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离娄章句上

是什么意思

名句诞生
孟子曰:「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离娄章句上〉

读懂名句
孟子说:「现在有具备仁爱之心或有仁爱名声的君王,百姓却感受不到他的恩泽,也无法成为後世效法的对象,是因为没有实施先王之道的缘故呀。所以说:只有仁心是不足以治理国家,只有治术也无法推行仁政。」
名句故事

孟子以为,一个名垂千古、足以为後世传诵、效法的政治,必须结合仁心与仁术,缺一不可。他举出,离娄的眼力很好、公输子的手艺很好,但是如果没有搭配圆规、直尺,也无法画出圆形与正方形。意思是说,一个人本身具备很好的才华,必须要透过一个妥善的介面,才能够将这个才干发挥出来,达到有效益的目的。

因此,孟子强调要施行仁政者,「仁心」与「治术」皆不可偏废,这个「人」的条件相对地重要起来。又诚如荀子所说:「有治人,无治法」(《荀子‧君道》),就是批评战国时代的纵横家们忽略了贤德之人的重要性,一昧讲权势、权力的展现,这样是难以得到天下人的信服。然而,荀子得其一、也失其一,如果一个国家「无治法」,国家纲纪定会荡然无存,即使有贤德之人,都不见得会出现好的治绩。可见人与法是互相影响的。

《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可见施政者的重要性,有正确的人在位,方能够主导出正确的施政方向。当然「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掌握治国的君王也必须是一个通权达变之人,斟酌损益,不拘泥於人情、也不拘泥於法理,才能对国家机制运筹帷幄。

新说名句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为有治法而後有治人。」这句话是针对当时明朝专制体制,特别是宦官或东厂锦衣卫这样的角色,把持朝政,造成许多贤达之士无法施展抱负,宦官、外戚或特别为扩张皇权所设置的机构,都是因为国家体制不善所造成的,这会限制法治所能展现的裁量权。一旦政治失去裁量权,反倒成为以「人治」为主,容易造成国家体制的混乱。因此黄宗羲认为,要先有治法,有良好的国家运作制度,才会出现真正可以治理国家的人。

余建文先生在〈人权、民主与法治〉一文中,讨论到法家与儒家的治术。他认为法家的法制可以让君王成为全国唯一「自由的个人」,人民只是单纯的被统治者;而儒家却强烈认识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因此重视将刑法落实到人的精神层面,落实的介面就是透过道德,执行的方法是透过礼乐。余先生更说,可惜儒家无法进一步「建立人民参与的、以道德精神为本的民主立法机制」。想必这就是儒家最大的缺失与问题,目的与理想都规画好了,执行的方法与解决现困的方法却很欠缺,所以法家就後来居上了。

南华大学《网路社会学通讯期刊》有一篇蔡舒帆同学写的〈网路世界的秩序与规范〉,探讨无国界的网路世界,如何实施网路规范以避免网路犯罪、维持网路世界的秩序。蔡同学以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网民基本的网上礼仪、网路规范的遵守等资讯素养的具备,如何成为一个有荣誉心的网民」,这些都是建构网路世界规范时,都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其实像现在网路上盛行的拍卖活动,常常出现卖者诈骗的问题,还有商品品质保证或商品退货的问题,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规范,过滤这些网路展示商品必须的条件,就是网路秩序建立一个很好的课题。

参考资料: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0269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3
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
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24
光靠善心是不能管理国家政事,光靠法律不能自己主张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