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基本教育观点

如题所述

70年代以来,随着人文主义的全面复兴,人文主义教育也开始了它的现代复兴。面对日益严重的世界危机和人的危机,教育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何种思维训练,何种更适合于理解的知识,何种更有效的价值观念才能对人类进步起到更积极的影响而不是毁灭作用!”深刻的世界危机和人的危机向人类教育提出了空前的挑战,教育对这一挑战的一个重要反应就是:复兴人文主义教育。
当今,人文主义教育的复兴已成趋势。当代人文主义教育观与传统的人文主义教育观有所不同,它重点提倡如下伦理价值:理解与和平、人的尊严、自由与责任、敬重自然等。为此,这种教育观主张:加强文学、艺术、伦理、社会、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教学;把价值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将人性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加强自由与责任的教育,将自由与责任视为现代伦理生活的核心价值。
概括地讲,当代人文主义教育观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主张。
一、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或终极目的,是人文主义教育观始终坚持的一个核心观点。当今,不管各国社会状态如何,几乎都把“全人的教育”、“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这一教育观,就人的状况而言,它是直接针对现代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格残缺而提出来的;就教育本身而言,它是直接针对教育日益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而提出来的;就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针对二战后国家对教育的过度干预以致教育被沦为社会某一方面的工具而提出来的。
二、重视科学人道主义教育
自70年代以来,随着人文主义的复兴,人文学科的教育受到了更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倾向于在教育中给人文学科以自然学科同等的地位。日本在第三次教育改革中提出:“在开创新世纪之际,不仅自然科学,而且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振兴,都是容不得半点轻视的课题。”美国自70年代开始,也在努力加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的人文学科教学。
三、加强新道德教育
重视道德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典型传统之一。然而,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校道德教育在总体上呈不断弱化的趋势。与此同时,社会道德水平日渐堪忧,丰富的物质生活与贫乏、不健康的道德生活形成强烈反差。进入70年代后,随着人文主义的复兴,道德教育重新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问题。
当代人文主义教育的复兴,并不是对古典或传统人文主义教育的简单复归,而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变革和发展。从道德教育上看,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最关心的主要是个人,特别注重个人的理性修养和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当代人文主义教育,尽管也关心个人,但也同样强调关心他人、社会及人类的利益。当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当代人文主义教育更倾向于重视后者。换句话说,当代人文主义教育从古典主义教育的立足个人逐渐变为既关心个人,又关心他人、集体以至整个人类。这是人文主义教育在道德价值观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变革的过程虽然在整个20世纪都一直存在着,但从来没有像当今这样急迫和真实。当代人文主义教育所提倡的道德价值观认为,道德不仅仅是为了养成学生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使学生形成伦理的理智活动方式,能用一种更广阔的伦理思维和伦理行为去审视自然、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作出伦理上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抉择。
由于当代人文主义在道德价值观上的变革,它所倡导的道德教育十分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尽管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20世纪许多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带有相当浓厚的政治色彩,以及狭隘的地方利己主义、民族利己主义和国家利己主义倾向。
当今人文主义教育所倡导的社会责任感,其内涵较之以往更为健康、宽广和丰富。它不仅重视自我责任感,以及个人对他人、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感,也重视个人对世界、对人类的责任感。显然,这种道德教育更具有人文主义的意味。
在博伊看来,学生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责任感。鉴于美国教育长期以来重视能力而忽视责任感,博伊提出,教育目的的重点应实行“从能力到责任感”的转换。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帕森斯也认为,学生的素质可以概括为能力和道德两个方面,而道德的核心又可归结为责任感。
在拉塞克和维迪努看来,现代学校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各门科学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以及教育内容的各种来源之间的相互依存表现出更清楚的意识。
当代人文主义教育所倡导的社会责任感已具有了愈来愈多的世界主义意识。也就是说,个人不仅要对国家社会承担责任,还要对世界社会承担责任。对世界社会承担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维护世界的和平、平等和全人类的道德原则。由于人类的共同需要,全人类的道德准则已逐渐成为国际政治的基础之一。
还值得一提的是,当代人文主义还把伦理道德教育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方面的教育。传统人文教育所关心的主要是人如何在大自然面前展示其主体力量,而几乎不注意人在向自然索取财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只要有经济利益,人们似乎就可以容忍过度地掠夺自然资源和破坏、污染环境。面对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当代人文主义教育倡导创造人与自然新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