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岁到73岁,日本人阿倍仲麻吕在大唐的五十年

如题所述

大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9月,19岁的阿倍仲麻吕身处长安街头,首次感受到文化的巨大冲击。眼前的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高楼华屋林立,街上行人穿梭不息,其中不乏红发碧眼的外国人。阿倍仲麻吕对大唐的了解,此前仅限于老人的讲述。然而,真正置身于这片土地时,眼前的一切远超他的想象。
公元717年3月,仲麻吕随日本遣唐使团从难波起航,历经半年多的艰险,抵达长安。他没有料到,自己的后半生将与这个伟大的国度紧密相连。
到达长安不久,阿倍仲麻吕被派至国子监太学学习,并在第一天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晁衡,并穿上了一套他认为高档的吴服。然而,当他看到同学们身上的汉服时,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这些强烈的文化冲击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了他学习更多知识,并将这些先进的文化带回日本的决心。
在国子监太学毕业后,晁衡成为一名官员,725年(开元十三年),他担任洛阳司经校书,负责典籍整理。由于才华出众,他后来还担任了皇帝的秘书,历任仪王友、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
晁衡在日本时,对唐诗有所研究。来到大唐后,他的诗歌造诣更高。他性格豪爽,结交了许多大诗人,如李白、王维等人,他们的友谊十分深厚。他们的互动留下了许多诗文佳话。
在大唐,长安流行的茶叶是蒸青散茶,这种茶叶的喝法后来传到了日本。而曲江池边的樱花,据朋友告知,自秦始皇时期起就开始在宫廷种植。这些文化元素后来成为了日本的重要象征。
在长安的街头,晁衡还目睹了摔跤表演,这种力量的对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运动名为相扑,起源于秦汉时期的角抵,后来传入日本,成为日本的国技。
在度过了五十年的大唐生活后,晁衡决定返回日本,为他的祖国带回先进的知识。公元752年,他准备随新一批的遣唐使归国。此时,他已是56岁的老人。唐玄宗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唐朝的日本使节。
公元753年,晁衡一行从扬州出发。不幸的是,他们的船只遭遇了意外。消息传到长安,他的朋友们都感到非常悲痛。李白在苏州听到这个消息后,写下了一首《哭晁卿衡》来纪念他。然而,晁衡并未遇难,他在越南附近漂流后,于755年回到长安。
此后,晁衡继续在朝廷任职,甚至在安史之乱时随唐玄宗赴四川。唐玄宗去世后,他再度出仕,766年被委以安南节度使重任。可惜的是,上任不久他就生病了,不得不返回长安养病。770年1月,晁衡在长安病逝,并被安葬在那里。唐代宗追赠他“璐州大都督”的称号。
晁衡在大唐的五十年,不仅深刻体验了开放和包容的大唐文化,也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他的故事,是中日友好交往的珍贵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