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想表达什么

如题所述

《十二怒汉》讲述的是12位陪审员对一个凶杀案进行反复争论的故事,最终因被告人杀父的指控疑点太多做出了无罪的认定。作为电影,该作品知名度极高,最近终于有了中译版文本。

文本阅读所带来的思考我以为是远胜于电影画面“走马观花”的,细心的文本斟酌、反复阅读推敲,除了案情故事和犯罪与否的推定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不止于从陪审制的角度进行讨论,也不止于从刑事辩护的角度展开,您还可以收获更多的启示。

首先,是要有生活的常识。在12个陪审员里,有几位陪审员尤其是8号陪审员对生活的常识了解得非常透彻,所以他们能对庭审中看似铁定的事实提出怀疑。

譬如,有证人作证听到了被告人对被害人说:“我要杀了你!”有陪审员指出,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气急之下往往就会脱口而出:“我要杀了你!”或“我要宰了你!”但是,这并不表示真的打算杀人,更不代表要着手实施杀人的行为,只是一种愤怒心情的夸张表达而已。一位陪审员还指出,电车从身边经过时声音震耳欲聋,不可能听清一段距离外别人的说话。所以如果有人作证说他在电车经过时听到了被告人对被害人的威胁以及被害人倒地的声音,是非常可疑的。这让案中老人的证言有了更多的疑点。

还有陪审员知道当地人尤其是“问题少年”的用刀习惯,也发现被告人比被害人矮一头,因此根本不可能形成被告人身上那样的伤口。

其次,要有求实的精神。8号陪审员自己到案发现场附近一家店里买了一把刀,发现它和被害人身上的刀以及被告人自述购买的刀异常相似,从而感到被害人身上的刀很可能不是被告人拥有的那把——这样的刀很多且任何人都能够容易得到。同时依据日常的经验,他质疑腿脚不便的老人从床边穿过卧室、走过40多英尺长的走廊再打开门应该远不止用“15秒钟”。于是他要法庭工作人员送来老人住房的示意图,请其他陪审员拿着秒表,现场模拟老人的行动,结果发现用了40多秒钟。

此外,求实的考证,证明即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忆也不会准确全面,“记不清”或者“记不得”并不一定是犯罪后有了心理压力的结果,更不等于撒谎。

再就是要有细密合理的推理。有陪审员指出,如果真的是被告人杀了自己的父亲,,一般会逃之夭夭,绝不会几个小时后又返回现场。既然被告人能镇定地抹去指纹,那就不应该忘记带走作案工具。

还有就是要有仔细的观察。陪审员发现自称目击了凶杀的女证人不断地揉鼻梁,并且鼻梁上有戴过眼镜的印痕,从而肯定她应该平时是戴眼镜的,有视力障碍,不戴眼镜时绝对看不清远处别人的相貌。

《十二怒汉》表达的是要有尊重和保护被告人权利的高尚职业道德,要有捍卫刑事辩护制度价值的高度责任意识,要真正把被告人当“人”看,这样才会将自己的潜力激发出来,将自己的能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这是从法律层面的梳理,但其中的道理并不止于法治领域,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很多道理何尝不是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