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如题所述

      吐蕃帝国建立于公元618年,与唐朝同一年建立,覆灭于公元842年,可以说吐蕃帝国几乎陪伴唐朝走完了它的一生。

青藏高原原本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后来这些部落被吐蕃帝国统一,统一之后,青藏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中原文化的传入使青藏地区逐渐开化,古代藏族地区也第一次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青藏高原地区各部落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情况逐渐被改变,通过一系列建设,各部落政权逐渐结成联盟,藏地语言以及整个地区在文化层面上得到相互沟通,青藏高原地区的文化得到了整合与壮大,那么吐蕃帝国究竟是如何覆灭的呢?

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 ,唐朝自此由盛转衰,吐蕃帝国却自此进入国力强盛之期,帝国版图空前扩大。但是盛极必衰,之后频繁的战争使吐蕃的国力逐渐削弱,唐朝缓过来之后多次派将领攻打重创吐蕃帝国。公元9世纪后,吐蕃的国力由盛转衰,再也无力向外扩张。

公元821年也就是长庆元年,吐蕃帝国派遣使者到唐朝朝拜并且请求与唐朝会盟,双方在长安缔结了友好的盟约。并且吐蕃和唐朝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双方在盟文强调要世代永远和好相处、不再发动战争。

在公元8世纪末以后,吐蕃帝国内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已经日趋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王室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争夺权力,吐蕃在内部矛盾中最终陷于分裂。在国家危难之际,吐蕃帝国的将领们之间又发生了混战,致使社会混乱,人民的生活非常不安定,也给国家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公元848年,甘肃敦煌的张议潮发动起义,吐蕃帝国境内的汉族人民纷纷起兵响应他,在张议潮的带领下很快占领了沙州。 紧接着,张议潮又派遣士兵将领攻取了瓜、伊、西、甘、肃等十州。

公元851年,张议潮派遣自己的兄长张议潭持自己占领的十一州地图入朝朝拜,唐宣宗看到后十分高兴,将那些军队安置于沙洲,并且任命张议潮为节度使,河西和陇右等地区自此也归附于唐朝。吐蕃帝国在之前不断的战争打击下,本来国力就已经衰弱,之后统治者阶级内部斗争不断,更是让其他将领渔翁得利,吐蕃帝国也在张议潮的起义打击下走向了衰落。

       吐蕃帝国的统治者达玛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永丹和欧松之间为了争夺王位展开了一场斗争。当时朝内的大臣们分成两派分别支持两位王子,自此以后吐蕃王室不再像以前那样团结,而是分成了两支,他们之间因为不同的拥护者连年混战不断,最终两败俱伤,同时也削弱了吐蕃帝国的国力。

吐蕃皇室的统领势力也逐渐下降,帝国分派在各地的将领也纷纷拥兵自立,彼此之间为了争夺地盘相互争斗,过去一些听命于吐蕃的少数民族部落也趁此机会纷纷独立,相继脱离了吐蕃的管控。同时,由于吐蕃帝国境内奴隶制度的存在 并且许多奴隶在打压下生活的苦不堪言,因此紧接着又爆发了一场平民奴隶大起义,这一起义迅速席卷了整个西藏地区,吐蕃帝国在这样危急的局势下又遭重创。佛教逐渐衰落,吐蕃帝国对人民思想的钳制也逐渐消失。因此在内忧外患下,吐蕃帝国逐渐走向了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3

吐蕃王朝,确实是一个和唐朝纠葛很深的高原帝国。他厉害的时候,甚至可以攻陷长安。可是最后吐蕃的覆灭,却也是极富戏剧性的,有强烈的宗教感。

要说清吐蕃的覆灭,一定要提他的兴起,这是一段和宗教深深勾连的历史。

青藏高原最早的原住民是孟族人和一部分羌人。他们通过融合,成为了日后的吐蕃族。这一时期,一个古老的宗教——雍仲本教沿着雅鲁藏布江传入高原,成为当时藏地唯一的宗教。从传说中的初代赞普聂赤赞普开始,就一直以苯教为立国之本。此时的吐蕃,还是一个标准的部落联盟国家,并不统一,贵族和苯教互相结合,把持着地方政权。

公元六世纪左右,吐蕃第32代赞普(相当于国王)囊日论赞通过努力,开始统一吐蕃各部落,吐蕃帝国开始成型。地方上的当权者不甘心被囊日论赞征服,不断在地方上掀起叛乱;而王室和外戚则不甘心囊日论赞中央集权,也相继反叛。囊日论赞如何对待他们不知道,但是知道的是,这帮人最后把一代英主囊日论赞毒死了。

