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上阵杀敌的武僧到底有什么多厉害?

如题所述

自古以来,很多地方的僧人就有习武的传统。在他们眼中,除了念佛诵经,打坐参禅,练功习武也是提高个人修为的一种有效手段。僧人习武的风气千百年间来传承不息,也出现了不少''武以寺名、寺因武显''的千年古刹。河南少林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但历史上,少林寺并不是以习武闻名的唯一一个寺院。

《明史》中记载,''僧兵,有少林、伏牛、五台。''说明当时除了少林寺,伏牛山和五台山的僧人也有习武之风。《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言武艺须推少林,其次伏牛,此为五台'',''下征调之命,无不取胜''。除了少林僧兵曾经''十三棍僧救唐王'',《宋史》记载,五台山的武僧真宝,在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曾经组织僧兵大战金兵,最后以身殉国。

明朝嘉靖年间,终年苦练武艺的武僧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由于东南沿海倭寇不断侵犯,规模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大,杀人劫掠无恶不作,已成明朝的一大边患。但倭寇们大都是凶横剽悍的亡命之徒,武艺精强作战勇猛,手中倭刀刀法杀伤力尤为惊人,加之擅长游击战,飘忽不定,战斗力极强。


而当时的明军将士,因天下承平已久,很多队伍武备废弛,斗志薄弱,在依托本土作战的有利情势下,竟然不是对手,连吃败仗。一时间东南一带风声鹤唳,陷入恐慌。最要命的是,东南苏杭江浙一带,都是明朝的财赋重地,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倭寇的侵扰,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明王朝的根本。在这种迫在眉睫的危机下,有官员想到了征调武艺高强的寺院僧兵。

在史料《江南经略》一书中,记载了明朝僧兵助战明军期间,发生的一件趣事。当时倭寇兵锋威胁杭州,杭州地方官征调了四十多名僧兵参战。在战前,明朝武将们由于从未见过武僧们的真本事,对他们的能力有所怀疑,于是决定找个机会考验他们一下。于是,他们在杭州涌金门外摆下''鸿门宴'',邀请武僧们赴宴,暗中埋伏8个明军武术教头。

到了宴会当日,一名法号孤舟的武僧率先来到。八名教头突然跳出,手持长棍,劈头盖脸向孤舟打来。孤舟毫无防备,一见情势危急,''以偏衫袖却棍'',挥舞宽大袍袖抵御众人。混战间''一棍为袖所裹'',被孤舟夺下,登时如虎添翼,挥动大棍展开反击,顷刻之间''八人应棍而倒''。旁边观看的官员们大为佩服,''三司击节叹赏'',武僧们用自己的真功夫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随后的抗击倭寇战斗中,武僧们披挂上阵,凭借精湛的武艺和勇猛的斗志,屡次击败敌军,成为抗击倭寇斗争中一支极为重要的武装。明朝各级官吏意识到僧兵的重要价值,纷纷开始大力招募征调僧兵,连胡宗宪这样的督抚大员都对武僧们极为看重。明朝史料记载,武僧们''一战于翁家港,再战于白沙滩,我民方知倭可为敌,而捷音渐多。其安国之神气,功岂小哉!''对他们的能力和功绩给予高度肯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