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都没能打趴的匈奴,是怎么被汉武帝打败的?

如题所述

匈奴是北方曾经强大的游牧民族,在历史上几经盛衰,但每次都奇迹重生。自战国时期开始袭扰中原诸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风光不再,不复往日辉煌。

战国末期,匈奴经过数十年休养生息再次强盛,实力大增,趁秦国想统一六国,无暇北顾之机南下攻占了秦国的大片土地。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大军击退匈奴,占据战略要地,修筑长城以拒匈奴。秦始皇认为匈奴乃蛮荒之地,出击匈奴成本太大,打胜了也不容易守,得不偿失。便采取了以逸待劳的防御抵抗方式,没有在武力上彻底征服匈奴。

汉初,匈奴见中原大乱,实力不济,多次袭扰大汉北境。高祖刘邦大怒,御驾亲征,结果被围,差点被俘。为了稳定局势,汉朝选择了和亲策略,方使边境稍安。经历文景两帝,大汉国力昌盛,兵精粮足,汉武帝决定讨伐匈奴

征战之初,很多大臣极力反对战争,认为匈奴荒凉之地,穷山恶水,飞沙走石,路途遥远,粮草供应不齐,语言不通,不利汉军长期作战,甚至以死相谏。武帝震怒连斩杀十数人,仍有大臣不断进谏,其中便有司马迁。武帝惜才,只对其施于宫刑投入大牢,司马迁于牢中成就名著《史记》。武帝怒曰:寇能住我亦能住,遂命卫青、霍去病等年轻有为将领率兵远征匈奴。

卫青、霍去病率精兵轻骑,不顾无后方基地支援,深入匈奴腹地。到匈奴的地盘与其决战,掠夺匈奴人成群的牛羊,水草丰茂的草原,使之生活资源匮乏。经过四次大型的战争,匈奴的精壮青年损失惨重,兵源紧缺,军事实力大降。汉武帝没给匈奴人喘息之机,持续征战,持久消耗匈奴的国力。几番下来,匈奴人一蹶不振,再无实力与大汉抗衡,彻底降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当时秦始皇不是打不败匈奴,而是选择不打,如果真的打的话,未必打不过匈奴。秦始皇与汉武帝生活的年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国力盛衰不同,所以做出的选择不同。

对于匈奴,秦始皇采取的政策是积极防御。《过秦论》中写道:“蒙恬北筑长城而守籓篱,却匈奴七百余里”,也就是说,秦始皇并不是被匈奴逼迫而选择设长城,因为前有“却匈奴七百余里”,所以是取得战略要地的情况下才修建了长城。在建立长城的同时,蒙恬还以长城为据点,多次主动出击匈奴进行防御。

我觉得秦始皇并不认为打下匈奴有什么用处。在秦始皇主动出击匈奴之前,不得不考虑如果战胜了会怎么样的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其实战胜了也没多大的好处,徒增战争消耗而已。在秦始皇之前的一千多年历史中,中原政权就不断地在和周边的游牧民族相争衡,与匈奴作战中也基本上确立了合理的双方势力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对彼此都没有太大的好处。

秦始皇认为早在大禹分九州之时,就已经有了后世所谓的“华夷之辨”。尤其是在周朝建立之后,名义上归周天子管辖的范围才能算是“天下”,而匈奴活动于荒服之外,根本就不在“天下”的范围内。所以出击匈奴,成本太大;打胜了也守不住,还不如修建长城,以逸待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