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 为什么读(yì jī)?!

请教,为什么读 艺伎!?》

这是一种异读法,古今字由于其分工不同,读音亦不尽相同。许多人名、地名、物名保留了古代的读音,与今音异读。如“食”、“其”等,在用于人名时,“食   ”读yì,“其”读jī。

郦食[yì]其[jī](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03年),陈留县高阳乡人,秦末楚汉时人,刘邦手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说客。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陈胜、项梁起义,郦食其隐匿不出,静观时局发展。刘邦兵临陈留,访求当地豪杰,郦食其乃跟随刘邦,用计攻克陈留,得到大批军粮。

刘邦封食其为广野君,出使各国诸侯;以其弟郦商为将,进攻秦朝。秋,兵临武关,郦食其劝秦将归降,不战而下武关,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郦食其以其三寸之舌游说列国,为刘邦的“统一战线”做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楚汉战争后期,游说了齐国归顺,刘邦平定英布后,分封时很挂念郦食其,想封其子郦疥为侯,虽然郦疥多次领兵打仗,但军功未至于封侯,最后刘邦仍破例封郦疥为高粱侯。

扩展资料

异读法的作用:

异读法是五十年代兴起的用以取代“系铃”和“解铃”两格(简称“铃格”)的谜法。它包括本字的声调变异、声母或韵母的一方变换和声韵母各异三个基本内容。谜中的字,经过异读,都会引起字义的变化。

用改变一个字词的读音来表示不同的意义或者不同的词性。这实际上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语言中的某一个字词,当其产生了新的意义或新的语法作用时,为了在读音上有所区别,并使之表达得更加明确,就把这个字词读为另一种读音,以表示差异。

古汉语中的某些字词要异读,原因是很多的。其中,由于通用假借、古今字、外来语以及古书注解相沿所致则是一个重要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8

这是一种异读法,古今字由于其分工不同,读音亦不尽相同。许多人名、地名、物名保留了古代的读音,与今音异读。如“食”、“其”等,在用于人名时,“食   ”读yì,“其”读jī。

郦食[yì]其[jī](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03年),陈留县高阳乡人,秦末楚汉时人,刘邦手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说客。

少年家境贫寒,好读书,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尽管如此,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

扩展资料:

异读法的成因:

1、通假字的本义和假借义读音不用。在古汉语的书面语言里,常有这样的情形:本来有的字不用,却用

另一个字来代替,造成读者的不同。如“信”字,其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思,读xìn。

2、古今字由于其分工不同,读音亦不尽相同。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世要少得多,一个字往往要表示几个不同的含义,这就造成某些字“兼职”过多的现象。

譬如“说”字,就兼任“解说”、“讲”、“言论”、“劝说”、“喜悦”等义项。当其表达“解说”、“讲”、“言论”等意思时,读shuō。

3、许多人名、地名、物名保留了古代的读音,与今音异读。如“食”、“其”等,在用于人名时,“食”读yì,“其”读jī。

4、有些来自外族语言的国名、人名、姓氏名等,读音也较为特殊。如“大宛”是古西域的国名,“宛”则读作yuān。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28
郦食其 读lì yì jī
郦食其,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人),少年时就嗜好饮酒,常混迹于酒肆中,自称为高阳酒徒。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打起“伐无道,除暴秦”的旗帜,于是天下群雄起而响应。项梁、项羽起兵于会稽,刘邦发难于沛县。
当陈胜、项梁等起义军,路过高阳时,郦食其等非常轻视他们,认为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辈,不足以举大事,只有对刘邦十分敬仰,说他有雄才大略,可以和他一起共事。

一天,刘邦正在洗脚,忽报乡里有位儒生要求见。刘邦一向轻视儒生,曾经拿儒生的帽子当尿盆,以此来污辱儒生。今天忽听有儒生求见,非常愤怒,他说:“我以天下大事为重,没有时间接见读书人。”在外等候已久的郦食其瞪大眼睛,手握利剑,叱骂看门人说:“你再进去对沛公说,我是高阳酒徒,不是读书人!”看门人报告刘邦,刘邦一听是高阳酒徒,连脚都来不及擦,赶忙起身迎接,赐酒款待。郦食其见了沛公,只是拱一拱手说:“你不是想要诛暴秦吗?为何用这样傲慢的态度对待长者?你是想助秦攻诸侯呢,还是要率领诸侯破秦?”刘邦被责问得不知所措,马上谢罪说:“过去听人说过先生的容貌,今天见面才知先生的来意,不知如何破秦?”这位高阳酒徒慷慨激昂地说:“你带领的乌合之众,还不到一万,现在竟然要攻打强秦,这不过是羊入虎口罢了。陈留这个地方,是天下的要冲,交通四通八达。城中又积了很多粮食,我又认识县令,让我来劝说他投降,如不投降,你可以举兵攻打,我作内应,大事就可成功。” 刘邦觉得有理,就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
郦食其回到县城,向县令陈说利害,希望他能投降刘邦。县令因惧怕秦法的苛重,不敢贸然从事,予以拒绝。就在当天,郦食其率众杀死了县令,并将县令人头抛到城下。一面又派人报告刘邦。刘邦见大事已成,就引兵攻打县城,并大声疾呼:“交士们赶忙投降,你们的县令已被砍头了!要不然,你们也要被砍头的。”城上守军见县令已死,无意再守,遂开城投降。刘邦进城,得到了许多兵器和粮食,投降的士兵也有一万多,这样,为刘邦西提提供了物质条件,这全是高阳酒徒郦食其的功劳 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时,郦食其又建议刘邦说:“楚汉相争久持不下,这样百姓骚动,海内动荡,人心不安。希望你急速进兵,收取荥阳,有了粮食,并且占据了险要地方,天下就归属于你了。”并说自己愿意去说服兵众将广、割据一方的齐王田广。高阳酒徒的这一建议,成为刘邦夺取天下的战略思想。
郦食其到了齐地,向齐王晓以利害,齐王欣然同意。罢兵守城,天天和郦食其纵酒谈心。这时由于韩信乘机攻齐,为田广所误解,认为这是郦食其出卖了他,遂将郦食其烹杀。临死前,田广对他说:“你能阻止汉军,我就放了你。”丽食其说:“举行大事,就不要顾及细小的事,大的德行,我不会推辞,你也不必多说了。”说罢就慷慨就义。郦食其为汉朝立下了汗马攻劳,但他的名字却往往不为人所知道,但只要一提起“高阳酒徒”,就家喻户晓。
--

参考资料:百度一下

第3个回答  2019-05-09
方块字是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读的,古时候可以用梵语读,可以用英语读,可以用朝鲜语读,也可以用日语读。
食读yì,是eat的发音。
其读jī,是指箕,一种扬米去糠的生产工具。
取这个名字,是他老爹希望他能吃饱饭吧。
第4个回答  2011-03-06
这是一种异读法,古今字由于其分工不同,读音亦不尽相同。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世要少得 多,一个字往往要表示几个不同的含义,这就造成某些字“兼职”过多的现象。
许多人名、地名、物名保留了古代的读音,与今音异读。如“食”、“其”等,在用于人名时,“食 ”读yì,“其”读jī。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