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阅读题 求答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1、根据课文写出喻体。
民族生命的进程: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
艰难的境界:

2、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3、“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崎岖险阻指什么?
4、谈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看法。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篇短文一共五段。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在这里,与第一段相呼应,第一段讲的是“历史的道路”,这里讲的是“民族生命的进程”,是一致的。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旅途征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而“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这段说明人类在历史上只有经过艰难曲折,奋斗流汗,才能深切体验到奋斗的意义,成功的乐趣。第四段,从上文泛论“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和“民族生命的进程”,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中华民族现在正逢崎岖险阻,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另一层是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在这里,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精神联系起来,点出了题目。第五段,照应第二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黄河遇见沙漠、山峡,都能一泻万里,我们民族的前进的脚步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住的。作者号召大家“拿出雄健的精神”,“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这“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总观全文,作者层层推理,得出结论,让人信服。在推理过程中,层层设喻,饱含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

概括起来说,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问题研究

1.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2.关于比喻的运用。

这篇文章通篇使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了起来。本文的比喻处处可见,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读者看到,作者在说理,在鼓动民众;又在抒情,抒发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比喻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具有多重的含义,如“道路”“境界”“旅途”“征人”“崎岖险阻”等,既有本义,也有比喻义、引申义,意味隽永,值得反复品味。

3.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第二段语意的重点是逼狭险峻的境界,第三段语意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美趣。

练习说明

一、朗读全文,回答问题。

1.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设题意图,让学生把握文意,同时,培养学生的阐释能力。

参考答案:

1.“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课文中提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二、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三、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试分组或在全班讨论。

设题意图,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建议

一、本文适于朗读。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二、注意把握本文的比喻,不必死扣本体、喻体之类概念。应对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有所理解和领悟。

三、最好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以及作者情况的资料。没有条件的,由教师介绍,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有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嗣后,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有重大贡献。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二、一篇振奋民族精神的雄文(李正西)

“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有李大钊这样的“至情之人”,才作得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至情之文”。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浑厚古朴,刚健扎实,正是他“诚实、谦和”,“有些儒雅”,“有些朴质,有些凡俗”(鲁迅《〈守常全集〉题记》)的精神气质的表现。他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正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不懈努力的洪迈精神的反映。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临阵脱逃,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彷徨苦闷,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这是摆在每一个革命者、每一个有爱国心的正直的人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必须作出抉择,必须作出明确的回答。

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怯懦的人,脆弱的人和奴颜婢膝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或化敌为友,为虎作伥,或畏惧斗争,遁迹而去。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则在黑暗中徘徊,苦于看不到光明,精神不振。

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极大的振奋。

文章开篇就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气势磅礴、态度鲜明地提出了论点。为了反复说明“拿出雄健的精神”,冲破险阻这个论点,文章引譬连类,用长江大河的流动,说明历史发展有坦平,有曲折,形象而又极富说服力。用旅途生活经验来说明冲破崎岖险路会产生“奇趣横生”的享受,生动贴切而又极富感染力。这就给文章造成了一种壮志凌云的气势。

文章顺势而下,说明中华民族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所逢的“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但完全不必悲观。适逢其会,是弄潮儿大显身手的千载不遇的好时机。具有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斗争的雄健精神的革命者,就会满怀豪情,在奇绝壮绝的斗争中获得“壮美的趣味”。这是何等阔大的胸襟怀抱。作者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是的,目光短浅,趣味低级,畏惧斗争的人们,在“奇绝壮绝”的崎岖险阻面前,只会垂头丧气,移不动脚步。惟有像有雄健的精神的李大钊这样的革命者,才会有这样鞭时代罡风的英雄气概,才会有这样惊风雨、泣鬼神的博大磊落的革命胸襟,也才有可能体会出其中“壮美的趣味”。这一句,字字千钧,既是对奋勇前进的革命者深情的颂赞和鼓励,也是对畏难者、怯弱者、歧路徘徊者的儆戒和鞭策。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这雄健的精神应该像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应该有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阻遏不住,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是的,李大钊这一预言早已成了现实。然而,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那么,我们就以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的号召相号召吧,让我们“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艰苦奋斗中,体味振兴中华这“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6
1.站在民族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民族振兴
2坦荡平原比喻中国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崎岖险阻比喻中国民族历史遇到的艰难国运。
3两个词语表达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感情。
4、雄健的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5.艰难险阻表示中华民族前进路途上的各种困难。奇绝壮绝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乐趣,懂得了斗争的意义奇妙无穷。

