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看古代酒文化

如题所述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关于酒的记载。酒不仅仅是一种令人逸兴抟飞的饮品,在华夏文明的早期,酒就承载着诸多重要的社会功用,诸如用于祭祀、用于各种庆典仪式、用来治疗疾病以及调味等。随之而产生的,便是与酒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这些现象,从一些与酒有关的古文字字形里可以窥其一斑。

  “酒”跟“酉”最初其实是一个字。甲骨文“酉”有很多种写法,如、、、、等,尽管模样有差异,但都像是一个盛酒的容器;有时甲骨文“酉”字还加上表示酒滴儿的三点,作、等,这便成了“酒”字。金文还有将酒滴置于酉器之中的写法,如等,这种写法更加强调了酒滴和酒罐的实际方位关系。

  甲骨文“酉”的字形底部多为尖形,据此有人认为当时的盛酒器多用兽角制成,如牛角、犀牛角等,因其表层坚硬、内部空心而被用来盛放酒。所以后来一些表示饮酒器的字形多从“角”,如觚、觯、觞、觥等。后世小说中有所谓“一角酒”的说法,这可能就是古代用兽角制作酒器的遗留。当然,“酉”的甲骨文字形底部也有圆形的,如、等,这表明一些酒器应当是用陶土制成或者用青铜等金属铸造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手工制造技艺的发展。

