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有哪些啊?

如题所述

故事1: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故事2: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参考资料:世界五千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1
传说长城修好后,像一条大龙横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些经常侵犯中原的胡人都被挡在城墙外边儿,再也不敢来侵犯了。就这样儿,边境上平安了几年。其实敌人并没有停止进犯中原的阴谋。这一年的一个黑夜,天阴得像口大黑锅,伸手不见五指,不一会儿,电闪雷鸣,哗哗地下起了大雨。匈奴几万精兵在大将单兀的率领下摸到了长城边上。他们树起云梯,悄悄爬上城来。城上放哨的人,因为雨大没听见动静。后来一道闪电把大地照得雪亮,哨兵才发现有人偷袭。哨兵赶快敲起梆子报警,下一站的哨兵听见以后又敲梆子往下传。可是这天夜里大雨哗哗地下着,又是雷又是闪的,哪听得见什么敲梆子的声音呀!后来,站岗的哨兵被匈奴杀了。匈奴摸过了长城,打开城门把几万精兵放了进来,这一下子北边边境就告急了。

消息传进皇宫,秦始皇一见急报赶紧派兵前去抵挡。领兵的人是大将袁牧。袁牧领着兵日夜赶路,在山东一带,遇到了侵犯中原的匈奴兵。双方开战后,相持不下,袁牧一看这样下去不行,便用了一个计策。他先让一部分人在道路上挖了些大坑,然后把它们伪装好,又准备了许多干柴,架在一个地势险峻的地带。过了几天,两军对垒,袁牧假装被打败了,领着兵扭头就跑,单兀一看以为汉人抵挡不住了,催马就追,一鼓作气打进京城。匈奴的兵马跑地飞快,眼瞅着就快追上袁牧的队伍了,忽然一阵嚎叫,前边儿的骠骑掉进了陷阱,一下子乱了套,有拉马的,有救人的。袁牧一见,立即杀了个回马枪。他按照计划把单兀的队伍全都轰到地势险要的地带,一把火烧得匈奴兵马,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匈奴的残兵败将只好举手投降。

后来,袁牧总结了长城失守的教训。便对秦始皇说:“长城虽然坚固,但每隔半里一个哨兵,敲梆报警,速度之慢且不提,一遇风雨天梆声淹没其中,万里长城等于形同虚设。”秦始皇听后,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就故意说:“好好,你说的对,那么,你看怎么办好呢?”还没容袁牧说话,秦始皇又说:“我看这事交给你吧!如果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儿,我就拿你试问。”秦始皇这么一来,倒把袁牧给将住了,他终究是个武将呀,对土木之工一窍不通。他本想把这些禀报皇上,让他派人去解决,没想到秦始皇倒把这事儿全交给自己了。怎么办?皇上说话,是金口玉言,谁敢违抗呀。袁牧想想没辙,就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回去以后,袁牧就开始冥思苦想,怎么样能使警报迅速地传到总兵那里,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好办法。有一天,天正下着蒙蒙小雨,袁牧一个人心烦意乱地在长城上走过来走过去,不觉着一整天快过去了。他依在城垛上往远处看,忽然,他眼睛一亮,看见远处的村庄正在升火做晚饭,一缕缕炊烟,直上青云。雨在下,烟在冒。他灵机一动,心想:“这村庄离这里少说也有几十里地,每一缕炊烟都看得那么清楚,用烟报警行不行呢?”

于是,袁牧就在长城上加修了烽火台,烽火台里备上干柴火种。烽火台修好以后,袁牧试了一回,果然很灵。一处有情况,不消一会儿功夫,总兵就能见到见到信号,立刻发兵了。那长城,自从修上了烽火台后,更显得雄伟气派啦,那些胡人哪敢再轻举妄动呢。所以从那以后,边境上就消停了。
第2个回答  2011-05-18
  《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美女。大夫越叔带劝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撵出去了。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 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其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才释放褒响。周幽王一见褒姒,喜欢得不得了。褒姒却老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   周幽王眯着眼睛,拍手称好。烽火一点起来,半夜里满天全是火光。邻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赶紧带着兵马跑到京城。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忙赶到细山。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 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周幽王很高兴,赏赐了虢石父。 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这些诸侯上回上了当,这回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5-19
音响器具。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声响广告的形态日益丰富多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器物都有可能成为声响广告的传播媒介,如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碗、盏、盆等,与娱乐相关的箫、琴、瑟、鼓、锣等,也成为了广告信息传递的工具。出于广告宣传的需要,许多商人还专门制作了表现行业特征的响器器物,比较典型的就有货郎的拨浪鼓,剃头理发者所用的镊叉,磨刀匠所使用的铜制拍板等。
第4个回答  2011-05-18
烽火戏诸侯 是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