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历史上镖局和运输队的资料或者书籍

1.最好能系统的介绍中国各个朝代他们的性质 运用的工具 人员构成
2.能介绍一两个当时知名的镖局或运输队
3.我所说的镖局、运输队 就是那些为别人运东西的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
4.水路 陆路都要
谢谢各位能提供点有关资料 只言片语也好 感谢啊

1、镖局最早的时候叫镖行,是“受人钱财,保人免灾”的古老行当,凭借过人的武功,专门为别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清人吴炽昌《客窗闲话·难女》中记载:“余舅金氏,以大海之洋行为业,自置洋船五,在东西洋贸易。每船必有标客,以御盗贼。”《清稗类钞·技勇类·洪峻与三等羯斗》亦称:“时有巨商贸贩外国,苦海盗,聘洪护镖。”镖局承担的工作很广泛,不仅承接、保送一般私家财物,还看家护院、保护商号、票号、银行等,据说当年北洋政府大臣李鸿章的家宅,就是由中国十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派人保护的。

《镖局春秋》的作者古彧先生为镖局五百年历史总结出一套“官府要有硬后台,绿林要有硬关系,自身要有硬功夫”的成功学。在中国历史上生存了五百年之久的镖局,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禁忌呢?

  镖局的规矩很多,比如水路三规:“昼寝夜醒”、“人不离船”、“避讳妇人,陆路三不住:“不住新开设的店”“不住易主之店”“不住娼店”等,还有些让人一时琢磨不透的规矩。

  镖不喊沧

  镖局走镖有三种方式,一是威武镖,二是仁义镖,三是偷镖。威武镖是在行李上长插一杆大纛旗,旗上写明镖师的名字。旗子都是活动的,上面安了轱辘。走镖时将镖旗拉至顶上,叫做拉贯顶旗,锣声打起长槌:“哐!哐!”镖手们或亮起噪门喊号子,或者喊出本镖局江湖名号,这叫亮镖威。走仁义镖,那就下半旗,打十三太保长槌锣、五星锣或七星锣。如果某个关卡厉害,不让队伍经过,又斗不赢他,那就只有悄悄不做声,马摘铃,车轱辘打油,旗子收起,偷偷摸摸过去,这便是偷镖。

  走南闯北的镖车,到了沧州时,都会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否则,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清末,“镖不喊沧州”,已为南北镖行同遵之常规。

  为什么独在沧州不可喊镖呢?《武术汇宗》言:“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沧州、泊头、?#124;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当时河北沧州为武术之乡,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界的尊重,所以一进入沧州地面都不能再喊镖。若在沧州喊镖,则有逞强之嫌。

  三会一不走镖是件非常辛苦事,日夜兼程不说,还得风餐露宿,面临各种各种的险境。因此,镖师们在带徒弟时,会教给徒弟“三会一不”的技能,慢慢地便成了规矩。

  一要会搭炉灶。因为走镖多会在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为了不至于饿肚子,就不得不自立更生,搭炉灶做饭菜,才可饱腹。

  二要会修鞋。鞋在镖师的旅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行走,没一双合脚的鞋,将会是件很痛苦的事。虽然可备鞋或沿途买鞋,但新鞋不一定合脚。因此镖师们都得会修鞋,以不影响行走。

  三要是会理发。走镖有时一走就是数月,而且极有可能是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风尘仆仆,一副狼狈相,偶过城镇村屯,又免不了要去拜访地方势力,中国像来注重礼仪,拜访他人一般都会把自己修整干净和体面再去,这时镖师就得学会理发了,打扮自己了,这样一来,不仅自己不跌份,而且还可以显示镖局的实力。

