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包拯这个人,那公孙策和展昭为什么是虚构的呢?

如题所述

包公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曾官至枢密副使、礼部侍郎、给事中等职。由于他秉公执法,刚直不阿,为民做主,在宋朝时就获得官方和民间好评。

所以,关于包公的传说、野史、小说、戏曲和说唱多起来。到了清代道光年间,京城出现了一位说唱艺人石玉昆,表演“包公案”故事风靡北京。不管是贵族和贩夫走卒,都被他吸引住了。后来有人把他的说唱内容整理成《龙图公案》。光绪五年(1879年)秋,北京聚珍堂印刷出版了《三侠五义》,畅行北京,并一版再版。我小时看过这本书,简直被迷倒了。当代又有单田芳大师录制了评书《三侠五义》《小五义》等,故事流传就更广了。

那么,小说里除了包拯,为什么要虚构、公孙策、展昭和欧阳春等人呢?答案就是为了让小说更精彩、更吸引人。这就像《西游记》中唐僧实有其人,而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是虚构的人物一样。

《三侠五义》这部书写的是包公在众位侠客帮助下,破奇案、审冤狱和除暴安良的故事。

老百姓喜欢这部书,是因为他们希望清官当权、为民做主,希望有侠客打抱不平,帮助弱小群体。总之他们希望有一个政治清明、法律公正、社会公平的理想社会。

一部好小说、好评书,首先要故事有趣、情节紧张、人物形象丰满。包拯的执法如山,公孙策的足智多谋,展昭等侠客义薄云天、武艺高强,赋予了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欲罢不能。

鲁迅先生在谈到这部小说时说:“独于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趁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这也是作品受到不同层面人士喜爱的原因。更加上文笔细腻、酣畅淋漓,遂成为清朝公案侠义小说的代表。

《三侠五义》出现后,掀起了一股公案侠义小说的狂潮。后来,还有《施公案》《彭公案》《刘公案》《李公案》《于公案》出现。可以说,没有《三侠五义》,就没有后来的武侠小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