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杀尽蒙古人,明朝杀了多少蒙古人?

如题所述

明朝杀了多少蒙古人?

提起明朝的李如松大家就会想到他远征朝鲜,狂扫日本侵略者的事迹,用三万人击败了以丰臣秀吉为首的十五万倭寇,令东瀛小国领略到了大明王朝的神武,其实在此之前李如松面对蒙古鞑靼人的叛乱,更是体现出他对待异族入侵的铁腕手段,看到这些只知烧杀抢掠的游牧民族李如松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绝不心慈手软直接就给灭族了,不给他们第二次机会。

宁夏自明朝刚建国的时候就是其北部边疆的军事重镇,用以防御蒙古族的入侵,在嘉靖年间蒙古的一个部落首领哱拜,因与蒙古贵族发生了内斗,不得以投降明朝寻求庇护,大明朝廷本着以夷治夷的方略,封哱拜为宁夏副总兵,命哱拜率领所有部众在宁夏驻守防御,这些草原民族哪里懂得什么感恩和忠心,投降大明只不过是为了保全性命,以躲避族人的追杀,在危险解除后立刻就对大明展现出他们的本性。 万历二十年哱拜唆使儿子哱承恩、义子哱云纠集部众发动叛乱,并联合在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入侵大明,逼杀了当时的宁夏总兵张惟忠,占据了整个宁夏重镇,挥兵东进连续攻陷明朝数座城池,使得整个陕西危在旦夕。大明朝廷迅速集结兵马,封李如松为讨伐大军的总兵官,领兵前去平乱。率军到达宁夏的李如松先是命麻贵率明军一部,击败了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切断了宁夏哱拜叛军的外援,接着会同各路明军将宁夏城团团围住,随后李如松命明军掘开黄河大堤,引水灌淹宁夏城,在城墙被水冲塌之后发起总攻收复了这个边关重镇。 哱拜见大势已去率全族和剩余部众再次投降,李如松接受了他们的投降,但是哱拜这些鞑靼人毫无忠心、反复无常,留下来始终是个隐患,李如松不想给这些草原异族人第二次反叛的机会,下令斩草除根将哱拜全族尽数屠杀以绝后患。

大明朝刚刚建立,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下令屠杀蒙古人?

大明朝刚刚建立,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下令屠杀蒙古人?这就是朱元璋的高明之处,明为报复,实为树威正名。

在元末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中,涌现了很多枭雄,得手后割据火并,难成大气候。

朱元璋具有鸿鹄之志,又深谙隐晦韬略。他蛰伏于木偶小明王麾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让陈友琼、张士诚之流树大招风,引来元军镇压,双方厮杀消耗,朱元璋坐收渔人之利,灭了陈、张。

接下来,该为当皇帝造势正名了,朱元璋在南京以吴王身份发布《奉天讨元北伐檄文》,以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华夷之辨,历数蒙古人奴役 *** 的残暴罪行,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为自己是“天命”中华正统正名,十分凝聚人心;消灭蒙古人又迎合了普通 *** 的复仇心理;于是,大规模杀戮蒙古人的行动应运而生,在蒙古人南下集中居住的地区,为肃清元蒙97年统治影响,连疑是蒙古人也通通杀之。

后来,剿灭元蒙成为朱明王朝的国策之一,朱棣毕生北伐剿杀残存的北元,并在亲征中病死在蒙古草原上。直到出了志大才疏的明英宗朱祁镇,剿蒙遭到“土木堡之变”重挫,才划上休止号。

朱棣五征到底杀了几个蒙古人,丘福好像败了了10万。

明朝永乐五次北征蒙古分别是:永乐八年征鞑靼,永乐十二年征瓦剌,永乐二十年征鞑靼,永乐二十一年征鞑靼,永乐二十二年征鞑靼。这五次北征具体杀人数不清楚。前两次效果显著,中间两次虽胜但是效果不彰。最后一次没找到敌人。

