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古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请解释它的含义?讲出作者的名字和出处?

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此句出自《论语·卫灵公》。

一、原句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二、解析:

1、第一个过字:有过错(动宾短语)

2、第二个过字:过错 (名词)

3、是谓:这才是

4、整句: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三、评析

“从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这是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扩展资料

《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_卫灵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是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出自《论语·卫灵公》:“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反义词有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可作谓语、状语,如: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类若能改正贪得无厌的错误,就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第2个回答  2007-03-31
孔子说的话,出自《论语·卫灵公》。

第一个过字:有过错(动宾短语)
第二个过字:过错 (名词)
是 谓:这 才是
整句: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3-31
原文: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大意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历史上确有能改过而终成大业的君主。楚庄王初登基时,日夜在宫中饮酒取乐,不理朝政。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故事启发他,并以死劝谏,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认真处理朝政,立志图强。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范了错误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第4个回答  2020-04-26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是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出自《论语·卫灵公》:“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反义词有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可作谓语、状语,如: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类若能改正贪得无厌的错误,就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