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如题所述

  1、完璧归赵
  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例句: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2、围魏救赵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近义词:声东击西
  反义词:围点打援
  例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3、毛遂自荐
  读音: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释: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自惭形秽
  例句:学校需要能干的志愿者,小刚毛遂自荐。
  4、负荆请罪
  读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近义词:幡然悔悟
  反义词:死不悔改
  例句:昨天言语多有冒犯,今天特来负荆请罪,请您多包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主人公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来自于三国时期的故事。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上山拜访,最终成功请到了诸葛亮。这个故事成为了诚心诚意请人出山的代名词。“三顾茅庐”强调了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重要性。秦晋之好:该成语源于春秋时期的秦晋两国之间的联姻关系。秦晋两国通过互相联姻来表示友...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1. 破釜沉舟:源自《史记·项羽本纪》,描述项羽渡过乌江时,破坏了船只和锅具,表示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不回头。2. 卧薪尝胆: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勾践卧薪尝胆,以苦痛磨砺意志,最终雪耻复国。3. 安步当车:出自《诗经·小雅·车舝》,意指从容不迫地步行,就像乘坐车辆一样。4. ...

有哪些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巨鹿之战中,项羽大败章邯,消灭了秦军主力,从而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并因此成为联军统帅,标志着灭秦之战向楚汉战争的转变。【坚壁清野】曹操准备夺取徐州时,荀彧建议他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居民和物资,以使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东西,最终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打败了吕布和刘备,占据了徐州。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以及对应的主要人物?
1、鞠躬尽瘁(诸葛亮)2、一字千金(吕不韦)3、一字之师(郑谷)4、东山再起(谢安)5、一饭千金(韩信)6、图穷匕见(荆轲)7、纸上谈兵(赵括)8、接竿而起(陈胜)9、卧薪尝胆(勾践)10、负荆请罪(廉颇)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

有历史典故的成语
以下是一些具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每个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草木皆兵:源自东晋时期,前秦苻坚率领大军对抗东晋,晋将谢玄以少胜多,秦军大败逃逸,在逃跑过程中因惊慌而将草木都误认为是追兵。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在薪堆上,每天尝一口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不...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1、声名狼藉 释义: 声名:名誉。 狼藉:杂乱不堪。 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该成语出自《史记·蒙恬列传》。 典故故事: 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例句: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2、围魏救赵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 【不欺暗室】故事的主人公: 蘧伯玉,字伯玉,谥成子。春秋时期卫国(现河南卫辉)大夫。封”先贤“,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 【不欺暗室】是什么意思?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不欺暗室】出自哪里? 《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一、指鹿为马 解释:源于秦朝末年赵高篡权的故事。赵高为了混淆是非,指着一只鹿硬说是马,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个成语通过历史故事传递了权力斗争和欺骗的信息。秦朝时期,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他胆识计谋非凡,权势熏天。为了测试群臣的反应和顺从程度,赵高牵来一只鹿...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哪些成语是有历史典故的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有历史典故的成语:三顾茅庐:历史典故:源于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三次上门拜访,最终才得以见到诸葛亮并请其出山。负荆请罪:历史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