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王安石可以是江西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一个,他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造诣,而且职位做的最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纵观整个江西也没有几个人,所以王安石从这一点来看,那就非常的了不起。

可就是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有着很多争议。特别是明朝大才子杨慎,也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个,他可以说是一个批评王安石最为厉害的一个。他的原话我忘记,大致意思是,他说王安石是自古以来最大的奸臣。他最坏,坏到比曹操还坏。

当然他能有这样的评价,我们也是能够理解,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人们,无论是眼界还是视界。都是无法和现在相比,他会把曹操说成一个坏蛋,那把王安石说成一个更大的坏蛋,那也是很正常。

那王安石真是一个坏人吗?他的人品真的有问题吗?

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王安石无论是人品还是言行,在那个时代那都可以称得上是楷模。

可问题又来了,那么宋朝的人为什么要把他踩在脚下呢?

这其中黑王安石最厉害的有这么位,司马光,苏轼等人。他们恨不得把王安石一下子踩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可为什么那些人要阻挡王安石变法呢?

其实这很简单,王安石的变法触及了那些人的利益,这就使得那些人坐不住。跳起来要把王安石踩下去,这也不能说司马光和苏轼人品有问题,只是他们还无法接受,头脑里的想法还比较陈旧,这就造成了两方水火不容。

那个时代会有这么多人黑护,王安石讨厌他。那完全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利益受到了侵害,要知道王安石是一个很规矩的人,一生中从来没有纳过妾,这在宋朝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我们都知道那个时代,所有的文人士大夫,那都会在家里纳很多妾。王安石与自己的结发夫妻从始至终,这一点就十分的难得。

也正是王安石太过于正派了,以至于和那个时代格格不入,这才使得那些人会心生怨恨,如果王安石也是和他们一样的话,那么他的变法可能会成功一点。也不会遭到那么多人的反对和讨厌,可正是因为他太过于正派了,所以那些不得不给他制造一些事端,还恨不得把他归类到奸臣里面去,可笑的是,直到现在,王安石一直还是在历史上稳稳妥妥,地位没有任何的变化。

所以总得来说,王安石的人品在那个时代是一流,没有任何的瑕疵,也正是没有任何的瑕疵。才会招人如此讨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王安石是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人如其名,人如其字。“安石”,安然挺立一巨石。而“介甫”的“介”,则是坚硬如磐石般不肯改变,还是石头。

他的性格,为人处世,和石头毫无两样,一旦认定了方向,谁也无法改变,说好听了是“不屈不挠”,说不好听了,是“固执”。

有抱负,有理想,有才干,有机遇(神宗),有成效,却无好的结果(变法的结果)。

第2个回答  2020-11-21

王安石是一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均有较高深造诣,他的散文大多为述说文,为变法服务。

他的诗歌以罢相为界风格截然不同,前期的诗多为针对时弊的说理型,罢相后王安石流连山水,这表现在了他的诗歌中多为山水诗。作为一个政治家,历史上对他褒贬不一,封建时期对他的评价以否定为主,从中国放眼看世界以后逐渐出现了肯定他变法的看法。

王安石的变法注重发展生产力,与现在的发展观念一致,认为国家不行过多干预经济,综合看来他的思想还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在变法的具体实施方法上确有一定的问题,最终导致失败。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清廉朴素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

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上饭后,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

萧氏子很骄横放纵,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就把剩下的饼拿过来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第3个回答  2020-11-15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年间,任参知政事,后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于1074年被罢相。保守派得势后,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佑三年 (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 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 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1]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 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但由于司马光等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新法在推行中屡遭阻碍,宋神宗也时有动摇。熙宁七年,王安石被迫辞相,再任 江宁知府,次年二月复任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王荆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21
王安石是一个锐意改革的人,他不喜欢传统的法律,而是挑战法律权威,更多的是要在当时的那个条件下,虽然朝廷崇尚旧法,但是他一味心思的想改革初心,更多的是他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来改变朝廷的嗯状况,收复以前的失地,但是王安石改革的过程当中,不同人情世故得罪了很多人,以至于在后来被人打击报复。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