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早朝一般开始于几点,结束于几点 似乎皇帝对于都很厌倦,为什么却没有人能改革?

如题所述

辰时上朝,巳时结束。皇帝还好,但是大臣就要半夜起床,大概卯时就要起床了。因为不能改革,好像是因为有个传统文化和律法的约束,遵循传统和自然道学所以不能改革。纯手打请LZ选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06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明朝最勤奋的皇帝应该是亡国君崇祯皇帝了,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崇祯雄心壮志,立志做个中兴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周折到凌晨1,2点是很常见的,每日早朝必到.比明朝开国皇帝老朱还要勤奋,可是崇祯志大才疏,虽然勤奋但是还是逃不了亡国的命运.
第2个回答  2011-03-06
凌晨5点左右,“朝臣待漏五更寒”嘛!
第3个回答  2011-03-06
百官上朝,唐诗中也有说以"鼓声"为号令的。李贺《官街鼓》诗中说:"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王琦注:"《唐书》:“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其制盖始于马周。旧制:京城内金吾昏晓传呼,以戒行者。周上书令金吾每街隅悬鼓,夜击以止行李,以备窃盗,时人呼曰鼓,公私便焉。”可见置于街坊的鼓,当日暮、凌晨时敲响,主要用于警戒以防盗贼,也兼有报时的作用,以启坊门。原与百官上朝无关,但百官可以据鼓声判断时辰,所以唐诗中 写到早朝的诗,多写钟声,也有钟鼓一齐写到的。
"官街鼓"凌晨 "五更二点"敲起,相当于今日的早上五时左右。古代天子讲究 "勤政",所谓 "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上朝的百官们当然更要早起,因为他们散居于长安各街坊,距上朝的宫殿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路程。《明皇杂录》:"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是晓色朦胧中百官上朝的真实写照。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明朝最勤奋的皇帝应该是亡国君崇祯皇帝了,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崇祯雄心壮志,立志做个中兴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周折到凌晨1,2点是很常见的,每日早朝必到.比明朝开国皇帝老朱还要勤奋,可是崇祯志大才疏,虽然勤奋但是还是逃不了亡国的命运.

皇上开会时间是按事情的多少而定的,不是事先规定的,有时也会开到很晚,而在御书房或者在皇上的寝宫处理的事往往是突发状况,不得不去做的。

为了体现皇帝的勤于政事,这个是没人敢随便改革的,不过明朝有几个皇帝就干脆不早朝
第4个回答  2011-03-06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明朝最勤奋的皇帝应该是亡国君崇祯皇帝了,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崇祯雄心壮志,立志做个中兴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奏折到凌晨1,2点是很常见的,每日早朝必到.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要勤政。
这是皇帝每天都必须要做的工作,无论你怎么不愿意都得完成,当然了除非那个皇帝特别不负责任,像万历皇帝朱翊君就曾经罢朝二十多年也没人敢管,但是朝政混乱,到了他孙子手里就把祖宗的江山给交代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