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实行分封藩王的政策

如题所述

昔者,元失其驭,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朕躬率师徒,以靖大难,皇天眷佑,海宇宁谧,然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柳宗元的封建论估计朱元璋读过,所以讲自己并不是为了私,是为了安定天下进行分封,国家情况决定的,朱元璋在进行分封时也对诸王的权利进行了限制和颁布了相当训诫,朱元璋的分封和周时的分封制是有相当不同的,嬴政公天下,不贵诸子,废除封土建国的封建制,“吾之子与公卿、士庶之子不同,公卿之子贤则荣其一家,吾之子贤则兼善天下。故使之朝诵诗书,晚习弓矢,驱驰以练其力,涉历以广其智,欲其通达古今,威武能断,然后克胜其任。若使之寻章摘句,泥于文墨,恐流为陈叔宝、李煜之徒也。”和皇明祖训盖其创业之初,备尝艰苦,阅人旣多,历事亦熟。皇明祖训中有比之生长深宫之主,未谙世故;及僻处山林之士,自矜己长者,甚相远矣。这是措施让他们涉历以广其智,威武能断,然后克胜其任。朱元璋死后,朱允炆采取措施进行削藩,朱允炆死后朱棣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削藩。分封制是错的,一开始就不应该封,孽子无功,朱元璋也想让他们有能力取得成绩履行责任,这是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不了问题的,采取的方法不够好,认识有限,应该发展文化思想,不断进行制度建设,来使国家有效运转,国家强大,一人就想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国家不可能永远不变,需要历代当政者根据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赵匡胤就没封土建国,对选定的接班人封了一个晋王,赵匡胤时期宋国就有一个晋王,赵匡胤同样不贵诸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5
个人以为如果把朱元璋看成自私的人那么就是保护巩固朱家王朝,如果把朱元璋当成天下君主来看,首先,朱元璋以为地主官僚是和百姓国家利益做对的,但是国家仍然要靠地主官僚来管理,那么由谁来约束他们呢?一是平民二就是藩王。分封藩王为何一定得皇族血脉?想想当年乱天下的都是异姓诸侯王都是门阀大将军都是藩镇大王,册封手足为王可以更为保障皇权国家的稳定,但是削藩是永远避不开的话题,即使分封藩王是太祖的制度。第二,封王固然分散了皇帝的势力,但是他可以有效的保障国家的战斗力,汉末晋末唐末虽然中原式微,却正是因为有皇帝外的军事势力,外族才无法消灭中原王朝,两宋为何在面对外族时常常处于被动?因为国家军队完全由皇权统治皇权由地主拱卫,辽金元三朝宋都不能收复燕云。私以为,朱元璋设立藩王是保卫中原的最有力的手段,因为建立在地主官僚上的皇权腐败是必然的,腐败政府拿什么抵抗强大的敌人?设立藩王可以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又可以打压地主官僚势力,还是镇压农民军反抗外族侵略的绝对主力。明朝灭亡便是地主官僚腐化,明朝中央政府因为放财权于民间因为官僚机构的腐败既无力镇压暴民又无力抵抗外族侵略更无法阻止地主官僚阶级的集体投敌。不管藩王设立的私心有多大,至少有一点藩王可以作为民族独立的保障。人世,本就是私心的博弈,如果国家完全由腐败政府掌握,一旦碰到强大的外敌,军队花费之大,必然触动整个官僚体系的利益,也必然会出现扯后腿的利益集团。
第2个回答  2011-05-08
朱元璋多疑,自起事开始,手下帅才大将比比皆是。刘伯温于其将成大事的时候飘然离去。可惜军中呼声最高的常遇春和蓝玉不知收敛,被朱元璋斩杀。建立锦衣卫,锁扣大臣,是时元蒙新败,四方不稳,手下大将被杀的杀,囚的囚。放去镇守四方无异于是纵虎归山,让其自立。于是,朱元璋不得不将儿子分封各地,镇边关内地。防社稷不稳,奈何太子早夭。太孙无能,朝中没有善战大将,诸子皆是能人才士。将各个儿子封王镇守边疆的同时,也断了朱允文的天下。综上,朱元璋封王的原因,一是因为不信任他自己家族以外的任何人,二是实在没有足够分量的将领大臣能够稳定四方
第3个回答  2011-05-08
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经常发生宫廷政变,主要原因是没有立太子,因此他一称帝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他还看到当元末农民起义四处爆发的时候,元王朝在各地缺少强有力的藩卫。有鉴于此,洪武三年(1370)他就作了封藩的安排,即把各个小儿子封到各地当藩王。
第4个回答  2011-05-08
朱不相信外人。就用朱姓王分到全国各地,来环卫京师。但是可悲的是。反的都是朱姓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