书上写的

世纪宝鼎
联合国在它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由中国人民赠送的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世纪宝鼎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鼎重1.5吨,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内铸(zhù)有铭(míng)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座前为“世纪宝鼎”四个金文大字。鼎座后面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zhàn),堪称宏伟杰作。

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礼器。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chāng)盛的吉祥物。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róng)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它的整体结构(gòu)、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联合国珍藏着世界各国赠送的礼品,各有意义。中国的这个宝鼎寓(yù)意更深。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纪的希冀。这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一. 鼎与古代青铜器

自从发现了青铜材质,人类文化从原始社会跃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青铜遂成为一个时代鲜明的标志。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羽羽生辉的青铜器铸造出来的。从公元前二千年之前,由黄河流域中原二里头文化(即十三朝古都洛阳东郊)和其上游齐家文化为代表的最早面世的青铜器来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成为延续二千多年的青铜器时代,在中华文明史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青铜器早期为新石器时代,散见的只有陶器制品,而青铜器时代后期,则被瓷器和铁器制品所代替。所以在二千多年的青铜器历史长河中,其制品五光十色,其工艺流光异彩。既有权力象征的各种铜鼎重器,也有尊、壶、鬲、觥、觚、钟、灯、炉等各种宫廷礼器、祭器、酒器、盛器和生活用品、陈设品、工艺品,其造型也遍及龙、虎、牛、马、羊、鹿、象、人、鸟等各种形态和饰物,仅纹饰就有兽面纹、乳行纹、蚊纹、风纹雷纹、龙形纹、龟鱼纹、曲折纹、云雷纹、蟠螭纹、几何纹、竹节纹、菱形纹、直纹、斜纹、六山纹、叶纹等几十种。从生活用品到乐器,从饰品到战争武器。可以说如繁星满天,品种之多,不胜枚举,充分记录了中华文明史的辉煌时代,也是历代王室、宫廷、候门、伯爵们生前陈设豪华璀璨耀目,死后追求不朽,陪葬昂贵富丽和考究的佐证。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经历过青铜时代,唯有古代中国赋予青铜器以重要的社会意义、深厚的精神内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近代以来,青铜器大量出土,使长久处于朦胧的中国古代史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中国从夏代开始进入阶级社会,而象征国家政治权势和军权、神权的青铜制造业,完全为贵族所垄断,这些青铜器的制造均是以贵族的意志、需要和审美意愿为依归。中国青铜器历经20多个世纪的发展衍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发展时期
时间分野

初期
夏代

商代风格盛行期
商代迁都殷(今河南安阳)以后至西周前期,约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时期。

西周风格成熟期
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

东周风格盛行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

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物。夏铸九鼎的传说,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于春秋时代的“问鼎中原”事件,是这种观念的延续。而现今已发现的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青铜器——商代司母戊鼎,则可让我们感受到鼎予人的精神震撼。

二. 鼎文化概说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起源于禹铸九鼎的传说。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 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3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与鼎相关的典故和词语来源

夏传九鼎

可以和考古发现相印证的是,不少古代文献都把中国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年代定在夏代。相传,由于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 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们的藏金(青铜)献给夏禹,而各方国的酋长,也把他们各族的图像进奉。夏禹于是利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并把各种图像装饰到鼎上,用来象征九州 。
夏禹所铸的九个大鼎,后来便成为夏商周三代相传、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九鼎」,而「定鼎」、「问鼎」、「鼎迁」,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确立或变革,这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这九个鼎后来流传至春秋时代的东周王室,并出现楚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这一故事发展到汉代,又有「泗水取鼎」的故事:据说九鼎后来被秦昭王夺走,搬运途中一只鼎掉进了泗水。秦始皇时派人打捞,刚拽出水面,被龙咬断绳索又落入水中——因为秦朝无德,不该保有九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3
联合国在它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由中国人民赠送的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世纪宝鼎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鼎重1.5吨,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内铸(zhù)有铭(míng)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座前为“世纪宝鼎”四个金文大字。鼎座后面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zhàn),堪称宏伟杰作。

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礼器。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chāng)盛的吉祥物。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róng)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它的整体结构(gòu)、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联合国珍藏着世界各国赠送的礼品,各有意义。中国的这个宝鼎寓(yù)意更深。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纪的希冀。这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一. 鼎与古代青铜器

