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渡荆门送别》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李白《渡荆门送别》的首联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这联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点题远游,为下面的诗句写沿途见闻和观感作铺垫。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首联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1
“送”字形象的写出了江水的特征,把江水拟人化。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

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724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

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第2个回答  2020-12-05
江入大荒流,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渡远荆门外,云生结海楼、天空的高远、

山随平野尽、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

这两句是总引,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从不同角度再次概括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4,来从楚国游、

月下飞天镜、

仍怜故乡水,陈述诗人离开家乡乘船渡过荆门。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这两句具有穿针引线。

3,言有尽而情无穷,万里送行舟。

这两句概述。

这两句是抒情作结。

这两句以移步换景手法1
第3个回答  2020-12-04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首联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