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资料

fxnjfyjf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04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白话文的: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生于唐德宗贞元19年 ( 公元803-852 年 )。出身官宦世家,历代书香门弟,先祖杜预是晋朝著名学者,祖父杜佑是中唐的宰相和史学家,所著 [ 通典 ],与郑樵的 [ 通志 ],马端临的 [ 文献通考 ] 并称为 [ 三通 ],乃中国治史研究的经典。

杜牧生于内忧外患的晚唐,当时君主昏庸,宦官专政,士人党争,及藩镇割据。青年时,他已关心国事,二十三岁写出留存千古的文章 [ 阿房宫赋 ],给当政者引鉴秦朝的劳民伤财,骄奢淫逸所导至失败和灭亡。

文宗太和二年 ( 公元828年 ),杜牧二十五岁进士及弟,奉派江西观察使任幕僚,后迁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和宣歙观察使崔郸幕中任书记和判官等职,十数年间,奔波各地,于地方施政及治安,很有能力发挥其才,他经常探究 [ 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远近险易,古人之施政得失 ] ,作为施政及用兵之据,在淮南幕府中曾写出政论文 [ 罪言 ],于修明朝政,削平藩镇提出切中时弊的见解,后被牛僧孺当朝相时引用为施政方针。

武宗会昌二年 ( 842年 )以后,他从幕僚升任地方官,致力免除苛捐重税,改革时弊,颇有政声;几年后,朝庭用兵抗击回纥和平安泽潞藩镇叛乱,杜牧上书宰相李德裕,陈述用兵方略,得蒙采纳,并取得战事成功,以他文官出身而有军事韬略,不愧文武全才,人中龙凤,可惜杜牧处于晚唐一个岌岌可危的朝代,而他又耿介正直,不屑逢迎权贵,因此,只能作为地方官员,使其舒展局限,当他在江南作地方官,郁郁不志时,曾纵情声色于烟花之地,作内心苦闷的逃避,事后又每每懊悔不已,成为难解的矛盾。

杜牧在文学创作有多方面成就,诗,赋和散文都足以成家。他主张: “ 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 他推崇李白,杜甫,韩愈和柳宗元,并融会前人长处。在 [ 献诗启 ] 中,他说:“ 苦心为诗,未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诗是杜牧最杰出的成就,与同代另一诗人李商隐 ( 812-858 ) 齐名,并称“ 小李杜 ”。

他的古体诗题材广阔,笔力雄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宕跌见长,多用质朴口语,少用典故,简洁白描,浑然天成,传达出无穷的诗情画意,他用词之浅白,与白居易一时瑜亮。

宣宗大中六年 ( 852年 ) ,杜牧四十九岁,病中梦到自己死去,醒后,一直郁郁不欢,从此不诗不文,不久便去世了。他的侄子在其死后,刊行其作品,曰 [ 樊川集 ]。
杜牧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第2个回答  2007-03-04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白话文的: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生于唐德宗贞元19年 ( 公元803-852 年 )。出身官宦世家,历代书香门弟,先祖杜预是晋朝著名学者,祖父杜佑是中唐的宰相和史学家,所著 [ 通典 ],与郑樵的 [ 通志 ],马端临的 [ 文献通考 ] 并称为 [ 三通 ],乃中国治史研究的经典。

杜牧生于内忧外患的晚唐,当时君主昏庸,宦官专政,士人党争,及藩镇割据。青年时,他已关心国事,二十三岁写出留存千古的文章 [ 阿房宫赋 ],给当政者引鉴秦朝的劳民伤财,骄奢淫逸所导至失败和灭亡。

文宗太和二年 ( 公元828年 ),杜牧二十五岁进士及弟,奉派江西观察使任幕僚,后迁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和宣歙观察使崔郸幕中任书记和判官等职,十数年间,奔波各地,于地方施政及治安,很有能力发挥其才,他经常探究 [ 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远近险易,古人之施政得失 ] ,作为施政及用兵之据,在淮南幕府中曾写出政论文 [ 罪言 ],于修明朝政,削平藩镇提出切中时弊的见解,后被牛僧孺当朝相时引用为施政方针。

武宗会昌二年 ( 842年 )以后,他从幕僚升任地方官,致力免除苛捐重税,改革时弊,颇有政声;几年后,朝庭用兵抗击回纥和平安泽潞藩镇叛乱,杜牧上书宰相李德裕,陈述用兵方略,得蒙采纳,并取得战事成功,以他文官出身而有军事韬略,不愧文武全才,人中龙凤,可惜杜牧处于晚唐一个岌岌可危的朝代,而他又耿介正直,不屑逢迎权贵,因此,只能作为地方官员,使其舒展局限,当他在江南作地方官,郁郁不志时,曾纵情声色于烟花之地,作内心苦闷的逃避,事后又每每懊悔不已,成为难解的矛盾。

杜牧在文学创作有多方面成就,诗,赋和散文都足以成家。他主张: “ 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 他推崇李白,杜甫,韩愈和柳宗元,并融会前人长处。在 [ 献诗启 ] 中,他说:“ 苦心为诗,未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诗是杜牧最杰出的成就,与同代另一诗人李商隐 ( 812-858 ) 齐名,并称“ 小李杜 ”。

他的古体诗题材广阔,笔力雄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宕跌见长,多用质朴口语,少用典故,简洁白描,浑然天成,传达出无穷的诗情画意,他用词之浅白,与白居易一时瑜亮。

宣宗大中六年 ( 852年 ) ,杜牧四十九岁,病中梦到自己死去,醒后,一直郁郁不欢,从此不诗不文,不久便去世了。他的侄子在其死后,刊行其作品,曰 [ 樊川集 ]。
参考资料:211.155.30.215/web/book/article/y2005m4/2005424214155119033.asp
第3个回答  2007-03-04
杜牧诗集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中秋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参考资料:

第4个回答  2007-03-04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