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处暑吗?

如题所述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在气象意义上,意味着已经进入秋天。

处暑有哪些习俗:出游,放河灯,开渔节。

处暑应注意哪些:化解"秋乏”,睡好觉,防“秋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人们身体出汗明显减少,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化解“秋乏”,可以从调节人体节律人手,合理调整日常起居,避免熬夜,睡眠要充足,适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多吃蔬菜水果,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以及油腻食物,适当加强户外运动,有助于情绪平静、解除秋乏。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睡眠是调整的重要方面所在。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极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侯气夏。处暑期间,天气往往较为干燥、少雨,很多人起床时会感觉嗓子发干,干咳无痰,皮肤也变得紧绷、干燥,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为了有效防治“秋燥”和感冒,可多吃蔬菜水果,比如西蓝花,西红柿,山药,葡萄,鲜枣,提供人体所需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C,钾等矿物质,促进身体能量代谢和缓解疲劳。蔬菜和水果;多喝水;调整起居作息,尽量早睡早起;在室内通风的前提下,可在室内养些绿色植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8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盆地处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盆地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