囊日论赞虽死,但他的儿子松赞干布还在。松赞干布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迅速平定了吐蕃各部的叛乱。但是,地方势力和宫廷内部的亲族势力仍然伺机而动,松赞干布一点也不觉得轻松。为了引进外援,松赞干布分别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用域外的势力来压制内部的反对势力。

很巧合的是,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都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佛教。吐蕃国内的反对势力惹不起两位公主背后的势力,可依然想要限制这两个人的影响力。于是,他们继续以苯教的教义为基础,通过反对两位公主信仰的宗教来打击二人。松赞干布也需要借助苯教之力来治理国家,所以只能在宗教方面做出妥协。二位国外公主的到来,最终没能改变吐蕃的宗教格局,但是却给吐蕃严密的政教结合打进了一根楔子。

苯教的灾难随着另一位公主的到来而到来

几十年后,赞普赤德祖赞再次向大唐求婚,唐中宗的养女金城公主进藏和亲。金城公主也是虔诚的佛教徒,因此也受到了旧贵族和苯教的迫害,一度非常悲惨。她给赞普生下了儿子,却被另一位妃子那囊氏抢走了。不过后来赤德祖赞在儿子稍微长大后,让儿子认母,这才让金城公主有了应有的位置。

金城公主得到了儿子的抚养权后,便以自己的宗教信仰影响他,使得王子也成了一个佛教徒。赤德祖赞死后,这位王子继位,就是著名的赤松德赞。赤松德赞继位伊始,立刻开始着手对吐蕃进行宗教改革,让著名的佛教大师寂护想办法将佛教引入吐蕃。寂护为了确保成功,还请来了著名的莲花生大师一起进藏,最终在赤松德赞举办的辩论中打败了苯教。此后,赤松德赞以强硬的手段将苯教赶出了青藏高原,彻底打掉了旧贵族的宗教支持。

赤松德赞是一个非典型的佛教徒,心中没有多少慈悲的念头。对内采取血腥的镇压政策,凡是对佛教僧侣不敬者,都会受到极其残酷的惩罚。对外他不断兴兵,夺取大唐的陇右、河西之地,进而占领了整个西域,将回鹘的势力都彻底驱逐出去。另一方面,他为了抢夺佛祖真身舍利,派大军远征天竺,在恒河沿岸收服了众多附属国,并把国境推到了恒河边。吐蕃在他的手里达到了极盛。

盛极而衰,佛教的灾难也在临近。这一灾难,最终会导致吐蕃灭国

赤松德赞用强权压制各个反对势力,暂时维护了境内的稳定。但是,这种压制太过残酷,终究是不得人心的,旧贵族依然不断地寻找机会进行报复。赤松德赞之后,吐蕃又经历了牟尼赞普、赤德松赞两位赞普之后,传位到了赤祖德赞这里。这几代赞普都是崇尚佛教的,都让传统贵族敢怒不敢言。不过,他们看到了一个自己日后复兴的希望:赤祖德赞的弟弟朗达玛。

朗达马,《新唐书》中被写作"达磨",是个并不靠谱的王子,他喜好酒肉,刻薄寡恩,喜欢和旧贵族结交,对已经成为国教的佛教却毫无兴趣。传说中,有人给他梳头,发现他的头上长了两支犄角,因此盛传他是牛魔王转世。这个人,注定成为佛教在青藏高原上的死对头。

吐蕃旧贵族搬弄是非,让赤祖德赞流放了兄弟,逼死了王妃。贵族们将赞普的羽翼剪除,然后趁着他喝醉的时候,将他用绳子绞死(有一说是被折断了颈椎)。赤祖德赞死后,朗达玛继位,开启了对佛教严厉的打击。佛像被拆除运走,大昭寺被改为屠宰场,佛教徒如果不改变信仰,就会被赶入深山。

奇怪的是,佛教被打击,苯教却没有复兴。经过了近百年的驱逐,藏地的苯教已经徒有其表,真正的苯教徒在四川一带活动,生活很好,已经不愿意再回来了。所以这一时期,青藏高原既无佛教也无苯教,信仰陷入真空,人心进一步离散。

此次朗达玛灭佛运动,与唐朝的唐武宗灭佛时间相近。但是由于吐蕃的佛教根基不深,所以损失比唐朝要严重得多。很多佛教徒不敢公开信教,就转入了家族传教,为日后的佛教复兴提供了基础。不过,朗达玛的灭佛,给自己招来了佛教徒的仇恨。他继位三年后,就在大昭寺门前被佛教徒贝吉多杰用弓箭射死。

