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马踏飞燕”,为何从不拍正面照?

如题所述

从雕像右面看,这匹马雄壮威武,体格健壮;从左面看,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真是一匹千里神驹,然而,从正面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8

不是从来不拍只是很少拍,而且即使有正面的照片,也不会在正式场合放出来,包括我们的教材也是只是侧面的。因为了解“马踏飞燕”的正面的人就知道,正面照就感觉是一匹癫狂的马,很有喜感,而且是有点逗的,但是作为国宝级的文物,这样的正面照片实在不太适合宣传,影响和效果不太好,所以很少在公众场合会使用到而已。

“马踏飞燕”是在甘肃武威县在1969年9月初,东汉末的一个坟墓里出土的,这个墓出土,铜马,铜牛,数量还不少,近200件,其中就包括世界著名的“马踏飞燕”,文物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称为铜奔马。

马高只有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青铜马,重量是7.15公斤,飞马脚下的龙雀”巧妙成为整个雕塑的支柱,像慢动作电影,可能只在天堂才做这样的动作。马的胸部刻有“霁张军骑马,马努之一”,它的主人应该是冀县人,也许是为了死者坐骑为原型,或专门定制的“天马”。

青铜马”,被发掘后,它的价值和名气其实并不是太大。让它举世闻名,是郭沫若,他是“铜奔马”伯乐。因为在1971年的时候,郭沫若在访问西北地区,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看到了“铜奔马”,他认为这匹马既有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又符合机械平衡原则,无疑是一种罕见的珍宝,所以当时就向当地的博物馆建议,希望把这个宝物拿到北京进行文物展览,并承诺将大力进行宣传。

1983年,“铜奔马”的形象被正式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在1986年被指定为国家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第一批目录,并且禁止出国进行文物展览。同时,它也是丝绸之路的象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国宝马踏飞燕非常有名,却从不拍正面照的原因如下:

第一:马踏飞燕的侧面能够更好的展示这件文物的细节。

马踏飞燕的造型就是一只马在飞奔,而它的马蹄之下有一只小飞燕。这个造型如果从正面拍的话,正好马蹄的弯曲角度挡住了小飞燕,所以从正面基本上看不到飞燕,并且马在奔跑时候的线条美也完全拍摄不出来,正面就只能看到马头,完全挡住了这个国宝最精美的细节部分。

而从侧面拍摄正好可以把马踏飞燕的全部细节拍摄进去,不仅看得到马在飞奔的时候肌肉线条的勾画,还可以看到马蹄下面小飞燕的精美,从侧面看就像是一只真的在飞奔的马,非常的逼真有趣,这样的拍摄角度才能够展现出这件国宝美丽的地方。

第二:马踏飞燕的正面特别的滑稽可笑。

其实这件文物马踏飞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但是缺点也是太过真实,因此就显得有些滑稽。其实从正面拍摄这件国宝,只能看到马头,而这匹马由于在高速的奔跑过程中,所以马匹的面部表情已经出现了扭曲,嘴巴处的肌肉在随风摆动,马的牙齿露了出来,这样的形象也被作者雕刻的非常真实。

但是这样真实的场景平时在电视中看起来就非常的滑稽,如果把它定格下来,就更加的滑稽可笑,感觉明明是很严肃的国宝,结果正面拍摄就变成了喜剧片。所以这样看起来是非常不庄重的,毕竟国宝也是比较严肃的,所以为了展现出国宝庄严的一面,就避免了从正面拍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9

一来是因为从侧面拍要比正面拍更全面,二来“马踏飞燕”的正面照实在太过滑稽。国宝“马踏飞燕”的真实身份是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学名为东汉铜奔马。这件国宝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于甘肃武威县发现的一处古墓中出土的,但是刚出土那会人们只因它是古代文物而对其十分重视,对于它真正的价值其实并不清楚。后来直到郭沫若这位伯乐的出现,“马踏飞燕”的价值才真正被认识。

“马踏飞燕”的珍贵之处在于这匹铜马是奔马造型,全身上下就只有一只马蹄踏在一只鸟上。但是即便只有这样一个着力点,这只铜马却能够保持平衡。由此可见,东汉时期制作青铜器的工艺已经非常精湛。“马踏飞燕”的珍贵性被暴露出来之后,国家便将其定义为国宝级文物。现在这件国宝被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每年都会有众多游客前来此处参观。

不管是博物馆官方照片还是游客照,“马踏飞燕”大多为侧面照,很少有正面照。促使这个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从侧边拍能够观察到更多细节。如果从正面拍的话就只能拍到马头,铜奔马的后半部分身体基本上全都会被遮挡住。如果从侧面拍的话,不仅可以将铜奔马从头到尾都拍到,还能将马身上的肌肉线条以及马蹄下的踏鸟也都拍进同一个画面里。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更为全面且细节地了解这件国宝。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不建议从正面拍摄“马踏飞燕”是另一原因在于它的正面照非常滑稽。从侧面看,这匹奔马十分帅气。但是从正面看的话,它那歪着头、张着嘴的模样就会显得非常好笑。承载历史的国宝应该是庄严的,而不是滑稽的,所以我们所看到的“马踏飞燕”多为侧面照。

第4个回答  2020-09-19

我们的国宝“马踏飞燕”无论是任何场景的拍照中,摄影师都不会去拍正面照片的。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下面跟随我的脚步,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在拍照的时候不去拍摄它的正面呢?首先“马踏飞燕”这个名词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象征。

在小学课本中我们都以为“马踏飞燕”就只是旅游行业的象征标志,查阅有关文献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技术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工匠去打造它,这个问题知道现在也没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学术界的前辈们也都众说纷纭。

摄影师在拍摄它的过程中,从来不去拍摄正面照片。首先从马踏飞燕字面本身来理解,飞燕可以解释为马无忧无虑自由的奔跑,而马踏就是骑马的人没有任何装备。追溯到历史来看,就是让诸侯们放下手中的兵权,不要太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要懂得收敛。可以看出从词语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反讽的故事。

那么不拍正面和这个寓意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就是想告诉人们要懂得收敛。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代的审美观点,从马踏飞燕的正面看去有一种十分欢喜的感觉,就像马飞奔在草原之上,已经高兴的快疯了一样。如果摄影师把这样的照片放在一些正规的场景里面,很难让大家适应这种不一样的时代美,或许在那个年代,马踏飞燕的构造者的审美本身就超越了时代的本质。

在现如今“马踏飞燕”作为我国旅游标志的象征,代表着我国的门面,更应该拍摄出比较端正的照片。同样马踏飞燕的寓意对于现如今来说,更是一种大国象征。以上说法,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一起探讨不一样的故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