  除了“三会”,就是“一不”了。这“一不”就是不洗脸。在走镖的过程中,“洗脸”和“到家”是同义语,用镖师们的行话说“该洗脸了”,也就是该到家了。

  究其原因,不洗脸其实是为了保护皮肤,有过极限探险运动经验的人士就明白,在户外,冬季寒风凛冽,春秋风沙扑面,夏季骄阳似火,用土碱洗完脸之后,凌厉的风一吹,脸反倒很容易受到伤害,会如同被刀子割了一般,生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和行规,保镖行业的江湖文化色彩,决定了他的行规的特殊性。

  镖局原来是标行

  在中国古代,驿站是唯一系统的邮发运输机构。可驿站是专门为朝廷押送一些来往信件物品的。而对于民间的一些商业往来便没有一个安全保障机构。所以到了明末清初因为需要就逐渐出现了镖局。镖局又称镖行,是受人钱财,凭藉武功,专门为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  

  以前镖局的镖是“标”,如明代的《金瓶梅》第五十五回,说西门庆“家里开着两个绫缎铺,如今又要开个标行。”足见明代的镖行,称“标行”。到了清朝末年,随着票号的出现,才改为“金”字旁。“镖”前面的金字代表前边的十八般兵器,后面的票代表票号的银两,所谓的镖就是用武力来保钱的安全,而镖局就是这么一个专门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保安公司。

  做镖局生意要有三硬:一是在官府有硬靠山;二是在绿林有硬关系;三是在自身有硬功夫,三者缺一不可。镖局的组织包括镖局主人、总镖头、从事保镖工作的镖头和镖师、大掌柜、管理杂务的伙计和杂役。

  古代的保安公司——镖局

  镖局主人讲的是人面广、关系好;有钱有势,打出旗号黑门槛的(黑道人物或是绿林好汉)不敢招惹,万一出了事摆得平官府,镖被劫了赔得起银两。大掌柜讲的是眼明心细算盘精;看货不走眼,估价不离谱,上下里外该打点的绝少不了,该开销的绝不浪费。至于总镖头,通常是赫赫有名的江湖人物,不是本身艺业惊人,就是退休名捕之流。

  镖局的买卖叫做“出镖”或“走镖”。按脚程远近、货物所值取不同的“镖利”,商定后签订“镖单”,在镖单注明起运地点、商号、货物名称、数量、镖利多寡等,双方各盖图书(即印章,其章非状)。护送到指定地点、商号后取得镖利。走镖通常有总镖头或是经验老道独当一面的镖头“押镖”,带着几个有功夫底子的镖师,和一群手脚利落的伙计;银货锁在“镖车”里,车子上插着“镖旗”,伙计嘴里吆喝着“镖号”,拿着接收镖物的清单,再带上官府开的通行证——遇到关口的时候,拿出通行证给官兵看一下。为了避免纠缠,镖师有时便顺手塞给他们一些银两。

  途中遇到状况,譬如发现路中间摆着荆棘条子,就知道前面有事了。这叫“恶虎拦路”,这些荆棘条子不能自己挑开,必须好准备和劫路人见面。镖头会下令“轮子盘头”,意思是叫所有的镖车围成一个圈,准备御敌。但是,不到最后关头通常是不会硬碰硬的“破盘”,就是撕破脸,就这么动手打起来。闯江湖混口饭吃,只有一半是仗着武艺,另一半则是靠嘴皮里满口的江湖黑话。镖局的人押着镖车,喊着镖号,不断告诉人家:“合吾!”(大家都是江湖同道)

  随着清朝社会生活日益复杂,镖局承担的工作也越来越广泛,不但将一般私家财物承接保送,地方官上缴的饷银亦靠镖局运送。由于镖局同各地都有联系或设有分号,一些汇款业务也由镖局承当。后来,看家护院、保护银行等也来找镖局解决。

  镖局开始只是送信之类的,称为信镖。到了清朝中叶,随着金融业的兴起(票号的产生),镖局的主要业务就是为票号押送银镖,这就形成了镖局走镖的两大镖系:银镖和票镖。到了清朝末期,随着票号的逐渐衰败,镖局的主要业务对象就转化为保护一些有钱的客人的人身安全以及押送一些衣、物、手饰,这就形成了人身镖、粮镖、物镖。综合上面三种,这也就是镖局走的六大镖系:即信镖、票镖、银镖、人身镖、粮镖、物镖。

