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生长着一种嘴两侧各有两根胡子的鱼是什么鱼

如题所述

胡子鱼,学名鲇鱼,又称作鲶鱼、胡子鲢、粘鱼

是鲇科中分布最广的鱼类。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整个亚洲东部都有分布。在我国广布于东部各水系和台湾省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分布于长江和长江以南各水体,亦为广东、福建等省的重要养殖对象。鲶鱼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一般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繁殖习性:

胡子鲶性腺发育属非同步多次产卵类型,繁殖能力强,性成熟年龄为10-12月龄。一般一年可繁殖3-4次。胡子鲶的繁殖季节一般在4-9月,少数亲鱼产卵期可延至10月底结束,其繁殖盛期为5-7月。8月以后,由于卵巢退化或遇高温繁殖能力则减退。

11-12月,生殖腺处于退化阶段。繁殖适宜水温为22-32℃,最佳为27-32℃。低于20℃或高于32℃时,产卵活动受抑制,18℃时基本不产卵。

当水温升到20℃以上时,成熟的雌雄鱼发情追逐,雄鱼排精,雌鱼产出碧绿色的粘性卵于附着物上,其产卵习性,近似于鲤、鲫鱼。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有关,体重0.25-0.5公斤重的胡子鲶的产卵数为1.5-6.5万粒,体重0.75-1.25公斤的雌鱼怀卵量为11.3-17.8万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22

胡子鱼,学名鲇鱼,又称作鲶鱼、胡子鲢、粘鱼、塘虱鱼、生仔鱼,是鲇科中分布最广的鱼类。

鲶鱼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末端达眼后缘的是大口鲶)。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

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生活习性:

鲶鱼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

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

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它一般不游动。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鲶鱼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产卵时成群追逐,和达尔文蛙相似,雄性鲶鱼也是把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里,以此孵出小鲶鱼。

以上内容参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09

胡子鱼,学名鲇鱼,又称作鲶鱼、胡子鲢、粘鱼、塘虱鱼、生仔鱼,是鲇科中分布最广的鱼类。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整个亚洲东部都有分布。在我国广布于东部各水系和台湾省。

第3个回答  2011-06-12
你好先生;你说的一般情况下有一种;鲶鱼,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末端达眼后缘的是大口鲶)。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6-12
你好先生,你说的一般情况下有一种;鲶鱼,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末端达眼后缘的是大口鲶)。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应该是昂刺鱼或者是鲶鱼。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