由于朗达玛不是一个能驾驭臣子的人,他死后,吐蕃几乎立即就开始了分裂。一派贵族拥护朗达玛的大妃那囊氏之养子云丹,另一派则拥护朗达玛已经怀孕的小妃蔡邦氏。后来小妃所生的遗腹子,就是另一位著名的王子沃松。这两派人,支持云丹的人数多势力大,但是云丹没有正统性;沃松有正统性,但是支持他的势力又小。双方互相攻伐,最后折腾出了四个宣称自己是正统的王系,谁也把谁吃不掉。而青藏高原的大地上,也慢慢发展出了十几个小政权,他们之间也是互相争夺生存空间。一时间,赞普一大堆,却谁也说不明白谁是真正的藏王后裔。到了这个时候,吐蕃这个帝国,实际上就已经灭亡了。

第2个回答  2021-02-22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是由松赞干布所建。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就是嫁给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给吐蕃带来了大唐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使得吐蕃与大唐的关系变得亲密。但是在大唐衰落的时候吐蕃就不老实了,还趁着唐朝安史之乱时攻入了唐都城长安,可以说那时的吐蕃十分强大。但王朝兴衰更替是历史规律,盛极一时的吐蕃又是怎么覆灭的呢?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是孟族,在战国之后发羌和迷唐等部落迁到了西藏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并繁衍,最终形成了吐蕃族。后来弃聂弃赞普统一了耗牛部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从此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到第八世赞普后吐蕃社会发展迅速,已经从原始社会渡到了奴隶社会。到了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先后征服了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吐谷浑部等部落。按照藏族历史,松赞干布实际上是吐蕃的第三十三任国王,但是之前藏文还没有创制,无法确定之前历史的正确性。松赞干布继位后通过强硬的手段让许多叛离的属民重新归于吐蕃的统治,吐蕃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贞观七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随着吐蕃农牧业的发展和度量衡的统一,吐蕃王朝日益强大。

在松赞干布的治理下,大唐开始重视西南边陲的吐蕃,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派出使臣到大唐求亲,成功迎回了文成公主,可以说此时吐蕃和大唐的关系是最好的。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唐朝就通过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以及唐玄宗的治理达到了巅峰,吐蕃也在同一时间段里发展到了顶峰,此时的吐蕃和大唐应该是势均力敌的。可是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匆忙逃到四川,为了平定叛军,唐朝只得把原来驻守西南边境的军队调回来与叛军作战。此时统治吐蕃的是赤松德赞,他趁唐朝边境防御虚脱,派兵攻入唐朝境内,占领了黄河以以西的大片领土,还于安史之乱的最后一年——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占领了长安,唐代宗都被迫逃到了陕州。

吐蕃攻入长安后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想要长久地维持统治,不过短短十五天就被郭子仪率领的各路勤王大军打跑了。这次吐蕃从长安败退成了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长年的征战消耗了吐蕃本太多的国力。吐蕃趁虚而入攻入长安可谓是与大唐彻底撕破了脸,平定了安史之乱恢复国力的唐朝自然要找吐蕃算账,名将李晟主动请缨,率领三千精兵前往大唐与吐蕃的边境伏击吐蕃,大胜而归。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韦皋又奉命十路伐蕃,大败吐蕃军十六万,攻下城邑七座、军镇五处,俘获民户三千,生擒敌兵六千人,斩首万余,转战千里,吐蕃军连连战败。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史敬奉率领两千五百人又与吐蕃十五万大军相遇,最终在盐州城下大破吐蕃,俘获数以万计的养马驼牛。吐蕃多次与大唐作战全部战败,已经逐渐走向灭亡了。

第3个回答  2021-02-21

吐蕃的确可以说陪伴唐朝走完一生,两个帝国几乎同时建立,交往争斗几百年,又几乎同时灭亡。唐朝的历史大家比较清楚了,这里就简要介绍和分析吐蕃的兴衰之路。

吐蕃帝国的兴衰历程

吐蕃帝国可谓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大唐的历史上多次提及和出现过这个名字,而陌生又因为它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史籍流传较少,加上语言文化不同,所以吐蕃如何兴起如何衰亡,大家就比较陌生了。大多数人对吐蕃的了解都是伴随着唐朝历史记载片段式的记忆。因此我们先来简单捋一下吐蕃的兴衰历程:

    公元六世纪左右,西藏的藏族先民开始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王国转变。其中最有实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生活在雅隆河谷的雅隆部落(也称悉勃野部)。他们不断发展扩张势力,最终在公元六世纪左右扩张到了拉萨河流域。此时的吐蕃赞普是囊日论赞,在他的手中吐蕃帝国的雏形基本形成。囊日论赞的扩张和奴隶制变革导致了旧贵族的反抗,王室本部和后妃的外戚部族都相继叛乱,连囊日论赞本人都被毒死,刚刚初具雏形的吐蕃帝国面临胎死腹中的危险。但是吐蕃的杰出领袖松赞干布正是囊日论赞的继承人。松赞干布继位后,迅速平定内乱,同时改革政治,继续加快向奴隶制帝国的转变。同时开始兼并四周其他部族走上扩张之路。真正意义上的吐蕃帝国在松赞干布手中得以建立,松赞干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吐蕃帝国的建立者。

比如在802年的维州之战中,吐蕃十万大军被唐军击败,吐蕃主帅论莽热被俘,此后再也无力对唐朝发起大规模的战争。同样的,吐蕃后期对南诏的战争也是一败涂地,逐渐失去了对南诏国的控制权。

公元842年,吐蕃君主因宗教矛盾被部下暗杀,此后吐蕃内部分化瓦解,统一的吐蕃已经不复存在。到了晚唐时期,吐蕃的残余势力或自立割据,或依附唐朝,已经无法形成任何威胁。因此吐蕃灭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是内乱,第二是外患。

第4个回答  2021-02-21

中国在唐朝时迎来了一个历史上的繁荣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制度都发展得相当完善,因为拥有强盛的国力,因此唐朝政府得到了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拥戴和支持,唐太宗李世民也被称为天可汗。在南北朝和隋朝时期,曾经骚扰过唐朝的高句丽、突厥、吐谷浑等异族相继被唐军征服,纷纷成为唐朝的附属国和封臣,为唐朝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其中除了西域诸国外,包括刚兴起的吐蕃。

一、吐蕃与唐朝的和亲与文化发展

吐蕃是一个生活在青藏高原附近的少数民族,吐蕃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当时,吐蕃还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只是当地民族的代称。吐蕃人过着游牧生活,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社会形态也处于早期的奴隶制阶段。直到松赞干布时期,吐蕃才真正统一了西藏地区,并且形成国家体制。



而当时吐蕃还积极与唐朝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帮助他们缩短了社会制度的演变速度,使吐蕃成为一个新兴的强国。后来,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攻占唐朝西南城镇,进一步增强了国力。然而,依靠武力的迅速扩张与完善的国家制度不相适应,最终引发了内乱,盛极一时的吐蕃逐渐走向消亡。

在中国古代,蕃汉和亲一直是巩固双方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政权来说,这种和亲政策是推动其经济,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因此,在唐代,吐蕃的首领与唐朝和亲,而文成公主加入吐蕃,对吐蕃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松赞干布是第一位统一吐蕃各部落的首领,当时,吐蕃还处于一个相对原始的社会阶段,国家更是没有制定像样的制度,没有文字,文化发展与中原地区有很大差距。松赞干布作为一位志向远大,能力出众的君主,虽然帮助吐蕃创造了藏文字母和藏文文法,还参照唐历制定了藏历,甚至制定了法律十二章。但他深知,这样的文化程度远远不足以统治一个国家。

因此,对中原先进文化情有独钟的松赞干布,在唐太宗贞观八年派使者到唐朝求亲,唐太宗也答应了他的要求。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在礼部尚书李道宗的护送下入蕃嫁给了松赞干布。



此后,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显著增强,松赞干布选派一批贵族子弟为学生,派他们到唐朝都城长安学习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并聘请有学问的唐人在吐蕃负责文书工作,这些措施使吐蕃人逐渐与中原先进文化接触,吐蕃的社会制度逐步完善。

当时,松赞干布还专门为文成公主修建了一座融合唐朝和吐蕃特色的建筑,对后来西藏地区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建筑样式外,当时藏族人民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也受到唐代文化的影响。文成公主进藏最重要的意义是,她为西藏带来了许多蔬菜种子,药品和手工制品。

后来,唐高宗派桑苗和蚕种到吐蕃,并派了许多擅长养蚕、酿酒、制陶等的工匠到吐蕃传授工艺。这些中原先进技术引进西藏,极大地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这些东西以及技术的引进,极大地改善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条件,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西藏地区的生产力,这也是后来西藏发展成为强大国家的物质基础。