  酒是饮料,酒文化当属饮食文化体系,可是酒又超出了饮食的范畴,进入了“礼”、“义”、“情”的殿堂。华夏的道统、文统中均有酒的一席之地。酒文化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而且有深厚的积淀。酒不同于茶,清清淡淡使人清醒、理智,酒浓醇、浓烈,能使人兴奋也能使人麻木,能使人振奋也能使人沉沦。当然,成败由人,不罪杜康。
  一、酒的源与流
  1.酒祖
  茶是天赐,酒乃人酿,酒河溯源当寻酒祖。酒是多源多元的,酒祖、酒神甚夥,影响最大者,当推杜康。旧时酒坊、酒厂之中均供奉杜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云:“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又云:“杜康作秫酒。” 曹操诗中亦有名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即夏王朝第六代中兴之祖少康。寒浞杀相(少康父)时,杜康尚未出世,相妻逃回母家生杜康。杜康长大成人后娶虞氏女,虞氏是庖正,杜康跟岳父学烹调,发现了米饭自然发酵的现象,酿出了“醴醺”——一种甜酒。
  《战国策?魏策》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时期,系我国经典性的四大农书之一。该书中载有两位酒神,一曰“五方土神”;一曰“曲王”。《齐民要术》是民间生产技术的总结,五方土神和曲王,也就是民间的酒神。
  许多地方和民族均有自己的酒祖、酒神,但诸祖、诸神“始作酒”的时间均是步入文明的初始时期。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了能够生产剩余的谷物,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酿酒。
  考古学的成果表明,我国用谷物酿酒始于龙山文化时期,距今已有五千余年。《韩诗外传》载:“夏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 其酒业可以说是畸形发展,导致失鹿中原,死于南巢。《尚书》、《诗经》中均有商亡于酒之说。商纣王作肉林酒池,耽于饮酒作乐,上行下效,商人嗜酒成风。殷鉴不远,故《尚书》中有《酒诰》篇。西周置酒官,加强了对酒的管理。“酒正”、“浆人”、“大酋”均系酒政职官。
  夏、商的亡因均和酒有关,商亡周兴,周人是典型的农耕社会,有充足的谷物可供酿酒,从《诗经》七月篇来看,周村社聚会,小民亦有酒饮。
  2.酒波分流话沧桑
  酒有悠久的历史,影响巨大。人类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与酒同行,酒多源、多元,汇源、汇元之后,酒波分流。现代人按生产工艺划分为自然发酵酒(如果酒)、榨制酒(黄酒)、蒸馏酒(白酒)三大类。酒也是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出现。又按照品饮文化将酒分为果酒、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5类。现分述如下:
  “酒龄万岁”说,所指的是果酒。果酒的年龄其实不止万岁,原始人过着采摘、渔猎的生活,采摘的野果要设法储存,在储存的过程中,水果自然发酵,果酒也就问世了。在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遗存中,已发现有储酒的器具,有“具”也就有“据”。酒龄万岁之说也就由此立论。
  龙山文化时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开始使用谷物作为酿酒的原料,谷物不能直接发酵成酒,必须经过糖化才能酿成酒。使谷物中的淀粉糖化后制酒的工艺相当复杂,无疑是渐进的长期过程。殷周时期,我国的酿酒业完成了由“单发酵酒”向“复式发酵酒”的转变。龙山文化的出土器物中,尊、斝(音甲)、盉之属的酒器均已出现。时至商代,用谷物造酒更加普遍,殷人嗜酒,各阶层均好饮。出土文物中贮酒器、饮酒器的数量很大,有陶制品,也有青铜制品,工艺均很精美。在酒的种类上,醴酒、玄酒、清酌、醴酢、澄酒等名称《礼记》中均有所载。上个世纪70年代,河北省平山县战国古墓中出土了两个铜制酒壶,内装有10斤陈酒,鉴定结果系曲酿酒,距今约二千二百多年,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的酒。
  《齐民要术》中载有“九酿烹酒法”,其酿造工艺已和现代大体相同。唐代以前,我国的酒含酒精的浓度不高,制酒过程中所产生的糟要用压榨法除去,故归之为压榨酒。绍兴黄酒是压榨酒中的佼佼者,可谓其类的代表。“李白斗酒诗百篇”所饮之酒,就是黄酒之类,西安人认为是当地所产的“绸酒”。
  《本草纲目》认为蒸馏酒元时始有之,但此说已被考古成果所推翻。1975年河北青龙县出土了宋代的蒸馏器,该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蒸馏制酒器,可见蒸馏酒至迟在宋代已有之。经过蒸馏工艺后酒的度数大大提高了,可以燃烧,故称之为烧酒。唐诗中有“烧酒初开琥珀光”(白居易);“自到成都烧酒熟”(陶雍)等句。著名的“剑南春”在《唐国史补》一书中已有所载。一些历史工作者认为汉代、甚至周代已有烧酒,《礼记》中所载的“清酒”就是蒸馏后清彻透明的白酒。直至上个世纪中叶,烧酒、白酒均是蒸馏酒的称谓。烧酒在元代得到了推广,明时大兴,酿造之法《天工开物》中记之甚详。清代烧酒业发展得很快,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江苏洋河大曲、四川泸州老窖、安徽古井贡酒……皆于酒林中各树一帜,名闻遐迩。
  我国啤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居第一位),啤酒是否是舶来之物目前尚有争议。十九世纪末,俄、德、捷克等西方国家开始在我国开设啤酒厂,国人亦开始投资建啤酒厂。这些啤酒厂的设备和技师均是舶来的,但深究啤酒之始,又非舶来之物。有些学者综汇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诸说,认为啤酒在我国至迟三千多年以前已有之。
  汉武帝通西域后,葡萄开始在内地种植,东汉时葡萄酿制之酒已有之,唐诗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恰似葡萄初酦醅”(李白)句。可见唐时诗人和葡萄酒已是缘份甚深。马端林所著《文献通考》、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中均有葡萄酒的记载。清末西方葡萄酒传入后,张士弼先生创张裕葡萄酒公司,该公司设备、技师均由西方引入,但其初衷是欲与西方一争高低。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为张裕公司写了“品重醴泉”的匾额。1915年张裕葡萄酒获巴达马金奖,名扬海内外。
  果酒的历史最为悠久,可上溯到石器时代,旁类酒皆由其延生而来,谓之系果酒儿孙,可也。(葡萄也是水果,只因其地位特殊,所以自成体系。)我国幅员辽阔,可酿酒的佳果甚多。但果酒的地位远在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之下。酒林之中果酒品牌难以一旗独扬,但果酒之中亦不乏佼佼者。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所饮的青梅酒雄据酒林两千载,亦论尽千古英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5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关于酒的记载。酒不仅仅是一种令人逸兴抟飞的饮品,在华夏文明的早期,酒就承载着诸多重要的社会功用,诸如用于祭祀、用于各种庆典仪式、用来治疗疾病以及调味等。随之而产生的,便是与酒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这些现象,从一些与酒有关的古文字字形里可以窥其一斑。

“酒”跟“酉”最初其实是一个字。甲骨文“酉”有很多种写法,尽管模样有差异,但都像是一个盛酒的容器;有时甲骨文“酉”字还加上表示酒滴儿的三点,作、等,这便成了“酒”字。金文还有将酒滴置于酉器之中的写法,如等,这种写法更加强调了酒滴和酒罐的实际方位关系。

甲骨文“酉”的字形底部多为尖形,据此有人认为当时的盛酒器多用兽角制成,如牛角、犀牛角等,因其表层坚硬、内部空心而被用来盛放酒。所以后来一些表示饮酒器的字形多从“角”,如觚、觯、觞、觥等。后世小说中有所谓“一角酒”的说法,这可能就是古代用兽角制作酒器的遗留。当然,“酉”的甲骨文字形底部也有圆形的,如、等,这表明一些酒器应当是用陶土制成或者用青铜等金属铸造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手工制造技艺的发展。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