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遇难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1. 临终荐商鞅文言文原文翻译

一、原文: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

二、译文: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

2. 求《商君传》文言文的翻译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

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

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

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孝公说:“讲的好。”甘龙说:“不是这样。

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

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

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

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

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

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

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

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

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

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

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

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

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

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

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原文及注释]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①,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②,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③;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④。愚者暗于成事⑤,知者见于未萌⑥。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⑦。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⑧;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⑨,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⑩,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13);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14)。”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15)。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16)。”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注释] ①卫鞅:商鞅为卫国人,故称。

下句“恐天下议己”,是说孝公欲从商鞅之言而变法,可是又怕天下议论他,不是说商鞅“恐天下议己”。②疑:犹豫不定。

③以上二句的意思是说,超出常人的人本来要被世俗非难的。④敖:通“謷”。

嘲笑。《商君书》或作“骜”,或作“訾”。

“骜”通“訾”。“訾”,毁谤。

⑤暗:不清楚,不明白。⑥知:通“智”。

未萌:未发露、察觉。⑦虑:事先谋划、创始。

⑧法:效法。故:指成法。

⑨易民:改变民风民俗。⑩缘:依照,沿袭。

王:成王。

3. 魏鞅亡魏入秦文言文

应该是卫鞅吧,其实就是商鞅,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但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 《战国策秦策》说:‘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深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这一段的翻译就是:卫鞅从魏国逃到秦国,秦孝公任用他为丞相,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平无私.惩罚,不忌避威势强大的贵族;奖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法令实施至于太子,依法处治.师、傅犯法,处以黥,劓之刑,一周之后,路上没人拾取遗失的东西,百姓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国力大大加强,诸侯个个畏惧.但刑罚严酷,缺少仁恩,只是用强力压服人而已.孝公实行商君新法十八年后,重病卧床不起,打算传位给商君,商君辞谢不受.孝公死后,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请求告老还乡.有人游说惠王说:“大臣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近臣太亲会危及自身.现在国内连妇女、儿童都说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说是大王的法令.这样,君反为人主,而大王反变为人臣了.况且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人,希望大王想办法对付他吧.”商君害怕受诛,想返回魏国.秦人不许他出境,说:“商君的法令很严厉.”因此不能出境,他走投无路,只好返回.惠王即以车裂的极刑处死了商鞅,而秦国人并不表示同情.。

4.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翻译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那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5. 求商鞅的奇闻轶事,文言文及其译文,尽量简短,一面纸的内容

商鞅事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公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译文: 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法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做了管家。公叔痤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

正赶上公叔痤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痤回答说:“我的管家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

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痤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

公叔痤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

我站在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你,就该杀掉。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

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抓住。”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

魏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痤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6. 卫鞅亡魏入秦,

卫鞅从魏国逃到秦国,秦孝公任用他为丞相,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平无私。惩罚,不忌避威势强大的贵族;奖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法令实施至于太子,依法处治。师、傅犯法,处以黥,劓之刑,一周之后,路上没人拾取遗失的东西,百姓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国力大大加强,诸侯个个畏惧。但刑罚严酷,缺少仁恩,只是用强力压服人而已。

孝公实行商君新法十八年后,重病卧床不起,打算传位给商君,商君辞谢不受。

孝公死后,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请求告老还乡。有人游说惠王说:“大臣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近臣太亲会危及自身。现在国内连妇女、儿童都说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说是大王的法令。这样,君反为人主,而大王反变为人臣了。况且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人,希望大王想办法对付他吧。”

商君害怕受诛,想返回魏国。秦人不许他出境,说:“商君的法令很严厉。”因此不能出境,他走投无路,只好返回。惠王即以车裂的极刑处死了商鞅,而秦国人并不表示同情。

7. 《商鞅交友》文言篇及翻译

商鞅交友

傅文昌 拟题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①。商君曰:“鞅之

得见者,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也,孔

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仆不肖,故不敢受

命。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

听君之,②则恐仆贪位贪名也。故不敢闻命。”商君曰:“子不说吾

治秦与?”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虞舜有

言曰:‘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商君

曰:“始秦,戎、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数,而

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予观我治秦也,孰与五

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

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

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

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

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

注:①赵良,秦有贤名之隐士。见商君,托人介绍求见于商君。

②听君之义:接受您的厚谊。

【译文】

商鞅帮助治理秦国十年了,皇族与外戚有很多人怨恨他。隐士赵良托

人介绍,商君接见了他。商君说:“我能见到您,是由于孟兰皋的介

绍。现在,请让我与你交友,行吗?”赵良说:“我可不敢。孔子曾这

么说:‘推举贤才,受人民爱戴的人就会纷纷前来;聚集一些不肖之

徒,主张王道的人就会纷纷退去。’我是不怎么样的人,所以不能接

受您的旨意。我听过这样的说法,‘不是自己的职位而占有它,叫做

贪图职位;不是自己应享有的名望而硬要享有,叫做贪图名望。’我

要是接受了您的厚谊,恐怕就是我贪图名位了,所以不敢接受您的旨

意。”商君说:“你不为我治秦的功绩而高兴吗?”赵良说:“能从别

人那里听到意见,才叫耳聪;能自我省察(自己的不足),才叫目明;

能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才叫做意志坚强。虞舜说过这样的话,

'自我谦虚是高尚的。'您不如遵循虞舜的王道,用不着问我。” 商

鞅说:“当初秦国是戎狄一般的教化,父子不分,同室居住。现在我

改变了他们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修筑宫延外的大门(把一些教化

规定写在门上),把秦营建得如鲁卫一般的先进。您看我治理秦国,与

五 大夫相比,谁更贤能?”赵良说:“一千只羊的皮,比不上一根狐

狸的腋下毛珍贵;一百人的一片赞杨之声,比不上一位贤能之士的正

色直言有价值。武王就因为能让人正色直言,而国家昌盛。殷纣王因

为上上下下都嘿嘿地点头称是,而国家灭亡。假如您不否定武王的做

法,那么就请让我终日正色直言,您看可以吗?”商君说:“俗语说得

好,‘外表上好听的说,那是花;至理之言,那是果实;听起来不是

滋味的话,那是药;听起来心里甜丝丝的话,那是病。’您真的能终

日正色直言,那是我商鞅的药啊。我将恭恭敬敬地待您,您又为什么

非要离开我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