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这个人在中国,的影响大吗?

如题所述

徐光启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在天文历法上,徐光启介绍了古代托勒玫旧地心说和以当代第谷的新地心说为代表的欧洲天文知识,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崇祯历书》的编纂对于我国古代历法的改革是一次飞跃性的突破,它奠定了我国近三百年历法的基础。徐光启的编历工作为中国天文学由古代向现代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基础。

徐光启,字子先,号云扈,于公元1562年4月出生于上海一个贫苦家庭。遭倭寇劫掠过的家庭无法给他的童年提供优越的条件,仅能勉强维持生计,供他读书。通过科举考试人仕,是全家人对徐光启的期望。小光启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他聪明好学,读书成绩一直不错,徐光启20岁时如愿以偿地考中了秀才,通过了科举考试的第一关。但此后徐光启的运气却不太好。连续几次乡试都名落孙山。家境更加贫寒,通向功名的道路却依然漫长。被生计所迫的徐光启一面继续应付科举考试,一面帮家里干些农活,还不得不远赴广东、广西等地去做有钱人家的家庭教师。

公元1597年,35岁的徐先启再次奔赴乡试考场。为了筹备他赴安徽考试的盘费,母亲变卖了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为此全家人有几天断炊。而他为了节省路费,竟挑着行李,冒着大雨,沿江边步行100多里。这次考试,开始阅卷人仍把徐光启圈在榜外,直至发榜前两天,主考官、著名学者焦宏复查落选的试卷,一阅到徐光启的卷子就“击节叹赏”,看到后面时拍案叫绝,赞叹说:“此名士大儒无疑也!”于是把徐光启从落选者提为此次考试的第一名举人。一时间,徐光启名噪南北,他应试的那篇文章直至清代还被编人《读墨简练百篇》,作为全国秀才们的学习范文。

这次中举无疑给徐光启全家带来新的希望,甚至一些社会上层人物都对徐光启刮目相看。当时上海的大官僚地主顾冒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徐光启的儿子。徐光启金榜题名,虽感荣耀,亦有自己的苦衷。他20岁中秀才,35岁中举人,这十年中,徐光启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攻读四书五经、八股时文上面。其实,他并不是十分热衷功名的人,他参加科举考试,一是为了遂父母心愿,二是为了改变困窘的家庭状况及自卑环境。徐光启也并不在意八股时文,他后来曾对儿子说,那都是些雕虫小技,于经世致用无补。他更关心的是可强国利民的经世实学。因此他在埋头诗书和八股文的同时,也阅读了不少兵书和科技书籍。

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是徐光启人生旅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在南京结识了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这位传教士带来的三棱镜、自鸣钟、日晷仪等科技产品深深吸引了本就关注科技的徐光启。经过一年的交游,徐光启深受利玛窦的影响,被一种新奇的西方科技和文化所折服。次年,大明王朝的举人徐光启在南京受洗礼,正式加入了天主教,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天主教徒。

徐光启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明代晚期:一个危机四伏的时期,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浪潮叠起,东南沿海的倭寇侵扰愈演愈烈,东北地区西临着女真族的一次次进攻,国家危在旦夕。此时,胸怀报国之志的徐光启把目光投向科技,希望利用科技最终富国强兵,拯救祖国。在儒学占统治地位的古代中国,科技向来不被人重视,被污蔑为“奇技淫巧”。我国一度在世界上领先的科学技术至明代已经落后于西方了。所以,安利玛窦将西方的先进科技知识介绍给徐光启时,徐光启的思想中就萌生了借西洋先进科技补中国科技不足,介绍西洋实用科学以振兴祖国的热望。1600年,他在南京和利玛窦一见如故,第二年就毫不犹豫地入了天主教,并取名paul,这在伦理道德规范森严的明代,不啻于石破天惊的举动。但徐光启此举并非出于宗教狂热,借西洋科技富国强兵才是他的根本动机。这一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没有什么能阻止他的决心和理想。不久,一个译介西洋科技的前无古人的创举就拉开了序幕。

译介西学会通中西

1604年,徐光启走完了他科举旅程中的最后一站,中了进士,进翰林院为庶吉士。从此,他把平生痛恨的八股文一概扔到一边,而专门致力于有益致用的实学。徐光启是个学者型的官员,他以自己平日所学去救正时弊。针对明王朝政治、军事、经济的腐朽现状,他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如《拟上安边御虏疏》、《处置宗禄查核边饷议》、《海防迂说》、《漕河议》等等,都是他这一阶段纵论时务的心血之作。但是由于人微言轻,以及大贵族,大官僚的排挤和反对,徐光启的这些合理的方案不能得以实施。

这时候,利玛窦也从南京来到北京,从此徐光启和利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1
徐光启,汉族,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明代著名科学家、天文学家,农学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用现在的话说,皇帝相当于国家主席,内阁首辅则是总理,次辅就是副总理)
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一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欧几里得公元前四世纪所著),线段,直线,三角形,多边形,相似,全等,几何等词都来自本书,并至今为中日韩等国沿用。徐光启在翻译此书时被其中的数理学逻辑所深深震撼,预言:"“窃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现今全世界初中数学的几何知识基本出自《几何原本》。
明末,面对激烈的内部外部社会矛盾,农民起义军和后金的军事压力,当局政府一直尝试变革。精通西学的徐光启在这种环境下得到了快速升迁。
万历三十八年,徐光启回到北京,官复原职。因钦天监推算日食不准,他与传教士合作修改中国历法(后在保守官员的反对下失败)并研究天文仪器,撰写了《简平仪说》《平浑图说》《日晷图说》和《夜晷图说》。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发兵进犯关内,徐光启应召星夜入京。主张编练新军,装备火器大炮。
崇祯二年(1629年),他又擢升礼部左侍郎。因钦天监再次推算日食失准,崇祯皇帝同意由徐光启主持开局修历。
崇祯六年(1633年),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同年11月8日病逝于任上,谥文定。
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自此中国变得愈加保守和ji(和谐) 权。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
徐光启,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第2个回答  2019-07-19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士,负责改造中国。此人科举失败,和鲁迅一样,文化特工,是非常大的家族和集团,宋嘉树(宋庆龄的父亲、胡适的老师,宋家也是一个基督教扩张家族)负责帮美国运作控制中国的一切事务,而宋嘉树的夫人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就是徐光启的后人。美国六百年前就已经熟练于培植基督教洗脑势力,根植中国数百年。近几十年,中情局在中国大力宣传徐光启等一众洋奴。目的是人种灭绝文明异化。
第3个回答  2020-03-17
徐光启是明末启蒙时期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古代具有近代思想的伟大的科学家,他做过一个大胆的预言”百年之后《几何原本》必将人人必读,华夏最大的威胁不在于后金,而在于海上殖民者“如今上海的徐家汇就是以徐光启命名。
第4个回答  2016-04-25
不怎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