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将自身成长需要与十二五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完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如题所述

  十二五规划关于教育方面,强调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全面教育。作为大学生,要做的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做到全面发展。
  第一,大学生就业应在就业观念上求突破。一是大学毕业生要明确就业的目的,且不谈理想和贡献,大学生就业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在目前全国甚至全球就业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学生应该放低眼光,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是社会中平凡沂源。二是倡导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大学生要摆正心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就业环境,消除盲目性,珍惜每一次就业机会。考研的学生也应该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不要轻易错过难得的就业机会。
  第二,大学生就业应在技能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上求突破。一是在校学习有余力的大学生,应多学一门应用技能,以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实施和完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制度。比如说,金融学有很多资格证书如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这些证书都是既实用又有利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相关课程并积极组织学生获取从业资格,让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拥有从业资格。
  第三,大学生就业应在打工型向创业致富型的就业方式转变中求突破。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创业培训,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由 “找饭碗”向“造饭碗”模式转变,以创业促就业,通过成功创业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掀起创业致富的热潮。
  第四,大学生就业应在人才资源充分利用上求突破。一是高校应建立人才库,对最优秀的人才向企业等用人单位输送,进行重点培养。二是企业和学校实行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适用人才。三是利用并进一步完善现有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四是通过与更多的国家的合作,拓宽大学生出国深造和工作的渠道,让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全球范围内择业。我就有出国留学的打算,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国外最先进的金融技术与金融知识,获取经验,当然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只能通过自费的方式,虽然我的家庭背景还可以,但当我看到那些和我一样渴求知识的同学想要留学但面对高额的费用而望而却步的同学,我真的感觉很可惜,也希望国家能够进一步支持金融学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帮助优秀学生进一步发展。
  我们作为在这重要机遇时期的大学生,应该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把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学习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应用自身价值贡献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3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将在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更为凸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到2015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9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3年,绍兴市今年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为 人。未来几年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基本达到普及,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就业问题的主体,亦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的社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产生原因

第一,社会产业结构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将对技术型人才和应用性人才需求保持长期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些基层基础性岗位正是毕业生快速入门的基石。部分低层次、劳动密集性、资源消耗性的产业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已经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很多企业有意识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或产品、技术升级,这就造成对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旺盛需求。而多年来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受计划经济和扩招的影响,基本没有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样导致培养的大学生无法就业。

第二,政府的创业环境与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十七大提出来要用创业带就业,鼓励大学生创业。而目前我国的创业环境,包括各种制度性条件、创业的门槛、创业的金融条件以及其他方面的条件,尽管已经有了很多的改善,但还不能适应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另外,我国的户籍制度以及与其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大学生对城市的依恋,千方百计地希望在城市找到一个能拿到户口的工作机会。因此,只有改变户籍制度,才能有利于人才的自由流动,缓解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

第三,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失灵。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科配置和招生的专业结构直接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产品,与大学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积累等结构性问题直接有关。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应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社会环境变化了,学校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培养方案。而大学的扩招,导致大多数高校重视外延的扩张而忽略了内涵的提升,忽略了变化环境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失灵,学生无法就业。

第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问题。长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比较狭隘,希望留在城市实现公务员等岗位的就业,而愿意参与基层建设、西部开发、落后地区的发展的大学生不多。而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选择的转变至关重要。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转型升级,毕业生就业也同样要转型调整,应尽快转变成为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找到自己的位置,赢得未来的发展。

二、多管齐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途径

根据上述原因,我们认为,只有进行各个方面配套的综合改革系统工程,大学生就业难才能解决。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三大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改善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

尽管《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实施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作为帮扶一个就业弱势群体,政府应继续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首先,改善户籍制度。建立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施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以及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

其次,出台大学生创业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逐步形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政府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如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帮助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个体经营收费减免等相关扶持政策,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资金困难,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完善大学生创业培训体系和创业的服务体系,在大学生创业中提供相应的政府服务意识。

第三,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和西部创业。继续完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实施和服务期满学生的服务工作。除了吸纳大学生村官外,地方政府能否采取一些特殊政策比如土地或其他农村资源方面的支持来吸引大学生去农村创业,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第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政府要建立长期促进毕业生就业专项服务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通过实地帮教、宣传引导等方法,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同时,对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就业进行重点帮助,对暂时失业的毕业生免费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卡》,享受的免费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需求信息、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信息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

(二)发挥政府的服务和桥梁作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解决就业问题

首先,政府主管人事部门应为企事业单位招聘培养人才提供服务与指导。经济与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要求地方政府服务的转型升级,而目前企事业单位转型升级的首要问题是人才的问题。为此我们建议政府参照英国模式,拨付财政专项资金给当地学校,借助学校师资解决管理难题和培训企业员工,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人事部门还需要为企事业单位发布招聘信息,及时与地方高校联络,保证人才供需渠道顺畅。

其次,政府牵头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促使学校培养出更好的应用型人才。高校拥有师资、设备等各类教育资源,企业是学生的实践基地,以政府为桥梁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不仅可以发现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学校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来组织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销对路。而且还有利于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用来自于企业的各种实际管理问题、财务项目培养和训练学生,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同时,通过合作机制中的众多企业,学生更容易通过实务演练,积累专业管理经验,从而在毕业时容易找到适合专业方向的岗位。

(三)学校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教育跟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的结合起来,这还需要很多体制、机制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特别强调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其中也包括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等这些方面的一个回应。因此,站在学校角度,应该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学校及社会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纠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学校一方面应强调先就业再择业;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到艰苦的地方进行锻炼。学校要教育学生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好的锻炼和发展前途。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第二,从源头入手,根据市场需要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培养专业人才。根据浙江省的情况,尽管制造业劳动力整体需求虽然在下降,但制造业企业并不是整体缺人,而是对一线的、缺乏技能的操作工需求减少,对于熟练工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不降反升的。在“2010年浙江省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上,人力资源专家汪长江提出浙江人才需求出现了三大变化。“首先是人才总体需求出现放量增长,其次是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受企业热捧,最后是人才需求呈现专业多样性,毕业生就业必须转型。”由此可见,学校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密切关注市场需求,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同时,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充分满足社会需求。

第三,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切实做好就业信息统计和就业推荐,帮助学生了解信息,做出正确决策。大学除了协助政府人事部门举办各种招聘会外,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各校就业管理中心信息要细致收集、认真评估和全面公开招就业信息。只有充分给予学生信息,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比方,踏踏实实地收集每一年毕业生流向、就业率、薪酬水平等具体信息,形成详细报告,放在网上向所有学生公开。举办广泛的校友经验交流会,这是尽快获得一手资料和减少个人走弯路的好方法。在金融危机时期,信息的公开和及时传导至关重要,是帮助个人做出决策、调整预期的前提。
第2个回答  2011-05-30
看一看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人才篇、发展篇,把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本领和素质与十二五规划相结合,就行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