自从发现了青铜材质,人类文化从原始社会跃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青铜遂成为一个时代鲜明的标志。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羽羽生辉的青铜器铸造出来的。从公元前二千年之前,由黄河流域中原二里头文化(即十三朝古都洛阳东郊)和其上游齐家文化为代表的最早面世的青铜器来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成为延续二千多年的青铜器时代,在中华文明史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青铜器早期为新石器时代,散见的只有陶器制品,而青铜器时代后期,则被瓷器和铁器制品所代替。所以在二千多年的青铜器历史长河中,其制品五光十色,其工艺流光异彩。既有权力象征的各种铜鼎重器,也有尊、壶、鬲、觥、觚、钟、灯、炉等各种宫廷礼器、祭器、酒器、盛器和生活用品、陈设品、工艺品,其造型也遍及龙、虎、牛、马、羊、鹿、象、人、鸟等各种形态和饰物,仅纹饰就有兽面纹、乳行纹、蚊纹、风纹雷纹、龙形纹、龟鱼纹、曲折纹、云雷纹、蟠螭纹、几何纹、竹节纹、菱形纹、直纹、斜纹、六山纹、叶纹等几十种。从生活用品到乐器,从饰品到战争武器。可以说如繁星满天,品种之多,不胜枚举,充分记录了中华文明史的辉煌时代,也是历代王室、宫廷、候门、伯爵们生前陈设豪华璀璨耀目,死后追求不朽,陪葬昂贵富丽和考究的佐证。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经历过青铜时代,唯有古代中国赋予青铜器以重要的社会意义、深厚的精神内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近代以来,青铜器大量出土,使长久处于朦胧的中国古代史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中国从夏代开始进入阶级社会,而象征国家政治权势和军权、神权的青铜制造业,完全为贵族所垄断,这些青铜器的制造均是以贵族的意志、需要和审美意愿为依归。中国青铜器历经20多个世纪的发展衍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发展时期
时间分野

初期
夏代

商代风格盛行期
商代迁都殷(今河南安阳)以后至西周前期,约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时期。

西周风格成熟期
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

东周风格盛行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

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物。夏铸九鼎的传说,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于春秋时代的“问鼎中原”事件,是这种观念的延续。而现今已发现的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青铜器——商代司母戊鼎,则可让我们感受到鼎予人的精神震撼。

二. 鼎文化概说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起源于禹铸九鼎的传说。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 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3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2个回答  2007-05-14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学有所获,要想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如果,我们只是局限于教材,就会造成学生的认识、收获、提高受到限制。毕竟教材只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我们要学会利用教材,把它当作一种操作手段,当作达成教育目标的媒体,不能只是讲解教材。例如:小学语文十二册中的一篇说明文《世纪宝鼎》一课,虽然文中只是介绍了世纪宝鼎的艺术造型和深刻寓意,但我们的学习目标却不仅仅是学会这些。而是要学生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将鼎的样子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并且能口头介绍清楚,并且学会如何阅读其他说明文,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感受作者的写作目的。怎样才能借助有限的教材内容达成以上目标,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呢?在平日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可以从教材出发,丰富课堂资源和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所以在设计《世纪宝鼎》一课时,我们选择了网络教学来丰富课堂资源,并且在课堂教学后,我们由此延伸到课外,再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开展“走近鼎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充实学生所获。整个由网络课堂教学走向课外的学习活动不仅学生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我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第3个回答  2007-05-14
23 《世纪宝鼎》

一、教材说明

本课通过对“世纪宝鼎”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的介绍,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二、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铸赠、铭文、堪称、结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志昌盛、龙兆吉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本课介绍的“世纪宝鼎”,创意基于中国传统鼎文化,可以说是中国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小学生对此接触很少。为了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布置预习时,应特别强调查一查字典或词典,弄明白“鼎”是什么,“鼎”字有几种意思,搜集一些与鼎有关的词语,也可以查一查关于鼎的资料。

2.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课后“思考·练习”,教学过程可以这样安排。导入新课之后,首先让学生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难词难句的疏通,力求使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精读第二、三自然段,要求逐段熟读,理解内容,了解说明的层次。在学生掌握两段内容、层次的基础上,按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的要求,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模拟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并进行介绍。最后,按“思考·练习”第三题的要求,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并相互交流。

3.本文教学要以学生的读、说实践活动为主。“思考·练习”第二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使学生能从具体语境出发,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得体地介绍“世纪宝鼎”的艺术造型和象征意义。要达到这一目的,前提是必须反复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段,最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在熟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思考:如果让你介绍,你准备怎么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要启发、引导学生认真选取课文重点部分的有关内容,并把有的书面语变成口头解说的话语,还应该做到说话口齿清楚,仪态热情、大方。为使这项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可先让学生在小组说,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说。全班说的时候,应创设具体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4.“思考·练习”第三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完成这道题,主要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表达的角度去读书,从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去吸收课文的营养。着眼点是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并不是要教师概括出几种表达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可能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学生从遣词造句上认为“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这个句子写得很好;有的学生从说明方法上认为本课用的一些数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从结构上认为介绍鼎的造型的一段,按照从鼎座到鼎身,从造型到纹饰,从外到内的顺序,层次清楚;有的……只要是从表达的角度讲的,点点滴滴的体会都应予肯定。切不可把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也不要让学生记诵什么表达方法。