  保镖六戒

  在保镖中也有一些规定和戒律,为“保镖六戒”就是其中的重要之点:

  戒住新开店房,新开设的店因摸不透人心,保镖之人便不去随意冒险。

  戒住易主之店,换了老板的店,人心叵测会有贼店,保镖之人也不住。

  戒住娼妇之店,有些店娼妇纠缠会中计丢镖,保镖之人也不去冒险。

  戒武器离身,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住店体息,武器都必须带在身上以防万一。

  戒镖物离人,无论是旱路上的镖车还是水路上的镖船或是保护的官员,商人都不得随意离开。

  戒忽视疑点,当镖师的必须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警觉能力,一旦以现可疑之点,就要密切注视,准备投入战斗之中。

2、广盛镖局

河南社旗清代一条街上的中国十大镖局之首的赊店广盛镖局,组建于1802年,镖头为山西祁县人称“神拳”的戴二闾。当时居北京的有“源顺镖局”、“会友镖局”;江苏苏州有“玉永镖局”、“昌隆镖局”,山西平遥“同兴公镖局”,河北“万通镖局”、“成兴镖局”、“三合镖局”,顺天府“兴隆镖局”。赊店“广盛镖局”是其中成立年代较早的几大镖局之一,而且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大镖局,堪称为“华中第一镖局”。

一代宗师戴二闾   在著名的社旗山陕会馆南的“明清一条街”,有一座高大门楼上挂着金字牌匾:“广盛镖局”。这镖局坐西面东,五间门头,气势不凡。向里张望,只见院子正中一面大红镖旗迎风飘扬,上书一个大大的“戴”字。镖旗上的那个“戴”字,是镖局主人的姓氏。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中,有位美髯老英雄,武功高强,号称“神拳”,名叫戴二闾,此人就是赊店广盛镖局的开创者。   赊店在明清时期就有“金赊店”的美誉,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人看中此地水运之利,在这里开店经营。清朝康熙年间,天下安定,商业逐渐繁荣,在此地聚集的商人越来越多。   正是由于赊店的繁荣和重要的交通地位,汇集了众多晋商的同时,也滋生了到处横行的盗匪,才使得“华中第一镖局”有了生存的沃土。   清乾隆末期,政治日渐腐败,清朝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社会治安随之恶化,长途商旅更成险途。一方面自由商旅十分繁荣,另一方面强盗贼匪日渐滋生,于是大量的镖局应运而生。   赊旗店大批的山西商人感受到了空前的危机。这些走南闯北的大商巨贾,急需获得可靠的武力保护。他们在山西老家物色到了一位创办镖局的合适人选——山西祁县人戴二闾。戴二闾的家族在山西武林素有威名,当地有句顺口溜:“王家枪,戴家拳,左家弹腿走天涯。”戴二闾从小随父习拳,他天分过人,勤奋刻苦,练就一身的功夫,因此被在赊旗店经商的同乡看中。   戴二闾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来到赊店,创立了广盛镖局,镖局内的镖师有其兄戴大闾、任志等。   据文献记载,镖局为一进三的大院落,分设会客厅、签押房、仓房、镖头居室、镖师居室、练武场等。   开张之初,戴二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亮镖”。按照开镖局的规矩,先要打点当地的头面人物,下帖请官场、商场有头有脸的人物来捧场,这个叫“亮镖”。对于戴二闾而言,“亮镖”不是难事儿,当初赊旗店生意场上的大佬,一多半是他的老乡,而他手底下的功夫,是多年苦练得来,这自然不成问题。但镖局能否出人头地,在江湖上扬名立万,却面临诸多考验。   武林佳话——   真功夫镖行天下   广盛镖局的根儿扎在赊旗店,活动的舞台却遍及半个中国。那时赊旗店的商人做的都是大生意,需要押运的银两(或货物价值),动辄数万、数十万。   戴二闾亲自押送那些分量过重的镖,威风凛凛地骑着高头大马行进在队伍的最前列,背后是绣着广盛镖局字号的镖旗、骡子队和封闭得严严实实的镖箱。趟子手每到一山一林都要高喊“合吾”,以便让绿林中人听到。   对于镖局来说,生意越大,风险越大。带着大宗银两大批货物,千里迢迢行走江湖,有着无数的凶险。按照当时的说法,做镖局生意要有“三硬”:一是官府有硬靠山,二是绿林有硬关系,三是自身有硬功夫。戴二闾在官场和绿林的关系,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但他的一身硬功夫,却在一次次押镖历程上留下赫赫声名。   走南闯北的镖车,到了沧州时,都会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因为当时河北沧州为武术之乡,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术界的尊重,所以一进入沧州地面都不能再喊镖。若在沧州喊镖,则有逞强之嫌。   戴二闾声威大震却恰恰是因为无意间破坏了这个武林之约。有一次戴二闾亲自押镖路过沧州,一个新伙计不懂江湖规矩,贸然喊镖,结果导致沧州武术界著名武术家尹玉文等三人出面问罪。戴二闾再三致歉,但三位武师不依不饶,一定要“讨教讨教”,只好动手过招。两位武师败阵后,尹玉文上前交手,戴二闾占得先机却并不进攻,待尹玉文挥拳打来,他轻飘飘躲过,一招“美人挂画”贴上高墙。尹玉文看到他露出的这手功夫,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只好惭然退下。   自此“戴家拳”声名鹊起,广盛镖局更是誉满天下,总镖头戴二闾也被称为当时一流的武学大师。 

