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角度讲,农历和公历哪个更准确一点呢?

如题所述

在中国,我们的日期定制是有农历和公历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嘛,其实农历和公历的时间都不一样,但是我们有很多节日都是在农历确定的,比如说中秋、端午等,但是现在的节日确定都是以公历时间来确定的,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农历和公历哪个表达时间更准确呢? 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农历,农历又被称为阴历,但是农历之所以被称为阴历,其实并不是阴阳结合的代表阴历也就是农历。农历的周期选择是根据月亮的变化来选择的,同时阴历的时间定制还要根据太阳回归的年度长度来辅助制定,并且通过设置十二个气节以及闰月使每一年和每年回归的时间相互补充,从而才能够很好的计算出时间的周期性。

公历,是现在对时间表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我们所说的公历又可以被称为格里高利历,这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时间周期算法,这种算法主要是通过计算地球围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来确定的,这种算法与参考月亮算法不一样,他不需要计算月亮周期来进行辅助,这种算法相对来说更西方化,所以公历算法不是中国特有的,只有农历的算法才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计算方式。

所以,如果相对来说要确定农历和公历哪个计算方式更好,那么要从整一年的周期来观察。阴历一年是354天左右的天数,对于现在我们所知道的一年365天还是又有差距的,由此可观之从阴历来计算的时间周期要比地球公转一周将近少了11天左右,所以如果单纯只按照阴历来计算时间,那么之后几年的季节就会往前推移,就会把时间打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4

从科学的角度,也不好分辨农历和公历的先进,只能说农历更适合中国使用。


农历的科学性

农历是中国独有的历法,也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一种古代历法。农历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夏历和旧历等。我国的传统历法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它是阴阳历,现被叫做“农历”,准确说应该叫做“汉历”。



为什么最正统的叫法是汉历呢?

汉历来源于汉武帝时议造的《汉历》以及清康熙御制《汉历大全》。汉历运用了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从这个角度上说,汉历有了其优势。它比较好地协调了太阳、月亮的周期,实现了阴阳合一,是世界上最科学的天文日历之一。

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公历的全球化

公历是阳历。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现在的公历已经成为了全球统一的历法,可以说它是最具权威性的历法。

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几种,均是人为规定),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

公历的标准名称为格里高利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公历的前身是古罗马凯撒修订的儒略历。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计算的基础的,要求历法年同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基本符合。它的要点是定一阳历年为365日,机械地分为12个月,每月30日或31日(近代的公历还有29或28日为一个月者,例如每年二月),这种“月”同月亮运转周期毫不相干。但是回归年的长度并不是365整日,而是365.242199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余。阳历年365日,比回归年少了0.242199日。为了补足这个差数,所以历法规定每4 年中有一年再另加1日,为366日,叫闰年,实际是闰一日。



其他历法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从黄帝纪年开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根据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历法,但不足为凭。帝尧时代有粗疏历法的传说,可能还稍有根据,据成书于春秋时代的典籍《尚书·尧典》所载,帝尧曾经组织了一批天文官员到东、南、西、北四方去观测星象,用来编制历法、预报季节,但有关历法的材料至今尚未发现。

成书年代不晚于春秋时代(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夏小正》按12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了当月星象、气象、物候,以及应该从事的农业和其他活动。由《夏小正》给出的记述可以推知,夏代历法的基本轮廓是,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除二月、十一月、十二月之外,每月均以某些显著星象的昏、旦中天,晨见、夕伏来表示节候,这虽然不能算是科学的历法,但称它为物候历和天文历的结合体可以的,或更确切地说,在观象授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周代在继承和发展商代观象授时成果的基础上,将制订历法的工作推进了一步。周代(大允是春秋中叶,即公元前600年左右)已经发明了用土圭测日影来确定冬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长的日子)和夏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的日子)等重要节气的方法,这样再加上推算,就可以将回归年的长度定得更准确了。

《太初历》是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由于汉武帝下令造新历是在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故把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并规定以十二月底为太初元年终,以后每年都从孟春正月开始,到季冬十二月年终。这部历法即叫做《太初历》。这部历法朔望长为29又43/81日,故称八十一分法,或八十一分律历。

之后中国的历法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时期,即

1)古历时期: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采用的历法;

2)中法时期:从汉太初元年以后,到清代初期改历为止。这期间制订历法者有七十余家,均有成文载于二十四史的《历志》或《律历志》中。诸家历法虽多有改革,但其原则却没有大的改变;

3)中西合法时期:从清代期苏会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新法历书》到辛亥革命为止;

4)公历时期:辛亥革命之后,于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采用格里高利历(即公历,又称阳历),即进入了公历时期;



玛雅历法

玛雅文明,是古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5个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惟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玛雅人有一套复杂的历法——以太阳历、太阴历、和卓尔金历为基础。

太阳历:玛雅人精确计算出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日,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日,误差仅为0.0002日,就是说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

太阴历:即金星历。玛雅人费了384年的观察期,算出584日的金星历年,现代人测算为583.92日,误差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钟。

卓尔金历:卓尔金历以20个日名以及13个日数构成的trecena周期组成260个独立的日子。每个日期皆依序标上从1到13的日数,接着又从1重新开始算起。此外,每个日期还依序标上了20个日名。玛雅人认为每个卓尔金日都有其所影响事物的象征,玛雅人有个称为日期保管者(daykeeper)的萨满祭司,借由研读卓尔金历预测未来。当小孩出生时,日期保管者会解析卓尔金历以预测小孩将来的命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19
是农历更准确些,因为农历的编排难度大,包含的信息比公历的要多,农历还协调了月球公转的周期和二十四节气,重要的节假日也都是农历。
第3个回答  2021-06-16
当然农历更加精确。公历计算,年份除四,世纪要除于四百,所以公历是365.2425天,所以公历100个世纪就多25天。而农历是365.2422天。
第4个回答  2020-08-18
公历是通过国际的通用时间算法计算的日期记录模式,而农历是中国对于日期的计算模式,农历侧重于日月星辰的变化和节气的周期,所以要说哪个更准确,也没有特定的标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