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好中国税制和经济法

有什么办法能学好中国税制和经济法这两门课,各位大侠请指教一下!有什么窍门没有?谢谢!急!急!急!急!急!急!

  怎么学好中国税制

  “中国税制”这门课程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它不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单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感性认识很重要

  所谓实践性强,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我国,任何一种经营方式都必须纳

  税,无论盈利与否。“中国税制”的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与实践的联系。许多自考生,边学边实践或者边学边干,效果特别好,其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没有条件的考生就需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诸如个体经营者、小商店、个人收入、银行存款、彩票中奖、出租房产等,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程序又如何?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加深对这门学科的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是学好这门课的很重要的一步。

  曾经与一位考生聊天,问如果上街到商店去购物,交易完成后,谁负责纳税。该考生说,商店纳税。又问税收是由谁负担的,答曰商店。他认为缴税的人自然就是负担税收的人。我告诉他,缴税的是商店,出钱的是消费者。那位考生感到很惊奇,他不明白纳税人与负税人是有区别的。这样的考生不是少数。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此类问题,缺乏最基本的感性认识,这个心结不打开是很难学好“中国税制”的。

  上升理性需磨炼

  所谓操作性强,就是要求亲自动脑动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当然,实践知识可以在工作、生活中获取,也可以在税制基本习题解答中获取。操作的环节不可缺少,多做做,多想想,自然就熟练了,所谓“水到渠成”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说,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磨练,加强课外实践,从书本到书本是什么都学不好的。

  考生必须认真地自学完“中国税制”全部的课程。也就是说,老师在课堂上集中讲授的基本内容必须听懂。暂时不能理解的,下课要请教老师答疑,学习就是设法解惑。自学考试是以利用业余时间为主,以自学为主。课后要挤占一定的时间,理解和消化所学章节的基本要点。不能无的放矢,不能死背教材。学习的效果取决于有质量的课外思考和一定数量的操作练习。这样才会有效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运用税法的能力,去熟练解答试题,从而在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怎么学好经济法

  一.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对比、归纳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绝大部分是在职工作的成年人,学习时间有限,而且成年人的强记能力较青少年时期明显减弱,这是大部分考生都会遇到的困难。但是成年人与青少年相比在学习方面的优势也是很显著的,那就是理解能力有很大增强。因此,成年人在学习时可以针对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有关内容的比较分析、归纳、整理,得出规律,增强理解,减少记忆量,切忌死记硬背。很多内容,只要你真的理解了,实际上也就不用再记了,它自然就成为了你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是活的知识,无论在考试中出现什么题型考到这个知识点,你都能正确处理。如果死记硬背,由于你并不理解它,很可能换一个角度或换一种表述方法出题,与教材上的说法不一样,你就不会处理了。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做对比、归纳分析工作:

  1、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关于增值税中视同销售的八种情况(教材第299页),如果你死记硬背,不仅很难记住,而且很容易混淆,尤其是其中的后五种情况。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你会发现后五种情况可分为两类,其中第⑷、第⑺项仅涉及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不涉及购进的货物,而第⑸、⑹、⑻项则不仅涉及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还涉及购进的货物,而进一步分析后你会发现,第⑸、⑹、⑻项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货物都流出了企业转给了其他人,因此你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只要货物流出企业,不论该货物是自产、委托加工的,还是购买的,都要视同销售。回过头来我们再分析第⑷、⑺项,这两种情况为什么不包括购买的货物呢?我们看一看教材第305页关于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的项目,发现纳税人用于非应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均为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项目。因为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它是由最终的消费者负担的,纳税人购进货物时已向销售方支付了全部的增值税,它将这些货物用于增值税的非应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它就是最终消费者,所以它应该负担这些增值税,因此这些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就不能抵扣。由于纳税人将购进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是一种纯粹的消费,是没有增值过程的,这种消费行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因此,当然也就不视同销售了。而对于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而言,它有一个生产增值的过程,这种增值额是应该交纳增值税的,当纳税人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直接用于消费时,当然要视同销售。通过上述分析、归纳,你就理解了法律为什么这样规定,记忆起来就容易得多。不仅如此,你在做这一问题的分析时,还加深了对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项目的理解和记忆。

  2.公司法律制度中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就可以对照记忆;两类公司股东会的职权之间、董事会的职权之间可以相互对照,基本一致,不必重复记忆;在股东会与董事会职权的划分上,如果分开来记,各有十多项,很难记住,但对比之后可以发现,董事会可以自己做决定的仅有四项,其余皆由股东会决定,因此,理解、记住董事会可以决定的事项,实际上就足以解决问题;两类公司监事会的职权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只记一个就可以了;两类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的召集时间、议事规则,规定是不同的,我们就要注意并记住这些区别。三种外商投资企业之间也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3.增值税与消费税的计税依据(销售额)的确定,除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外,几乎完全一样,纳税期限的规定也完全一致,营业税则与前两者之间有微小的区别,通过比较归纳后,要记忆的内容就减少了许多;增值税与营业税中都有关于兼营行为和混合销售行为的规定,这两个地方讲的实际是同一个问题,只要理解了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关系,也不需要重复记忆。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之间也是非常值得对比分析的。

  除了前面讲到的对单项问题的归纳分析及一些章节中前后具有可比性的内容的对比分析之外,还应对具有相关性或类似性的章与章之间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分析(教材的第二、三、四章就可以构成一个企业法律制度板块,第八、九、十、十一、十二章则构成一个税收法律制度板块,这两大板块内部各章的内容就有较强的相关性或类似性)。比如在企业法律制度中对各种企业形式(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合伙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条件和程序、法律地位、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议事规则等方面,都分别有规定,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找出并注意这些方面的主要区别,你也就基本掌握了该部分内容。随着对比、归纳分析工作经历点、线、面的逐,你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就会更上层楼。

  可以通过对比归纳增强理解,减少记忆量、突出记忆重点的情况还有很多,在后续文章中,我们还会做进一步的介绍。基本原则是,对于讲述同类或近似法律制度的部分,要特别注意对比分析、归纳,对相同之处,可以合并记忆,减少记忆量;对于区别之处就要特别注意,通常这些地方就是考试的出题点、重点。

  二、花一点时间整理笔记,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时间

  勤动笔整理笔记,把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及分析、归纳的成果整理到一张或两张纸上,带在身边,随时可以打开,花上几分钟就可以把一章的内容复习一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零散时间,甚至在上班的时候,你都可以忙里偷闲,每天分几次挤出一点时间复习一遍,以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这也就相当于为自己创造出了更多的学习时间。不仅如此,你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做到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多次复习,反复记忆,其结果自然是印象深刻,记忆牢靠。

  三、注意教材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在总体上把握相关知识

  在学习时,视野要开阔一些,不要孤立地看待每一部分的内容,把知识学死,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比如说,如果你不孤立地看待流转税的三个税种,而是综合起来分析它们的征税对象、征税范围,从整体上把握流转税的结构及其几个主要税种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进一步达到融汇贯通的效果。再比如说,教材第十章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内容,如果能与第二章的内容联系起来,那么对于理解公司法中公司利润分配顺序题就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经济法》中很多内容,特别是税法部分的内容和知识,在会计实务中也重复涉及,与会计实务是相通的,是理论、规定与具体应用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站在这样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内容,那么大家在实务中接触到的、用到的知识都可以对理解经济法的内容产生帮助,经济法的内容也可为实务中碰到的问题找到依据和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