同兴公镖局综述

同兴公镖局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 10 5号 ,时为平遥名扬京城、威震全国的王正清武林大师创立,展馆为明代建筑,其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清代咸丰直至民国初年同兴公镖局创办、发展、及歇业的全过程,讲述了武林镖局方面的知识。

同兴公镖局是由平遥南良庄人王正清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创建。王正清时为名扬京城、威震全国的武林大师,其子王树茂尽得其真传且有青出于蓝之势,因而同兴公镖局创立之始就成为当时全国著名镖局之一。

3、中国镖局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61号,是明末清初镖局的旧址,主要介绍中国镖局发展史,以及在明清时期,中国有名的十大镖局、十大镖师和走镖过程中的轶事趣闻,尤其为研究形意拳、长拳、弹腿、长枪、套路等武术门派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有一定的研究参观价值。

4、镖路经历

保镖之人拿着接收镖物的清单,再带上官府开的通行证, 就可以上路走镖了。

�遇到关口的时候 ,拿出通行证给他看一下,为了避免纠缠 ,镖师有时便顺手塞给他们一些银两 ,就可以顺利通过了 。自古以来都这样“钱可通路”。看到很远的山上有土匪的时候,就要喊镖,“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这个“合吾”即合五的谐音是镖行的人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镖局的张黑五而确立的,知道是同路的人了,山上的土匪就不一定会下山劫你的镖了。

�如果喊镖号不行的话, 就需春点对话,春点是武林中的行话, 只有镖局内部的人知道,外部人根本听不懂的, 打个比方 ,他们叫抽烟是炒坑、叫火柴是亮子、叫上衣是叶子……

�如果春点不行的话, 就得兵刀相见 ,以死相拼,镖师也是不容易的,在每走一趟之前就已经打点好了家里的一切,已做好一旦不回家的准备,说明这个行业的危险。

��一趟镖安全的送到一个地方之后就可以拿到应得的报酬,返回自己镖局之内了,生活也就有了着落,英名也会在世上留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