而且,文成公主对西藏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文化方面,使原本相对封闭的西藏首先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唐朝文化,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使西藏相对松散的国家结构变得稳定和高效起来。

二、唐朝动荡与吐蕃军事实力的发展

文成公主入藏之前,西藏大多数地区吐蕃人以游牧为生,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当时吐鲁番人十分英勇好战,在松赞干布的领导时期,吐蕃的成年男子基本都可以视作战士,当时,他们的军队甚至达到四十六万人。

与北方游牧民族不同,吐蕃人对弓箭的使用并不熟练,他们更加喜欢用刀剑进行近身搏斗,大部分的吐蕃士兵身穿锁子甲,士气高昂,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吐蕃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

盛唐时期,吐蕃与唐朝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随着唐朝国力的逐渐衰弱,他们对吐蕃的防御越来越困难。安史之乱后,唐朝西部军事力量明显削弱,吐蕃人趁机入侵唐朝边境,后直逼长安。

此时的唐朝皇帝唐代宗不得不放弃长安,逃到陕州。吐蕃进入长安时,曾打算建立傀儡政权,但发现根本无法控制唐朝,于是占领长安仅十五天就返回吐蕃。但此后,吐蕃逐渐成为唐朝西域的一大麻烦,吐蕃在唐朝用兵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掠夺唐朝统治的地区,然而,吐蕃人不仅掠夺了财富,还掠夺了唐代人口。


大多人在被掠夺到吐蕃后成为奴隶,他们的生活很悲惨,其中一些人还成为吐蕃的士兵,进一步增强了吐蕃的军事实力。唐朝中期,吐蕃除了与唐朝作战外,还必须应对来自西方的大食入侵,当时,大食在其他国家的战争中战无不胜,但面对吐蕃却难以取胜,从中可以看出吐蕃在当时的强大程度。但过快的军事扩张,以及庞大的军队建设也给国家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担,这也为吐蕃的突然衰落埋下了伏笔。

三、国内矛盾激化与政治体制急剧衰落

吐蕃在唐中后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其发展主要依靠对唐代西部地区的掠夺,但这种长期的掠夺战争不仅为吐蕃的军事贵族积累了大量的个人财富,而且使吐蕃的自由民阶级逐渐衰落了下来。他们在吐蕃政权中越来越不受到重视,他们的生活状态与军事贵族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自然引起了这些自由民阶级的强烈不满。

当这种阶级矛盾出现时,吐蕃政权并没有从社会制度的层面解决这些问题,而是想依靠宗教手段来化解自耕农阶级的不满,吐蕃有一种原始宗教,被称为本教,但它不能解决吐蕃出现的新问题。于是吐蕃领导人开始在吐蕃境内宣传佛教,兴建寺庙,他们希望通过佛教,这些自耕农能够忽略当下的痛苦,把希望寄托在来世。



但毕竟,吐蕃人民不像印度人民那样沉浸在宗教文化中,光靠佛教是不能有效缓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因此,在唐武宗会昌年间,吐蕃国内连续爆发了长达九年的农民起义,彻底摧毁了吐蕃政权。吐蕃政权全盛时期突然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其领导人忽视国家体制改革,没有积极解决新出现的阶级矛盾,因此,国家的统治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只能以灭亡

四、终结

吐蕃作为西藏地区的一个新起国家,一开始在文化和经济上都很落后,然而,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吐蕃凭借与唐朝的和亲,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吐蕃积极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使吐蕃地区经济得到明显改善,国家统治结构相对稳定,最终成为较为先进的民族国家。

唐朝中期,吐蕃人陷入混乱时期,凭借骁勇善战的吐蕃战士赢得了唐朝的军事胜利,再者,面对大食的进攻,吐蕃人丝毫不落下风,这反映了吐蕃在当时是多么的强盛。但吐蕃由于长期的掠夺战争,军事贵族的地位和财富远远超过西藏其他人民,特别是自耕农阶级,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

此时,吐蕃政府采取了相对消极的宗教路线来缓解矛盾,并没有从实际上解决这些人生活困难的问题。这种态度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吐蕃人民亲自推翻了自己的吐蕃王朝,吐蕃的领导人知道如何向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愿意向先进的社会制度学习,相反,他们只考虑如何掠夺土地和对付他们的恩人,这才是吐蕃灭亡的真正原因。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