一、朗读全文,回答问题。

1.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设题意图,让学生把握文意,同时,培养学生的阐释能力。

参考答案:

1.“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课文中提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二、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2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成都石室联合中学 蒋菡

1.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教案选登(成都石室联合中学 蒋菡;指导教师 江东)

[学生分析]

这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然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且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审美意趣非同寻常,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所限,不大容易深透理解和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隽永意味。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引导。

[教学建议]

教学理念

1.本文的一大特点是气势磅礴,适于朗读。宜注意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注意把握本文的比喻,宜对文中比喻所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有所理解和领悟,而不必死扣本体、喻体之类概念。

3.最好让学生先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以及作者情况的资料。

学习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共产主义思想吗?

那么大家知道是谁最早将共产主义理论引进到我们中国来的呢?——李大钊。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有谁知道一些关于李大钊的情况吗?

教师补充:李大钊所生活的年代,军阀混战、列强入侵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社会黑暗到了极点。中华民族千疮百孔,步履维艰难。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垂头丧气,悲观失望,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站出来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以极大鼓舞。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在1923年写的一篇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二)初读积累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逼狭(xiá) 崎岖(qíqū) 阻抑(yì)

2.解释下列生词

(1)逼狭:狭窄。 (2)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3)阻抑:阻挡、抑制。 (4)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5)亦复如是:也是这样。

(三)再读探究

1.题目与内容:结合课文内容解读“艰难”“雄健”,说说两个词分别蕴涵哪两层含义。

艰难:①自然:逼狭,崎岖,险阻。

②国运:处境艰难。雄健:①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②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2.语言与写法

(1)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比喻说理。长江黄河过沙漠、山峡→国民在艰难境界情况里的精神等等。

本文用了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再找出文中还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①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

②用旅行来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③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

④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⑤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向前发展。

⑥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⑦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这些比喻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2)语言品读

a.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b.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3.整体与局部

(1)再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

不能调换,它们有因果关系:艰难的国运造就一大批真正的骑士、革命者,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唯有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2)什么是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①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②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3)怎样理解课文“奇趣横生”、“冒险的美趣”、“一种壮美的趣味”、“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中的“趣味”?

这种种趣味,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一种值得回味的经历。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快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4)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中华民族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所逢的“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但完全不必悲观。适逢其会,是弄潮儿大显身手的千载不遇的好时机。具有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斗争的雄健精神的革命者,为了建造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就会满怀豪情,在奇绝壮绝的斗争中获得“壮美的趣味”。

(四)品味朗读

四组读一至四节,全班齐读第五节,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六)归纳小结

本文作者以长江大河奔流向前比喻中华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历史征途,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①自然:逼狭,崎岖,险阻。

②国运:处境艰难。

雄健:①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②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雄健的精神:①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②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3.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4.专家点评

这篇设计遵循了教参中教学建议的三个原则:注意把握本文的比喻,对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有所理解和领悟;教师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以及作者情况的资料,再由教师补充介绍,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天津市教研室 伊道恩)
第3个回答  2011-03-21
sorry I,m don,t know ,一、朗读全文,回答问题。

1.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设题意图,让学生把握文意,同时,培养学生的阐释能力。

参考答案:

1.“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课文中提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二、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回答者: 199947199947 | 三级 | 2011-3-16 22:06

第4个回答  2011-03-17
1.“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课文中提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二、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