5.“思考·练习”第四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加强词句的积累。由于本文介绍的是文化艺术含量极高的艺术珍品,必然用到专业技术和文化艺术方面的术语,例如,“浮雕、铭文、艺术造型、纹饰配制”“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等词句。鉴于小学生的水平,理解这些词句主要的办法是熟读课文,联系语言环境感悟大意,有的词语可以抓住关键字查字典理解,有的可看图或联系实际理解,切不可让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死记词语解释。抄写词句要由学生自己选择,交流时可让学生说说选抄的理由,增强主动积累词句的目的性。

6.要在课内安排较充分的时间练习朗读,并加强指导。本课的朗读,要注意说明文的特点,速度适中,平稳,但要读出层次,要注意句间、段落间的停顿以至一句话中两层意思之间的小停顿,在平和的基调中语调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略有起伏。该突出的重点句、收尾句要适当放慢。一般少用齐读。难读的地方可适当领读。下举两例:

(1)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

两个分句都是前半句说数据,后半句说它的象征意义,因而前半句读得平一些,后半句语调略微升高。“鼎座”“鼎身”只用词语间的短暂停顿稍加区别,而“50周年”和“21世纪”应以重音突出。

(2)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前句是对鼎的外形、纹饰的一般介绍,读得平一些,后句突出底座上龙的纹饰的象征意义,与结尾段“鼎/志昌盛,龙/兆吉祥”相照应。语调略升高,重音突出“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

7.本课应注意的字词。

生字中,“铸、湛”是翘舌音,要读准。“鼎”字要指导书写。

下列词语解释供备课时参考。

商周纹饰:纹饰,指器物上绘成或铸成的图案、花纹。商周,指商朝和周朝。商周纹饰,文中指宝鼎上铸有商周时代风格的图案、花纹。

铭文:铭,在器物上刻字。课文指在宝鼎上铸的纪念文字。

浮雕:在平面上雕刻出来的凸起的形象。

造型古朴:创造的物体形象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工艺精湛:制造的技艺精深。

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座鼎,形容说话分量特别重。

鼎志昌盛:志,记、记录。课文指“世纪宝鼎”记载着人类社会的繁荣兴旺。

龙兆吉祥:兆,预示。课文指宝鼎上龙的图案预示着联合国和新世纪人类的幸运和吉利。

礼器:举行重要仪式时用的器具。

四、参考资料

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根据1945年6月在旧金山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于同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参加宪章签字的五十一个国家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但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直到1971年10月才得到恢复。根据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合作”等。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下列原则: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其他方法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联合国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主要机构有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总部设在纽约。在日内瓦设有欧洲办事处。

鼎古代炊器。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盛行于商周时期,汉代仍流行。
第4个回答  2007-05-15
词语注释
铭文:器物、碑碣等上面的文字(大多铸成或刻成)。铜器铭文。
堪称:可以称为。
精湛:精深。
昌盛:兴旺、兴盛。
希冀:希望。冀:希望。
寓意: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珍贵:意义深远。
浑圆:非常圆。
宏伟:(计划、规模等)雄伟壮大。
结构:物体构造的样式。
赠送:无偿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权威: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
纹饰:器物上绘的或铸成的图案;花纹。
钟鸣鼎食:敲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豪门贵族的生活奢侈豪华。
商周纹饰:纹饰,指器物上绘成或铸成的图案、花纹。商周,指商朝和周朝。商周纹饰,文中指宝鼎上铸有商周时代风格的图案、花纹。
浮雕:在平面上雕刻出来的凸起的形象。
造型古朴:创造的物体形象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工艺精湛:制造的技艺精深。
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个鼎,形容说话分量特别重。
鼎志昌盛:志,记、记录。课文指“世纪宝鼎”记载着人类社会的繁荣兴旺。
龙兆吉祥:兆,预示。课文指宝鼎上龙的图案预示着联合国和新世纪人类的幸运和吉利。
礼器:举行重要仪式时用的器具。
文章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联合国在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12亿中国人民赠送的生日礼物——“世纪宝鼎”。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了“世纪宝鼎”的造型特点,它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第三段(第4自然段):‘世纪宝鼎”的寓意深刻。
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介绍“世纪宝鼎”的造型及其历史由来,说明了其深刻的寓意,表达出全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愿望。
课后题解
2、介绍世纪宝鼎的外形、结构和象征意义。
3、第一自然段是记叙;第二、三自然段以说明为主;第四自然段以议论为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