第一次:明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成祖调集50万大军。五月八日,明军行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成祖将之更名为“饮马河”)流域,询得鞑靼可汗本雅失里率军向西逃往瓦剌部,丞相阿鲁台则向东逃。成祖亲率将士向西追击本雅失里,五月十三日,明军在斡难河(位于今蒙俄边境)大败本雅失里。成祖打败本雅失里后,挥师向东攻击阿鲁台,双方在今蒙俄边境之斡难河东北方向交战,明军杀敌无数,阿鲁台坠马逃遁。此时天气炎热,缺水,且粮草不济,成祖下令班师。 第二次: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月,明军从北京出发,六月初三,明军在三峡口(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击败了瓦剌部的一股游兵,杀敌数十骑;初七日,明军行至勿兰忽失温(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瓦剌军3万之众,依托山势,分三路阻抗,成祖派骑兵冲击,引诱敌兵离开山势,遂命柳升发炮轰击,自己亦亲率铁骑杀入敌阵,瓦剌军败退,成祖乘势追击,兵分几路夹击瓦剌军的所扑,杀敌数千,瓦剌军纷纷败逃。此役,瓦剌受到重创,此后多年不敢犯边,同时,明军也伤亡惨重。 第三次:永乐二十年(1422年)三月,成祖率军从北京出发,出击鞑靼。其主力部队至宣府(今河北宣化)东南的鸡鸣山时,鞑靼首领阿鲁台得知明军来袭,乘夜逃离兴和,避而不战。七月,明军到达煞胡原,俘获鞑靼的部属,得知阿鲁台已逃走,成祖下令停止追击。明军在回师途中,击败兀良哈部,九月,回师北京。 第四次: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鞑靼首领阿鲁台再次率部滋扰明朝边境,成祖闻悉后决定再次亲征。明军八月初出征,九月上旬,明军到达沙城(今河北张北以北)时,阿鲁台的部下阿失贴木儿率部投降明军,并得知阿鲁台被瓦剌打败,其部已溃散,明军暂时驻扎不前;十月,明军继续北上,在黄河以北击败鞑靼西部的军队,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部众来降明,成祖随即封也先土干为忠勇王,十一月,明军班师回京。 第五次: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至七月,明军对蒙古鞑靼部的作战。六月十七日,进至答兰纳木儿河,周围300余里不见阿鲁台部踪影,遂下令班师。七月十八日,成祖在回京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至此蒙古势力暂时削弱,明朝也已精疲力竭,无力再作大规模远征。

明朝,皇帝杀了多少蒙古人

明初期无论是朱元璋本人还是燕王朱棣,都坚持大规模的“杀 *** ”政策,但是,他们对屠杀对象的划分是非常苛刻的:1.蒙古人,这是必杀无疑的。2.黄淮流域蒙古人相对集中地区的所有人,为什么是所有人呢,因为蒙古对 *** 搞了一个长达80年的初夜权,一些 *** 狠心摔死了头胎,也有一些保留了下来,为了确保民族纯化,不得不把疑似蒙古人也杀光,于是当时的晋南、鲁中、鲁北、冀南成了无人区,后来从山西中部和胶东半岛迁来大量“纯种” *** 。3.塞北地区是无人政策,即不由分说全部杀死,象集宁这样的城市,10万人被杀的一个不留。

在北驱蒙古的过程中,屠杀不下千万,其中真正的蒙古人大约一半。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又把蒙古人斩尽杀绝,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促成了满人的崛起?毕竟蒙古帝国曾是不可一世

楼主的前提本身就有错误,朱元璋把元朝推翻了不假,但是没有也不可能把蒙古人赶尽杀绝,不然现在哪里还有蒙古人民共和国。满人的崛起是在元朝灭亡二百多年之后,不能说明是蒙古人的衰败才使得满族人崛起。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都有机会成为最强的民族,比方说冒顿单于时的匈奴,完颜阿骨打时的女真,都是从一个弱小的民族壮大起来的

朱元璋杀了多少蒙古人

历史已被掩盖,无从知晓。

蒙古人残害 *** 无数那后来朱元璋是如何报复蒙古人的?

朱元璋并没有报复蒙古人。对于境内的一般蒙古人,太祖皇帝明确表示: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1367年《谕中原檄》)这说明 ,明朝是愿意将蒙古人视为臣民的。

当然,明朝对蒙古人并不是毫无歧视的。《大明律》中规定,蒙古人必须与“中国人”通婚,不得本族内通婚。这当然是一种族群歧视性的法令。不过,这一条在明代的实际执行 情况是很值得怀疑的。对于儒化的蒙古士人,太祖表示“蒙古、色目人既居我土,即吾赤子。有才能者,一体擢用”。

蒙古士人答禄与权,是元朝的河南北道廉访司佥事,在明朝获得举荐,担任秦府纪善,负责辅导太祖的次子秦王。可见太祖虽然有一定的民族情绪,但是敢于任用肯出仕明朝的蒙古人才的。

综言之,太祖皇帝没有对蒙古人这一群体实施过什么报复政策。他对蒙古人是加以区别对待的,但政策的出发点,是把蒙古人和 *** 一样,变为顺服的明朝臣民。

扩展资料

朱元璋《谕中原檄》最后,为了缓和蒙古、色目人的反抗心理,声明只要他们知礼义,加入中国文化系统,也就承认是中国公民,和中国人民一样看待。

前一年讨张士诚的檄文,只是消极地踢开红军,空洞地骂元 *** 。到这时候,才鲜明地具体地积极的提出民族革命的口号,和保持传统文化的政纲。这是元璋幕府里儒生群的再一次胜利,也是朱元璋的再次转变。

这一宣传文告的作用,使北方儒生士大夫放心了,因为已经不再是被毁灭的对象了。北方的农民也明白了,吴军之来,是为了恢复秩序,安定生活。官吏们不害怕了,只要投降就可保全。蒙古、色目人也不像以前那样死命作战了,因为檄文说只要愿为臣民,就可得到保护。

除了蒙古皇帝和贵族,全被宣传感动了。投降的,放下武器的,以至倒过枪尖来杀 *** 的,一天天加多,北伐军因之得以顺利进军,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复已经沦陷了四百三十年的土地,平定西北,统一全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