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首诗。后一句诗中蕴含着什么哲理?

宋代诗人:叶绍翁

“一枝红杏出墙来”蕴含的哲理是: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意思是: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原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扩展资料

名家评论

现代作家钱钟书《宋诗选注》第295-296页:这是古今传诵的诗,其实脱胎于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八《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第三句写得比陆游的新警。(意思是茂密的杨柳遮不断春天的景色,一枝盛开的红杏伸出墙头之外。)

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有另一位“江湖派”诗人张良臣的《雪窗小集》,里面的《偶题》说:“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第三句有闲字填衬,也不及叶绍翁的来得具体。(意思是尽管主人紧锁大门,但大好的春光是锁不住的。在那粉红的围墙上,杏花的枝梢已经斜斜地展露出来了。)

这种景色,唐人也曾描写,例如吴融《途见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意思是 一枝淡红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正伤春惆怅。)又如吴融《杏花》:“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意思是独自在河边亭亭玉立,借水面做镜子照看自己美丽的身影;那最多情的几枝,脉脉含情地伸出了墙头。)

但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搀杂排列,或则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写得这样醒豁。

现代吴熊和《唐宋诗词探胜》第377页:叶绍翁写园的一角,比陆游取景小而含意深。在“出墙来”的前面加上了“关不住”这个“关”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跃,使与“关”字相应的“出”字更有精神。

“一枝红杏”与“满园春色”相对,又显出春光的洋溢,两句中含义有几层,诗意蕴藉。后来就产生了“关不住的春光”的说法,这两句诗也常用来形容生活中的这类境况了。

诗词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这首诗的写作特色: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

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

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园不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6
本文由作者世心方好说文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据说,“一枝红杏出墙来”被称为史上最万能的七言下联,无论上一句诗是什么,用这句来对准没错,比如“仰天大笑出门去,一枝红杏出墙来”,“去年今日此门中,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岸猿声啼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城无处不飞花,一枝红杏出墙来”,“两个黄醇鸣翠柳,一枝红杏出墙来”……诸如此类,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看得我掩嘴笑个不停。虽然是恶搞,但确实有那么点意思。叶绍翁若是知道他的诗被后人拿来这么用,肯定会哭笑不得吧。
整首诗中,深得我心的并非“一枝红杏出墙来”,而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因为这句话的意境实在太美了:担心木屐踩坏园中的青苔。诗人穿着木展去朋友家,这在我们看来多多少少有些新奇,当代人很少穿木屐,而古人穿木展似乎却是很平常的事。

木展的底比普通的鞋子要硬,走过之后留下的痕迹势必会更加重。古人不少诗词有提到展齿,比如张孝祥的“漫郎宅里,中兴碑下,应留屐齿”,但最有名的还是叶绍翁这一句。“应怜展齿印苍苔”,让我想到了公园里的提示牌:小草青青,足下留情。每次见到青苔,总忍不住想起《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去林黛玉的潇湘馆参观的那一段:贾母少歇一回,自然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去走土地。
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他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蹈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

林黛玉的潇湘馆不像薛宝钗的葡芜苑那样,栽满奇花异草,她的园中除了竹子便是青苔,这样的布置,一看就能猜到主人的性情。
曾记西湖水畔,古木参天,遍地苍苔,就连树干上也尽是苔痕。逢下雨天,那雨水看上去也像绿色的,苍翠欲滴,大抵说的就是如此吧。青苔总能让我联想到性情清高、喜好风雅的文人,刘禹锡《陋室铭》有云,“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晏几道有一首和青苔有关的词《御街行》,也是我极喜欢的: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晚春盘马踏青苔,也只有闲情若此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美。
叶绍翁的这位友人,应该也是位风雅之人吧。看得出他对自己的园子很有感情,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青苔。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情,叶绍翁才会有“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猜测。不过即使友人不开门也没关系,他那满院子的春色,是门墙所掩不住的呀,老远就能嗅到他园子里苍苔的清新味儿,还有墙头开得正是灿烂的红色杏花,恰好点亮了眼前的风景。
红杏之美,可以是“日边红杏倚云栽”的华丽美,可以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活力美,到了叶绍翁笔下,哪怕只是孤零零的一枝红杏,也有她独特的味道。满枝的红杏,有时候反而失去了个性,所谓绿叶衬红花,绿叶越多,红杏越少,才能把红杏衬得更加动人。所以,春日的杏花,未必一定要花团锦簇,若是想张扬生命,展示春色,一支便足以。

只是我不明白,“一枝红杏出墙来”本是用来形容盎然的春色,为何后来竟有了妻子有外遇的意思?一如《诗经·周南·桃天》中,桃之天天本意是指桃花开得茂盛美丽,后来却引申成了“逃之天天”,意味逃得无影无踪。只能说,中华语言实在是博大精深。看无边春色,唯红杏当先。
参考资料:古诗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是作者世心方好说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第2个回答  2011-03-02
抓住“春色满园”中的“满”字,激发学生想象春色之美,并从描述春色满园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可设问:“诗人是根据什么想象‘春色满园’的?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具体描述园内的美丽景色吗?”然后再问:“诗人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想到满园春色,感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第三、四句中“关”和“出”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思考下面问题:是谁关住春色,用什么“关”住春色?红杏怎样“出”墙,为什么能“出”墙?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这些设问由浅至深,由现象到实质,富有思考、想象价值。学生经过思考就能比较顺利地领会诗句的深刻含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是不能禁锢的,它们总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05
一枝红杏出墙来”蕴含的哲理是: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意思是: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第4个回答  2011-03-04
受到哲理的启示是:“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的、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