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1

什么是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人研究、理解、概括、学习、分析等各种能力。


认知能力是让人们成功完成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条件。是指人脑储存、思考和信息提取的能力,包含了我们所讲的各种“力”,即: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这些帮助人们获取知识的各种“力”统称为“智力”,大脑进行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人拥有“认知能力”。


孩子认知能力差怎么办?

1.不要否定孩子

孩子在5-7岁这个年龄段是没有完全足够的认知能力的,家长如果总是否定孩子,总说“你不行”,那么孩子也许就真的“不行”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自己的认知全都来自于周围人的看法,所以总是给孩子贴这种标签,那孩子觉得自己不行的想法就会在心中根深蒂固。


孩子这阶段最需要的就是给他足够的鼓励,家长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孩子不容易完成的事情,家长需要耐心的帮助孩子完成。孩子有进步就给孩子适当的表扬,孩子没有做到的事情也不要批评孩子,应该对他的缺点避而不谈。


2.让孩子独立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在这个年龄就不用独立,如果不给孩子足够的动手机会,孩子就不会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对孩子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比如让孩子自己洗衣服、自己刷碗、让孩子做手工画画等等,这些简单的事情都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能力。尤其是让孩子做手工和绘画,这能让孩子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3.不要束缚孩子的思想

只要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三观,那么孩子想做的事父母就要无条件的支持,比如孩子想去游乐园、少年宫这种比较让他感兴趣的事物,父母只需要陪伴孩子一起就好。尤其不要隔代教育,年龄跨度太大的老人是根本不能理解孩子的思想的,老一辈人总喜欢用“棍棒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非常不适合现代的孩子。

第2个回答  2017-11-24
幼儿的思维能力主要指理解力、判断力、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这里我们就用东方之星的思维课程简要地说如何培养幼儿的理解力。

理解力是五种能力中最基础的一种,在学前期,很多教育活动的目标都指向理解力的培养,例如理解某种类别(如三角形)、关系(如方位关系)、规律(如对称)等。

鉴于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在发展理解力的时候,大家遵循“先操作、后总结的方式。如思维课程中《宝石森林》这个游戏中,它主要是学习”对称“的排列规律,不是直接由讲师或父母讲解,而是先让幼儿用材料进行按规律填补空白的操作,再总结图案的排列规律。所以归纳总结是发展理解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活动时,幼儿总是操作的很好,但操作完了戛然而止,总让人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在感性层面的,怎么把这种感性层面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使幼儿产生更一般化的概念呢?归纳与总结必不可少。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应该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对认知点的理解与提炼。既然是理解的活动,对于要认知的目标,教师或家长自己一定要完全掌握。如认识正方形,归纳总结的时候要提出哪些要点,正方形有哪些特征,这些内容在老师或家长对幼儿讲解前就应该整理提炼好。虽然幼儿的培养不同于小学时的培养,不需要去严格地解释概念和定理的定义,但是不能完全凭感觉走,对概念等随意解释,而要给幼儿一个科学的认识。所以教师或家长在开始教学前,要翻一翻教科书和相关资料,总结和提炼一些要点,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过程。转化为通俗的语言表述。认知点往往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对于幼儿来说,要转换为他们能理解的通俗的表述。如,在东方之星思维课程《图形娃娃》这个游戏开始的活动中,有一些对图形位置关系的认知,涉及到“相交”、“相切”等概念,可以用一些幼儿能理解的语言,如“手挽手”、“肩碰肩”等来解释。
思维课程中涉及理解力的活动内容,大都在主题活动之后有一些迁移活动的环节,如认识了正方形后让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正方形。这些环节的设计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甚至远远不够的。通过某种具体的游戏活动,幼儿获得了对某种一般性的概念、关系或者规律的认识,这种认识如何扩展到日常生活中,扩展到相关的其他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更深刻和更具广泛意义的认知,迁移活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或家长除了要充分重视游戏中的迁移活动内容,更要有意识地、灵活地设计一些能够使幼儿进行迁移的活动,引导幼儿用习得的概念和规则去解决新问题。迁移活动的设计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扩展操作材料,延续能力目标。
如,在《图案乐园》按规律填补图形排列的活动后,教9币还可以设计一些填补数字、符号排列的活动,加深幼儿对 “对称”、 “从左向右”等排列规律的认识。通过这种迁移,使幼儿对目标的理解更深刻,促进幼儿形成更稳定、持久的理解能力。
2、挖掘材料功能,拓展能力目标。
如,在《图案乐园》活动后,教师或家长还可以设计一些其他排列规律的认识活动,如“顺时针重复排列”、“从上到下重复排列”等,通过这种迁移,拓展幼儿对规律的理解,使幼儿能更好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